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5-01-01 00:00

永州市统计局 

2016年3月25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等困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8.17亿元,增长9%,GDP总量是2010年的1.85倍,5年年均增长10.5%,经济总量排全省第8位。2015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8.0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591.58亿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222元,同比增长8%,比2010年增加11369元,年均增长9.5%。6个县区地方生产总值上百亿元,比2010年增加3个。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7:37.7:40.6调整为21.8:36.5:41.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39.3%、52.5%,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4、3.54、4.7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3.47亿元、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1.14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48亿元、增长14.7%;上划中央税收29.82亿元、增长18.8%;上划省级税收8.84亿元、增长15.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54.99亿元、增长16.8%,非税收入37.49亿元、增长11.8%。全市税收收入比重71.4%,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0亿元、增长17.7%,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2.72亿元、增长25%,农林水事务支出58.73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39.47亿元、增长1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44亿元,增长16.4%。2015年底,全市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县区由2010年的2个增加到9个,5个县区突破10亿元。全市人均财政收入2415元,比2010年增加1385元。

“三化”进程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37.34亿元、增长9.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1.13亿元、增长3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6%,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4.2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0.1平方公里,人口63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4300家,国家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3家,市级龙头企业221家,新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6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7%,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12个,“三品一标”产品75个。

价格指数持续走低。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3%,烟酒类价格上涨2.3%,衣着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居住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9%。

全面小康稳步推进。全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84.6%,提高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77%,提升6.1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达86.6%,提升2.8个百分点;文化建设实现程度达82.7%,提升8.8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实现程度达到94.3%,提升0.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达80%,提升3.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发展势头较好。201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34亿元、增长3.9%;实现增加值312.8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林业增加值35.94亿元、增长8%;牧业增加值88.76亿元、增长3.4%;渔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1%。粮食种植面积560.18千公顷、增长1%,产量321.9万吨、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196.09千公顷、增长5.3%,产量604.38万吨、增长8.9%;油料种植面积91.02千公顷、增长1.7%,产量16.5万吨、增长5.2%;烤烟种植面积18.75千公顷、下降2%,产量4.1万吨、增长0.1%。全年生猪出栏853.98万头、下降0.4%,牛出栏28.99万头、增长3.9%,羊出栏71.27万头、增长3.7%。猪、牛、羊肉产量6.53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6.11万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19.73万吨、增长7.2%。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全年完成水利项目投资29.5亿元。投资1.97亿元完成4座中型、17座小一型和92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资1.19亿元完成10个中小河流治理及“四水”治理项目建设任务。投资3.53亿元完成“五小水利”工程8595处。投资1.6亿元完成8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投资4.04亿元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1处,新解决83.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拥有农业机械96万台(套)、增长3%;总动力580万千瓦、增长2%。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8%,提高1.7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2%,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到位11021万元,补贴机具33021台(套),受益农户20383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03家,纳入省财政扶持的给予累加补贴的现代农机合作社84家,购置农业机械7866台,承租、流转田地21.3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缓中趋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0.16亿元、增长10.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一位。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159.6亿元、增长9.1%,重工业170.56亿元、增长11%。按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61.03亿元、增长5.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下降2.7%,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31.56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7.27亿元、增长10.5%,股份合作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别增长6%、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4家,新增127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20家,过10亿元企业6家。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完成增加值247.56亿元、增长15%。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7.83%,回落1.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8.89亿元、增长16.3%,实现利润34.87亿元、下降6.5%,实现利税114.46亿元、增长7.1%。

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68.94亿元、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全市园区新建标准厂房220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150家,新增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个。工业园区集聚能力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升,全市11个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36.3%提高到81.5%。

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3.8万辆、增长106.2%,皮鞋4289.33万双、增长151.7%,中成药1.24万吨、增长48.4%,卷烟155.1亿支、增长30.3%,布1254万米、增长23.9%,纱779吨、增长23.3%,饮料酒8万千升、增长14%,水泥1057.38万吨、增长3.9%,机制纸及纸板10.44万吨、下降43.9%,生铁36.32万吨、下降25%,铁合金44.93万吨、下降17.8%。

