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内讧:别让梁孟松“跑”了

共 6057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0-12-23 02:34

自从中美贸易战开打,中芯国际肩膀上的担子就又重了一分,在大伙儿眼里,它现在肩负起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大梁。


但是,2020年12月15日,中芯却突然爆出人事大地震——联席CEO梁孟松突然宣布要辞职


当天,中芯国际召开临时董事会,就台积电前高管蒋尚义回归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一职进行投票表决。


怎料,董事梁孟松博士无理由投弃权票。


蒋尚义与梁孟松


梁孟松还递交了辞呈,表示之前对此并不知情,他直言:


“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因为我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


“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在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通过蒋先生提名任职之后,我将正式提出辞呈。”


对于梁孟松的辞呈,中芯董事长周子学在会议现场并未准许。


但受此影响,中芯盘中股价一度暴跌10%,短暂停牌,但更严重的危机还在后面。


梁孟松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一个人的辞职就会对市值4000亿的中芯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



简单点说,他是中芯14纳米芯片技术实现量产突破的关键人物,他和他的团队改变了原本落后多个身位的中芯国际。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一个人搅动中芯的股价了,早在他2017年加入中芯时,业内媒体说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梁孟松时代!”


当天中芯股价就高开4%,此后一年直接翻了一番。


梁孟松不仅为中芯带来了个人关键技术专利,还带来了两百多位曾供职过台积电与三星的老部下,精兵强将,准备带领中芯一举追上半导体产业霸主台积电。


然而,也正是因为梁孟松这种足以撼动世界半导体行业格局的强横,导致了他事业上辉煌却愤懑抑郁的二十年。


1


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对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一句话:


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在半导体产业已经累积了很多经验,学习曲线已经下来,此乃中国大陆再砸多少大钱也难以获得的经验。



言下之意是,只有挖走现有半导体的顶尖技术人才,大陆半导体才能实现超越。


原工信部总经济师、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对此也深表认同:


一个人、一个团队往往会影响一个产业,就像张忠谋之于台积电,任正非之于华为,有些经验自己慢慢积累远不能赶上别人的进步,即使不睡觉,再拼命也没用。


梁孟松就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才之一。



细看梁孟松的履历,很明显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


他1952年出生于台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还当选了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1993年加入台积电。


他的博士生导师叫胡正明,是世界半导体产业技术泰斗,国际上的微电子物理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55年前,英特尔创始人提出了“摩尔定律”,指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就翻一倍,性能也翻一倍,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的进步规律。


但问题是,由于材料和设计限制,“摩尔定律”往往过一段时间就遇到了人类能加工的物理极限。


1998年,胡正明发明的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开启了3D晶体管时代,打破了英特尔认为的半导体设计物理极限,被国际广泛采用,荣获2020年IEEE荣誉勋章,被称为给‘摩尔定律’续命几十年的男人”。


所以他在台积电短短三年,就被称为“台湾第一技术长”,地位非常之高。



而梁孟松作为他的得意门生,是一个把师父的发明与理论进行产业化的关键人物。


入行以来,梁孟松发表技术论文高达350余篇,参与发明的半导体技术专利达181件之多!是负责台积电每一代半导体最先进制程的灵魂人物。


2016年2月,当时中芯国际宣布研发28纳米工艺,但低阶制程良品率只有60%,高阶更只有40%,无法实现盈利。



2017年,梁孟松接手后,发现造成中芯28纳米制程良品率低的原因是,管理效率不高、生产流程拖沓、工序多余。


他亲自领军改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低阶28纳米工艺多晶硅制程的良品率从60%大幅提升至85%以上。同时,高阶制程的良品率也翻倍提升至80%以上,可以面向市场盈利。


可惜,中芯还是慢人一步。


因为同时间,台湾联华电子和台积电的工艺制程,要么良品率比你高,要么技术比你先进,中芯的28纳米制程工艺还是没有竞争力,连大陆公司都纷纷把订单给了台积电。


为此,梁孟松提出了大胆,激进的策略:


停止对28纳米制程的后续发展,跳过20/22纳米和16/18纳米制程,直接量产14纳米制程!


