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通塔
妙通塔与月塔并称“姐妹塔”,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内供妙通法师舍利子、金棺等物,历经元、明、清三朝,1948年毁于国内战争,2001年9月重建,塔身八角形,塔高68.88米,地上7层,地下1层地宫,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
文化
建筑特点
妙通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它六十多米高,巍峨雄伟,古朴凝重,它七级八面,内无寸木支柱,皆砖石砌成,堪称一流。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内部结构,奇特精巧,七层建筑结构不同:一、二、三层一样,四层一样,五、六、七层一样。如爬宝塔,一、二、三层是从塔内的塔心里石阶而上,直至四层;四层上五层,是从塔的顶上一洞口搭梯而上;五层是从塔的西门出,扶塔墙向北行行至五层北门,从北门入,从塔墙夹道可爬至六层东门、七层南门,最终可爬至七层塔顶,从七层层顶可登上塔顶。其可爬到塔顶上,这是其他宝塔所不可的。
历史
建筑历史
妙通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1948年7月7日,妙通塔毁于战火,塔被炸后,涟水人一直想复建妙通塔。县政府顺从民意,决心复建妙通塔,1998年,县里组织复建班子,,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1999年6月1日,举行复建奠基典礼。经过四年努力,2002年4月,复建工程竣工。
历史传说
传说宋真宗赵恒,年过四十方得一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桢。皇太子降生后日夜啼哭不休,请来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的宋真宗,向全国贴出榜文,悬赏能人为太子医病。当时涟水承天寺内有个道行很高的当地称为卧佛的和尚娄守坚,闻知揭榜,赶到京城,进了皇宫,接过太子,举手对其屁股便打,口中并念念有词道:“莫叫莫叫,只怪一笑;莫哭莫哭,文曲武曲。”约莫打到四十下时,真宗及皇后看不过,上前拦住,卧佛长叹一声:“在位四十年已矣!”意即仁宗有文曲包拯、武曲狄青辅弼,打一巴掌在皇位一年,后果如卧佛所言。仁宗即位时,卧佛早已仙逝。常听母后讲起这段神奇经历的宋仁宗,为表达对卧佛的纪念之情,即位之初便赐额改承天寺为能仁寺,并敕建妙通塔于能仁教寺,以悼卧佛之奇能、之神妙,故妙通塔又称能仁宝塔。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总述
妙通塔地宫之中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文物主要藏在供桌上的石函内。出土的文物宝藏有金棺、银椁、玻璃瓶、瓷瓶、金箍、麻胎小罐、云母瓶、金钗等。
石函
石函为青石雕刻,由上盖、函身扣合而成,前面高宽、后面低窄,石函为棺材形状。石函四周雕刻缠枝牡丹纹、芙蓉纹,石函正面雕刻守门金刚力士、两个力士手持宝剑,力士后面刻着缠枝牡丹纹。石函一侧刻着释迦牟尼佛涅槃像,众弟子围在释迦牟尼身边表情哀恸。
银椁
银椁又被称之为银棺,银棺为长条形状,银棺之上刻画缠枝花纹状,银棺后挡有佛足一双,佛足底下鎏金,周围饰以莲瓣纹和云气纹。银椁周身雕刻佛祖10大弟子悲恸状,刻画人物独特、另外有神牛、狮子、神鸟等图案。
金棺
金棺放置在银椁之中,为赤金片剪切而成,棺身及盖的折角处戳出小孔,以银缕穿结。金棺头大尾小,长度16.2厘米、宽度5.5厘米、高度7厘米、重量为193克。金棺之内藏着佛牙、银盒、舍利子等珍贵文物。
银盒
银盒出自金棺之中,盒子为子母口,盒子内存放着一位叫证因大师的骨灰。银盒高3.7厘米、腹径4厘米。佛牙2件,一件是动物牙齿,类似马的臼齿。另外一件是木雕佛牙,仿造马臼齿。
玻璃瓶
玻璃瓶瓶口横断面为六角形,瓶身细长、直腹、溜肩,横断为七角形。瓶子高度12.5厘米,瓶内装舍利子400余粒。舍利子细如芥子,内含若干白色骨片。
铜镜
铜镜,圆形、小纽、花瓣纹纽座,内部有4朵菊花纹,上面刻有“千秋万岁”四个字铭文。有铜钱1400余枚,多数存放在石函内,铜钱最早的年代是汉武帝的五铢钱(前115年),年代最晚的是宋徽宗政和通宝(11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