建筑企业运行稳定。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3家,实现增加值8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39.08万平方米、增长1.9%,竣工面积1238.71万平方米、增长14.9%。全员劳动生产率25.8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1.35亿元,同比增长18.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636.82亿元、增长27.1%;非国有投资904.53亿元、增长12.7%,其中民间投资867.93亿元、增长14.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6.3%,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6%。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0.45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0.4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0.5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4:44.2:51.4调整为3.3:48:48.7。全市施工项目为3040个、增长20.3%,其中新开工项目2456个、增长29.3%,投产项目个数为2247个、增长25.5%。亿元项目个数194个,实际完成投资256.38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完成670.46亿元、增长23.6%,占全部投资的43.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10.88亿元、增长1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2.2亿元、增长2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01.79亿元、增长25.6%。民生投资137.62亿元、增长93.6%。基础设施投资281.22亿元、增长25.4%。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89.48亿元、下降3.8%,其中住宅投资72.59亿元、下降0.4%。商品房销售面积503.68万平方米、下降3.3%,其中期房销售面积284.15万平方米、增长22.7%,现房销售面积219.53万平方米、下降24.1%。商品房销售额155.61亿元、增长1.3%,其中期房销售额92.08亿元、增长27.7%,现房销售额63.53亿元、下降2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9.98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31.92万平方米、增长9.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8.48万平方米、增长19.8%。

五、贸易和旅游

社会消费稳中见旺。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83亿元、增长12.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4.1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73亿元、增长16.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4.21亿元、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3.62亿元、增长21.5%。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04.55亿元、增长13.7%,限额以下零售额323.28亿元、增长11.2%。全市限额以上批零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160.82亿元、增长12.2%,其中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实现零售额5741.1万元、572.5万元、582.5万元、4472.5万元,分别增长253.3%、85%、39%、35.2%。2015年,永州成为全国首个整体推进农村淘宝地级市,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76.5亿元,同比增长101%,网络零售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153%。

对外贸易有所放缓。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1家、总数达到95家,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7家。实现进出口总额8.96亿美元、下降4.4%。出口总额7.69亿美元、增长2.6%,其中,农产品出口1.05亿美元、增长18%,机电产品出口2.39亿美元、下降3.5%。进口总额1.26亿美元、下降32.3%,其中,一般贸易4.05亿美元、增长1.8%,加工贸易3.54亿美元、下降32.6%。出口比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2.11亿美元、增长20.5%,占出口额的27.4%;香港1.59亿美元、下降26.6%,占出口额的20.6 %;俄罗斯联邦0.43亿美元、增长59%,占出口额的5.6%。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42个,其中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25个。新批外资项目56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32亿美元、增长10.8%。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99.26亿元、增长11.9%。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0家,合同投资额13.79亿美元、增长102.5%。

旅游市场亮点纷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96.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2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51万人,创汇850.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7%。景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零陵古城”保护项目开工建设,阳明山挂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九嶷山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通过国家住建部评估,江华瑶族自治县成功举办60周年县庆暨中国第十三届瑶族盘王节,东安创建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空间拓展。全年货运量7006万吨、同比增长1.3%,货物周转量172.55亿吨公里、增长4.6%;客运量9316万人、增长4.9%,旅客周转量49.11亿人公里、增长8.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5.7万辆、增长14.1%,其中私人汽车23.25万辆、增长21.5%,本年新注册汽车4.81万辆、增长31.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里489公里。207国道双牌至道县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冷水滩至东安、零陵至双牌一级公路开工建设,新建农村公路605公里,农村招呼站155个。2015年,新增开通永州至深圳直达高铁,全市高铁达到13对;新增开通永州至上海、昆明、海口航线,全市现有3条航线。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07亿元、增长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7亿元、增长25.9%,电信业务总量35.2亿元、增长19.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2.9万户、下降7.7%,移动电话用户289.2万户、增长4.7%,固定电话每百人6.1部,移动电话每百人53.3部。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76.23万户、增长1.1%。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573.1亿元、增长17.6%,比年初增加234.9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1122.03亿元、增长13.1%,比年初增加129.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793.62亿元、增长23.7%,比年初增加152.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622.68亿元、增长25.2%,比年初增加125.43亿元,短期贷款169.51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8亿元。