这个建议在中芯遭遇到普遍反对,主要是技术瓶颈太大,中芯没有把握。


中芯虽然在2018年8月研制出了14纳米制程,但良品率仅仅只有3%,纯粹就是试验性质,量产没法看。


当时,媒体普遍把中芯要做14nm、10nm,称作遥不可及的美梦



梁孟松带着团队花了298天,直接将14纳米制程的良品率从3%一口气提升至95%以上,如今已达到量产标准。同时间,其研发的12纳米制程也进入了客户导入阶段。


如果说,中芯在没有梁孟松之前,是一步一步走的话,有了梁孟松之后,等于直接开始了百米冲刺,三年走完了台积电十年的路。


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行业最先进的7/5/3纳米制程。


这个领域之难,全世界还在钻研的也只有3家。如果中芯研发成功,意味着中芯将直接与台积电并肩,成为世界顶一流的芯片代工厂。


三年前,连28纳米都踉踉跄跄的中芯,现在居然直奔7/5/3纳米制程。


但这回却没有人提出异议,还砸上一年的利润特地找ASML购买光刻机,因为上一次承诺的梁孟松做到了。


2


在中芯之前,世界两大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和三星,都有梁孟松留下的辉煌战绩。


台积电内部人士评价说,“梁孟松对于台积电先进制程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从研发到制造整合的熟悉度,在公司少人能及”。


他在台积电的最著名一役,是在2003年帮台积电抢先IBM和联电研发出130纳米(0.13微米)铜制程技术,帮助台积电稳坐世界一哥宝座,彻底确立台积电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


梁孟松当时在台积电主要负责半导体先进工艺模块开发,他与资深研究副总蒋尚义被视为该战的最大功臣。


这个蒋尚义,正是今天空降中芯国际,导致梁孟松愤然辞职的关键人物。



蒋尚义在台积电内,号称“蒋爸”,从下属到张忠谋,无人不捧,人缘极好。


论功行赏时,研发资深副总的“蒋爸”蒋尚义反而超过了技术灵魂人物梁孟松,受到台湾当局行政院排名第一的表彰,梁孟松第二。



但据台湾媒体披露,2004年,导师胡正明离开台积电,性子直男的梁孟松被冷落,身边队伍纷纷被调走或者架空。


2006年,时任研发副总裁蒋尚义退休,梁孟松看到了出头的希望。


当时的台积电研发组织日益庞大,规划由两个研发副总,分担技术长的职责。当时的梁孟松期待,他会是另一个研发副总,因为他对确立台积电行业霸主地位的功勋,仅次于研发副总裁蒋尚义。


没想到,最后却是另外一个孙元成得到升迁。


功劳最大、技术底气最足的梁孟松反而成了一个空降高管的下属。


作为直接领导的蒋尚义曾解释,如此安排,主要是专长使然。孙元成负责制程整合,较有全局观,本来就较适合当副总级主管。梁孟松的技术能力则较精深、但也较窄。


这话对于梁孟松而言,无疑是情感上委屈与专业上否定的双重打击。


2007年,台积电45纳米制程顺利量产,梁孟松依旧居功至伟,但还是没迎来晋升。


2009年,张忠谋却再次邀请蒋尚义回来主管研究发展组。


请注意!同时间,备受打击、心灰意冷的梁孟松辞职了,在韩国老婆的帮助下,他去韩国大学教书三年。


但其实,他是被三星请去了,等到竞业协议一过就出山整活。



2011年,一起随梁孟松加入三星的还有数百名他的旧部,其中很多人也多少在台积电受到了委屈,才愿意离开。


由于他的离开,台积电28纳米制程的量产,从2010年拖到了2011年。


对于梁孟松而言,帮助三星抢掉老东家的订单,也有出一口气的因素。


你说我不如,我就看看到底谁不如谁!


