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博物馆

潜山市博物馆

共 4039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30 15:57

历史沿革

1980年9月,潜山县人民政府设编成立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在县文化馆大楼办公,内设文物库房。
1983年9月15日,正式设编成立潜山县博物馆。
1984年10月26日,潜山县政府将博物馆新址选在梅城镇彰法山皖光苑路28号,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1986年6月24日,安徽省文物局拨专款十六万元,兴建博物馆。
1989年1月,潜山县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
2008年3月26日,潜山市博物馆向社会公开永久性免费开放。
2012年,潜山市博物馆征地十五亩建设张恨水墓园和张恨水纪念馆。
2014年7月18日,张恨水墓园及张恨水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潜山市博物馆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南朝北,为砖混二层框架仿古结构。楼体既有现代设计理念,又溶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貌和高台式建筑格调,名称为“文物综合大楼”(上层为精品文物展示区,下层为文物库房)。东西两边各有一幢一层仿古建筑的行政办公区与公共用房;前面110米处有两个名人陈列馆,中间是盆景园与休闲区;东南角广场中屹立着一座高43米的宋代古塔。馆内建筑整体仿徽派建筑风格,亭台楼阁、朱栏花棂,厅堂桥榭、粉墙黛瓦,典雅优美。陈列展厅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分五个展厅。

展厅

基本陈列
潜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古生物化石陈列》《馆藏铜镜陈列》《程长庚陈列馆》。
《文物精品陈列》陈列形式由安徽省博物院艺术陈列部设计,分为《薛家岗》《青铜器》《兵器》《玉杂器》《陶瓷器》《漆器》、结语七个专题,通过近200件(套)的文物展品及插图、文字说明、灯光等辅助展品的运用,较全面地向观众展示了潜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能代表新石器晚期的薛家岗文化的精粹文物、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精美铜器、玉器和漆木器,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宋、元、明、清的瓷器珍宝等,从而领略到潜山灿烂辉煌的历史文物。
《馆藏铜镜精品展》精选战国至明清青铜镜近百件,它以纯熟的工艺,瑰丽多姿的风格,变幻无穷的纹饰铭文,展示着古皖文化的风采,揭示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青铜镜制造艺术和铜镜发展历程,从而使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信息。
《古生物化石陈列》以百余件古生物化石标本、模型为依据,介绍古新世中晚期(距今约6千万年)啮齿类、钝角类、爬行类古生物的演变进化历程,从而展现出本地区为亚洲哺乳动物的发源地之一。
《京剧鼻祖程长庚陈列室》《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生平展》两个陈列主要都是运用家谱、遗物、道具、大量真实的图片、照片、生平的趣闻趣事,研究史料等再现两位世界文化名人当年的风采。
临时展览
潜山市博物馆为活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满足不同层面的观众的文化需求,该馆运用自办、引进、合作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办展方式,成功举办了《台湾中华书道协会书法展》《古皖文化民俗展》《迎奥运,天柱山根雕艺术展》《民间艺人剪纸展》《梅城梅花盆景展》《潜山先进党员事迹展》等,通过临时多变的展览,吸引更多地观众走进博物馆,带动参观博物馆人气,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作用。

馆藏文物

综述

潜山市博物馆藏品来源于考古发掘、涉案移交、社会捐赠、征集(购)等。藏品类别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漆木器、玉器、字画、化石等。截至2019年末,潜山市博物馆有303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45件/套。

重要藏品

潜山市博物馆重要藏品有:
1、以薛家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陶器最具有特色,如:能成组的奇数多孔石刀,枫叶形的石钺、石链,折腹形的陶鼎,侧装凿形、鸭嘴形实足的陶鬻,多孔并内装小石子的陶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为绘有红色花果形图案的九孔石刀。
2、以种类形式多样、造型典雅、纹饰精美的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青铜器最具有特点,如:藏品中罕见的口径为36厘米,线刻几何纹的战国铜盆,边长为10.5厘米格状花叶纹方镜,特别是战国“什四年上郡守臧铜戈”,它真实地反映了楚灭皖、秦灭楚的史实。
3、以反映本地为亚洲哺乳动物的发源地之一的多件化石最具有特征,如“东方晓鼠”、“潜山安徽龟”,国内发现最大的鳄鱼头化石。
馆藏文物

