不召寨遗址
不召寨遗址
共 141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17
历史沿革
1921年安特生考古照片
民国十年(1921年),瑞典人在发掘仰韶村遗址的同时,中国学者陈德广发现了不召寨遗址。同年,安特生对不召寨遗址进行了试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考古学家先生首次指出仰韶村遗址中“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本质各有不同,其时代或有先后”,“不召寨遗址是纯粹的龙山文化遗存”。
1951年、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生、武汉大学考古学教授方酋生先生等分别于对不召寨遗址进行过深入调查,确定该遗址文化内涵属龙山文化时期。
不召寨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正式启动
2022年4月26日,渑池县不召寨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正式启动。挖掘目标是了解遗址范围、分布、地层堆积等情况。
遗址特点
不召寨遗址
不召寨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也是东汉时期的隐居处。遗址南临东河,北高南低,总面积约4.16万平方米。中部被一条无名沟分割为东、西两区。东区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西区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2.16万平方米。东区寨西和寨北的断壁上暴露的灰坑和灰层最丰富,灰坑皆为袋状,深度2~3米,陶器以灰陶、黑陶为主,属龙山文化遗存。
文物遗存
考古调查勘探正式启动出土石斧
不召寨遗址出土的器物种类较多,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还有石环、陶环等装饰品。陶器以黑陶、灰陶为主,其纹饰以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为特征。石器多为通体磨光,有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等。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字伯况,太原广武(今山西代县)人。周党家境殷实。他自小失去双亲,为一宗亲所养。成年后,重义轻财,遣散奴婢,分尽家产,只身前往长安游学。数年后,返回故乡,束身修志。
名称由来
新朝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盗贼四起,附近州县俱遭劫掠。周党为避王莽叛乱,携家带口,来到渑池县隐居。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征周党为议郎。不久,周党因病要求辞官。获准后,他携妻隐居河南渑池回溪之畔。几年后,汉光武帝派尚书召他还朝做官。使臣持重礼前来,并选一交通便利之处郑重宴请。据说,周党见使臣时,故意身穿粗布短衣,头发蓬乱并沾满谷糠,以绝朝廷征召。最后,在使臣一再劝说下,被迫到洛阳。在接受皇帝召见时,他伏地不起,以著书养疾为名,坚辞高官。光武帝遂接受其请求。当时,朝中博士范升曾上书光武帝,以“大不敬”等罪名对周党大加诋毁。但光武帝力排他议,下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其志焉。”并赐帛四十匹。自此,周党索居渑池不召寨,著书耕作而终。周党隐居之村庄,因其不受召封而得名“不召寨”。
研究价值
不召寨遗址
不召寨遗址发现较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与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周邻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不召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不召寨新村南侧。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不召寨遗址,路程约6.7千米,用时约15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