当时三星正处于28纳米制程转向20纳米制程的过程中,但却遇到技术上无法逾越的重重困难,导致研发停摆。


梁孟松告诉三星放弃20纳米制程,直接由28纳米制程升级到第14纳米制程。这种跨越式战略与后来在中芯国际的做法如出一辙。


在梁孟松和团队的努力下,三星14纳米制程终获成功。


当实现量产时,比台积电还早了约半年,而且台积电稍后推出的制程也只是16纳米,三星实现了教科书一般的反超。


最终,原本属于台积电的苹果A9处理器80%都被三星抢走了,同时还拿下高通的大单,并使台积电不但损失10亿美元收入,股价也一度大跌,连带评级被降,好久才缓过来。



韩国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直接对手,所以梁孟松被台积电乃至很多台湾人看作“叛徒”


眼见地位被威胁的台积电岂能善罢甘休?!


3


台积电对于任何敢威胁自己的对手,从来都不手软,中芯创始人张汝京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3年8月,中芯国际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台积电以窃取机密为由,突然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要求赔偿10亿美金。


当年中芯国际一整年的收入仅3.6亿美金,这基本上等于往死里打。


官司拖了整整两年,中芯无奈选择与台积电和解,赔偿了1.75亿美金,惨到股价暴跌到1美金。


但张忠谋还不打算放中芯国际一马。


两年之后,当中芯国际准备融资的前夜,台积电故伎重演,再次起诉攻击,指责对方窃取技术,导致中芯国际不仅融资受挫,还得再次赔偿2亿美金外加10%的股份,还要接受一个最严厉最耻辱的附加条件:


让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


张汝京无奈引咎辞职,离开公司时,张汝京对工程师们说:


“你们千万别被打趴下,要在我的失败教训之下重新出发。”



当梁孟松加入中芯之后,在台积电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叛将”,他受到的“特殊待遇”完全不亚于张汝京。


从梁孟松去三星的那一刻起,台积电就开始了司法“追杀”,开启了台湾半导体行业对公司高管个人诉讼侵权的先例。


一家近两万亿的庞然大物对个人打司法仗,这谁扛得住?


“司法追杀”的拍板者是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他要求起诉梁孟松在三星侵犯了台积电的技术,将官司打到底



2011年底,台积电起诉梁孟松,要求禁止梁孟松不得使用或泄漏台积电商业秘密,不得泄漏台积电人员信息让韩国三星挖墙角。


最重要的是禁止梁孟松就职于三星。


官司打到2013年,蒋尚义突然被提拔为董事长顾问。


张忠谋有什么要特地问蒋尚义呢?


台湾财经媒体人杨世光认为,由于蒋尚义一直主管梁孟松负责的技术项目,对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清楚,所以在2013年就担任台积电董事长顾问时,直接介入了对梁孟松的司法追杀,发挥了关键作用。


蒋尚义曾经如此明确评价出走三星的梁孟松:



2013年6月,一审台积电虽然胜诉,但没能阻止梁孟松履职三星。


2015年8月,台积电二审胜诉,帮三星实现逆转的梁孟松年底被迫离开。


2016年,蒋尚义便从台积电退休了,年底加入中芯国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与其他“叛将”的待遇完全不同,台积电内部没人喊他叛徒,甚至有点希望蒋尚义去中芯国际的意思!台湾媒体在他来大陆后,也还是一口一个“蒋爸”喊着。


奇怪吗?这可是张忠谋最爱的研发大将!


