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要变了
共 263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08 13:05
阿里取消了这次 618 的「预售」活动,采用直接开卖的方式,这意味着延续了 10 年的预售机制画上句号。
阿里要变了,而且变得远不止取消预售活动那么简单。
什么是预售?
简单说,就是活动开始前一个周期内你先对想买的商品付定金,正式开卖后付尾款。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预售的体验不好,不仅要做语文题,还得做数学题,此外还得记性好。
预售是一个业务定义,但落在产品上也同样需要一些改变。
为此,过去这么多年各大电商平台都为这个业务定义新增了很多产品功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了。
为什么要做预售?
对于双十一和 618 这样的电商节来说,需求都是会集中爆发的,平台不仅要面对海量的用户购买需求,也需要应对供应链带来的挑战。
这两端,可以当做前端和后端。
对于平台来说,需要短期快速锁定前端需求,预售的定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提前锁单后,对于后端的供应链运转就打了提前量,可以让生产、仓库、物流也提前运转起来。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缓解高峰期的流量。
从前端用户的体验来看,就是可以更快收到货;从后端仓配来看,就是能尽量避免爆仓。
这么看,预售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机制。
为什么要取消预售?
做预售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平台对前端和后端都占据主导权,有聚集需求的能力,有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这一点,阿里过去可以做到,因为它是大哥。让商家诟病的二选一(阿里京东二选一)操作也是在这种主导权下产生的。
不过,现在可能很难做到了,因为其他玩家都在分散它的主导权。
现在的 618 和双十一不再是阿里和京东的战场,而是包括抖音电商、拼多多、快手等在内的大型综合擂台。
在这种情况下,预售的提前锁单能力在降低,阿里也逐渐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参与者。
再加上预售本身的体验并不好,所以取消预售机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说得直白点,回归简单,回归常识。
对于用户来说,想买东西,直接可买,买到收货,就完事了。
至于各种定金膨胀、会员积分、红包活动、游戏式购物,除了增加用户的购物门槛和理解成本,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价值增量。
以前用这种方式或许可以换来一些业绩,但现在卷不动了,要变了。
从产品层看到变化,那是因为业务层有动作。从业务层开始变化,那是因为公司层的意志有动作。
你最近的一次网购是在哪个产品上进行的?
我是在抖音直播间。
再上一次,是淘宝。
然后我看了下最近三个月自己的网购记录,分别在京东、拼多多、淘宝、抖音都有订单。
如果同样的场景需求放在五年前,可能这些订单都在淘宝和京东上。
这,就是变化。
阿里为什么要变?
有一说一,我觉得这几年阿里在电商这块的体验是一直下滑的,所以中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淘宝和天猫上购物。
至于 618 和双十一,我至少有 3 年都没有下单了。
我对于购物的策略已经换成了需要时再买,买时再到不同平台对比价格。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了一种认知,那就是 618 和双十一也没有便宜多少。
为了那几块钱的优惠,花大量时间精力去陪平台玩游戏,在我看来很不值。
我十分确信,不只有我是这样。
自己的业务被其他玩家蚕食,产品和业务体验下滑,内部围绕 KPI 工作,这样的阿里也意识到自己要变了。
这次还看到一个消息,淘宝要重新对网页版进行升级。
我想说,早干嘛去了。
不过也能理解,老板的重点在哪里,KPI 就在哪里,晋升和奖金机会就在哪里。
都是市场行为,都是经济规律。
对于淘宝来说,我一直记得的是「万能的淘宝」,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也是实际体验的反馈。
我在京东搜不到的东西,在淘宝可以买到。
我刷不到的抖音直播间,在淘宝可以买到。
有些东西太小,京东不卖,有些东西 ROI 不高,不值得开直播,这些都是淘宝的市场。
我觉得对于淘宝的产品体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搜得到,可下单。
原价多少,优惠后多少,能否分期,什么时候收货,有了这些基础要素就够了,其他一切复杂的东西都可以去掉或者自动化。
对于阿里的大改变,回归淘宝是第一位。
这些大厂动作越多,内部约焦虑,反而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更多的变化正在酝酿。
对企业如此,对个人同样。
昨天内推了杭州某电商大厂的一个岗位,还有一个深圳证券大厂的岗位,机会优先给参加过线下产品训练营的同学。
参加我训练营的其中一个好处就在于此,可以提前获得我这边的资源,符合典型的互惠原则。
深圳、广州、长沙的产品经理留意一下,接下来我会在这几个城市举办线下产品训练营。
参加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套体系化的产品工作方法和思维认知,还能获得和我的1v1咨询机会以及求职内推,报名联系我 tangren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