藏品保护

潜山市博物馆藏品藏品保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库房面积由原来拥挤不堪的50平方米增加到500平方米;制作了30个樟木排架和铁皮柜,将书画、古旧书籍、地契等纸质文物等藏品分类上架,分质地存放保管,以方便查找。尤其重视对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保护,添置10个保险柜,制作囊匣单独将其贮藏保存,并配备了两台立式空调,以随时调节库房内的温湿度,从而使藏品得到了有效保护。在规章制度上,建立了《文物库房安全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员职责》《库房管理制度》《藏品进出库制度》《陈列展览规定》等规章制度,制作了《入库人员登记表》《藏品出入库凭证》等,规范了藏品管理,保证了藏品安全。
潜山市博物馆藏品文物研究与修复是该馆馆藏品保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该馆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漆木器脱水科技保护项目和青铜器除锈科技保护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已成功脱水漆木器23件,成功修复与除锈青铜器40件。还投资近百万元对坐落在院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塔进行了修复、清杂、维修、亮化,使这一千年古塔重现昔日光彩,成为潜山古皖文化标志性古建筑之一。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潜山市博物馆藏品专设二级机构宣教部,负责对外的宣传教育工作。除做好正常开放期间的讲解服务工作外,经常深入到大学、中学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入学新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和多所中学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古皖文化实践基地”,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潜山县博物馆宣传册及简介,到农村、学校、社区进行上门宣传、发放。与安庆师范学院历史系共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每年学院都派老师、学生到馆互动,研讨古皖文化的一些学术课题。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展“两日”的文物法律宣传和文物知识的普及活动,义务为广大市民进行民间藏品的鉴定。为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该馆欢迎和配合中央及省、市、县新闻媒体到馆进行采访、采风活动,重点宣传馆藏精品的流传经过、藏品研究、轶闻趣事等;配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和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经济视道”等对馆藏的重要文物与基本陈列进行了专题介绍。

学术研究

潜山市博物馆藏品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馆职工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多年来,馆内职工多次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余本爱:《潜山发现黄庭坚手书石刻》(《光明日报》1980.4.16)、《潜山发现东汉铜尺》(《文物》1996年四期)、《论薛家岗遗址出土的石刀》(《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李丁生:《安徽潜山彰法山宋墓》(《考古》1994年第4期)、《安徽潜山彰法山9号战国墓》(《江汉考古》1992年第4期)、《安徽潜山县太平村宋潘氏墓》(《考古》2008年第10期)、《潜山出土“二十四年上郡守臧”戈考》(《文物研究》第十二辑)、《潜山黄岭春秋墓》(《文物研究》第十三辑)、《乔公与乔公墓地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辑)、汪宗武:《潜山县太平塔地宫清理》(《文物研究》第十一辑)、许神明:《清代曾国荃签发功牌小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辑)、《潜山县元代“先她张氏孺人圹记”考》(《安徽文博》第六期)、余淑华:《怀宁金鸡牌探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辑)、《潜山出土宋代初期潘景唐墓志》(《文物研究》第十六辑)、《安徽潜山出土战国方形格状花叶纹镜》(《安徽文博》第六期);涂爱华《清同治六年剿捻功牌考》(《苏州文博》第二辑)、李鞫《重修胭脂井亭记考》(《安徽文博》第六期)。

重要活动

2015年8月10日,导演胡玫、制片人郝亚宁等剧组部分成员,来到潜山市博物馆的程长庚陈列室专程调研京剧鼻祖—程长庚及徽班进京等情况。
2016年1月28日,潜山市博物馆举行冬季消防演练。
2016年8月25日,潜山市博物馆与余井镇开展“温暖之星你我同行”微心愿认领活动。
2016年11月24日,潜山市博物馆、张恨水纪念馆与王河镇文化站联合举办的送展下乡、进校园、文化惠民活动。
2016年12月23日,抗日名将蔡廷锴与苏祖馨将军后裔参观潜山市博物馆。

所获荣誉

2009年5月,潜山市博物馆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并颁牌。
2006年12月,潜山市博物馆经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并颁牌
2017年12月,经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全民所有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县财政全额拨款。
机构设置:馆长、副馆长、保管部、群教部、保卫科、办公室、研究部五个业务部门。
人员编制、组成:有人员编制9名,在职人全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副研究员1人,馆员2人,助理馆员6人。临时聘用人员14人,安全保卫人员6人,讲解员6人,保洁人员2人。
观众接待:年均接待观众近15万人次。

参观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