他也回应一些台湾媒体的质疑,表示不帮中芯搞先进技术,而且说到做到,除了自己,一个技术人才也没给中芯带来。



不但如此,蒋尚义一到中芯,另一位台积电“叛将”,帮助中芯国际走上扭亏为盈的CEO邱慈云便离开了,太多细节值得玩味。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芯国际不再以盈利为目标,才导致邱慈云的离开,又说邱慈云只顾赚钱反而导致技术没有突破。


2017年,梁孟松带着两百多人的技术团队加入中芯任联席CEO,地位在蒋尚义之上,由此带领中芯大跨步发展,技术奋起直追台积电。


2019年,蒋离开中芯,去了武汉弘芯,次年武汉弘芯爆雷。


很多人一般都认为这是武汉地方一窝蜂投资的锅。但考虑到蒋尚义离开台积电总部后,其负责主管的台积子公司股价从170元暴跌到17元,让股民宝马进去华晨出来,所以真实能力在投资者看来,的确存疑。


最终,兜了一圈,没有什么建树的蒋尚义回锅,反而高升为副董事长,再次直接领导梁孟松,终于让后者爆发了。


4


中美贸易战格局下,摆在中芯国际前面的有两条路。


一条是梁孟松的继续超先进制程攻关,拿下7/5/3纳米先进制程,让台积电未来无法继续制霸行业。


为中芯国际拼搏三年后,梁孟松正赶上7/3/5纳米追平台积电的档口,曾经打压他、猎杀他的台积电前上司蒋尚义却又来了。


换谁,也难接受这个现实。


但更让梁孟松无法接受的,还是蒋尚义的到来也意味着中芯研发方向的转型,即第二条路。


比起梁孟松追求的7/5/3纳米的最先进制程工艺,蒋尚义更热衷宣传先进封装技术。


他认为应该通过集成系统提升芯片之间的紧密行,使其性能优于单一芯片,降本增效。如果追求更高精度的半导体创新,需要投入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回报周期也在拉长。



蒋尚义曾多次公开发言,向大陆喊话先进封装对于应对中美关系变化、克服芯片技术的瓶颈的重要意义。


毕竟,摩尔定律的3纳米物理极限在前,谁也不敢说能不能像过去一样,继续突破物理极限。这一点,连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研究也被很多很多专业人士人认为不是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


目前包括美国格罗方德、台湾联电此前已经战略放弃7nm、12nm以下的制程研发。


更何况,由于美国已经阻止中国继续获得光刻机,而国产光刻机的研发在专利壁垒面前,更是举步维艰。如果中芯国际没有更好的EUV光刻机,想要攻克7/5/3纳米无疑难上加难。



但说了那么多,为什么台积电自己却没有放弃呢?


难道未来真的只能走技术保守主义路线了吗?


所以梁孟松没有放弃!


在光刻机问题上,梁孟松显得斗志昂扬,他表示,自己在中芯研发的N+1制程工艺可绕过EUV光刻机,功耗和稳定性未来可比肩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工艺。


面对摩尔定律的极限,梁孟松的勇气也不是吹出来的,因为连他导师胡正明教授也正研究“负电容晶体管”等新技术,为继续突破摩尔定律极限带来未来可能。



但这一切的努力与决心,在蒋尚义突然空降的那刻,都成了悲哀。


如此重大关键的决策,作为直接利益攸关的高层,他本人居然是临到头才知道。


梁孟松的雄心壮志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


在台湾,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很多人都已经把他骂作“三姓家奴”、“叛徒”。那个小岛早已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



对于梁孟松而言,自己寄予终身抱负的中芯国际却如此不顾他的感受,这种心头突然的悲凉恐怕比在三星被老东家追杀时还要来得浓烈。


梁孟松一纸辞呈,可谓是字字血泪。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梁孟松若真辞职了,面对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优势,中芯国际将彻底失去翻身机会。


已经在7纳米制程取得突破的台积电无疑会笑开花。


一个喊成亲切的”蒋爸“,一个被鄙夷成“叛将“,台湾有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这幸灾乐祸的味道谁都看得出来。


芯片产业发展路径早已成熟,专利壁垒重重,如果辞职事件继续恶化,在半导体行业,将无人再敢忤逆台积电的淫威。


失去梁博士,恐怕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技术大牛,更会让中芯国际乃至整个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赶超之路功亏一篑。


源: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感谢阅读



浏览 3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