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全市保险公司24家(其中,产险12家,寿险12 家),县区级支公司93家(其中,产险46家,寿险47家),乡镇级营销服务部86家,银行代理机构89个。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0.51亿元、增长2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5亿元、增长23.6%,寿险保费收入27.56亿元、增长26.9%。全市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2.04亿元、增长14.3%,其中财产险赔款6.77亿元、增长52.3%,寿险给付5.27亿元、增长18.7%。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2.5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5.3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14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20.3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9.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65万人。各类民办学校80所,在校学生5.78万人。全市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24万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227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8.66万人,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04亿元。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7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099万元。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其中中心城区0.61万个,新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6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3所、教师周转宿舍1800套。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R&D经费支出 6.38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增长106.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7.36亿元、增长33.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登记数35项。全年专利申请2387件、增长8.8%,其中发明专利710件、增长36%;授权专利1075件、增长0.5%,其中发明专利111件、增长6.7%。签订技术合同45项,成交金额0.65亿元、增长2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有线电视用户45.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43%。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06万场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2个。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60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5个、新增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7个,村卫生室4781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增长6.8%,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万人、增长3.7%,注册护士0.97万人、增长9.6%。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587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23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3.09万张、同比增长20.2%。乡镇卫生院193个,卫生技术人员5148人、增长4.7%,床位7701张、增长27.5%。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91.77万人,参保率99.3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体育馆15座,运动场502个,游泳池12个,各种训练房139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次数382次,活动参与人数80.25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44个。全年永州籍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8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31枚、铜牌19枚。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自然人口平稳增长。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35.2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542.97万人、增长0.79%,其中城镇人口240.26万人、增长4.82%,乡村人口302.71万人、下降2.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5元、增长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67元、增长1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95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42元、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分别比上年下降1.9、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4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3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64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到100%。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单位1264个,涉及劳动者人数4.71万人,投诉案件580件,结案数579件,结案率100%,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3731.76万元。全市向省人社厅累计提交社会保障卡制卡数据434.2万,制卡425.5万张,持卡人数为411.4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24.17万人;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1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7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05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246.6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109.3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年分散供养的标准均超过省考核标准,分别为2940元/年、1308元/年、2909元/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4.7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03万户。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省定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市定6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建设农村公路735公里,完成1198公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6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23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28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46个行政村,行政村配电网改造40个行政村,城市棚户区改造17367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6834套,新增管输天然气用户13943户,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635张,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850个。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321.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8.9%。现有国家、省级公益林面积843.7万亩,商品林面积1480.2万亩,经济林面积225.64万亩,完成造林面积40.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1.6万亩,新增人工造林40.11万亩。共有国有林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试点公园5个,新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117处。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40个,面积203.33万亩,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有林地面积1847.16万亩;森林蓄积量5886.8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3%;森林覆盖率64.47%。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2天,优良率为81.1%;实际监测的地表水达标率全部为100%。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38%,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94%。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0.94万吨标准煤,下降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4.95万吨标准煤,下降2.8%。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6起,死亡2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7.9%、43.9%,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62人/亿元、下降47.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97起、增长84.7%,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为1.63人/万辆、下降10.4%。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调整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年基数。(调整前为423.27亿元,调整后为470.74亿元)

4、自2011年开始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从50万元调整到500万元;自2012年开始起,规模工业统计标准从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自2013年开始起,全国实行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相关统计口径做出调整。

5、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6、非统计直接口径的数据均来自市直相关部门、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小康办反馈数据。

时光轴

RAG2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永州市统计局 2016年3月25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等困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8.17亿元,增长9%,GDP总量是2010年的1.85倍,5年年均增长10.5%,经济总量排全省第8位。2015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8.0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591.58亿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222元,同比增长8%,比2010年增加11369元,年均增长9.5%。6个县区地方生产总值上百亿元,比2010年增加3个。RAG-ES2024-09-11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7:37.7:40.6调整为21.8:36.5:41.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39.3%、52.5%,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4、3.54、4.7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3.47亿元、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1.14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48亿元、增长14.7%;上划中央税收29.82亿元、增长18.8%;上划省级税收8.84亿元、增长15.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54.99亿元、增长16.8%,非税收入37.49亿元、增长11.8%。全市税收收入比重71.4%,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0亿元、增长17.7%,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2.72亿元、增长25%,农林水事务支出58.73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39.47亿元、增长1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44亿元,增长16.4%。2015年底,全市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县区由2010年的2个增加到9个,5个县区突破10亿元。全市人均财政收入2415元,比2010年增加1385元。RAG-ES2024-09-11
浏览 6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