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1-01-01 00:00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增加值383.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58.8亿元,增长16.6%。

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5:59.6:38.9。与2010年1.5:60.8:37.7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超额完成全年预定任务。2011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区级财政收入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区结算财力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区财政支出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亿元,比上年增长9.7%;教育支出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医疗卫生支出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二、农    业

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种植业产值15.4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4亿元,增长15.8%;畜牧业产值3.5亿元,增长53.3%;渔业产值4.4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8万亩,比上年增长17.3%,完成粮食总产量12.3万吨,比上年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区区规模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生产趋“稳”,增速趋“缓”之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2011年,各工业园区(包括一园三区、西郊经济开发区、练塘工业园区和5个产业区块)完成规模产值1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高于全区规模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7.8%,比去年再提1个百分点,工业向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长。其中,一园三区完成产值7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高于全区规模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比重达52.6%,是全区工业生产的主战场。

2011年,“4+1”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产值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精密机电完成产值4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高于全区规模水平6.8个百分点,拉动“4+1”主导产业增长10.6个百分点,成为主导产业稳定增长的唯一支撑力量。

2011年,三资、私营、国有集体工业分别完成规模产值964.3亿元、379.2亿元和6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10.5%和1.8%。三资工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增幅上,均占居绝对领军位置。

年末全区在地建筑业具有资质的企业97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户,二级资质企业30户,三级资质企业61户,劳务分包资质企业10户。全年在地建筑业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排查能耗不降反升企业,奋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个、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84个,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加大水污染防治等措施,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据市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区核定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77.22万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9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91%,超额完成“十一五”单位增加值节能降耗考核目标。2011年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0.356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3.71%,完成2011年考核目标。

继续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加大高效照明推广,2011年全年推广高效照明灯27.5万只。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2011年我区列入市经信委节能重点技改项目4个,投资1754万元,节约标煤3113吨。

四、批发和零售业

2011年,我区商贸业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调整结构、搞活营销,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呈现良好势头。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限额以上企业共完成销售98.9亿元,占总数的33%,同比增长22%,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5亿元,同比增长56.7%;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完成销售89.7亿元,同比增长22%。

各大商业圈继续保持平稳势头,商业集中集聚度稳步提高。其中,赵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全年实现零售额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徐泾永业购物中心实现零售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8%;盈浦桥梓湾商圈实现零售额7.5亿元,增长15%,赵巷吉盛伟邦品牌家具直销广场注册在新城开发区内的45个展位实现销售8.9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四个商业中心共实现零售额42.5亿元,比上年净增8.4亿元,增长24.6%。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交改革继续有序推进。成立上海青浦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17号线的建设开发工作。开通首条穿梭巴士1501公交线路;调整、优化部分线路走向,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换乘,完成了青浦区公交复线置换整合方案。

村村通公交完善工程加快进度。2010年立项的村村通公交完善工程夏阳—白鹤—重固、香花桥—赵巷—华新、朱家角、金泽—练塘项目,2011年均已全部竣工验收。

公交候车环境得到改善。2010年—2011年共新建公交立杆式站牌520根,新建公交候车亭250座(包括100座“村村通”公交候车亭),新建公交港湾式站台20个,改建港湾式站台25个,新建公交重要站点监控9个,新建公交首末站4个。

全年函件业务量971.7万件,增长24.6%,其中国际函件1.7万件;包件收寄量12.6万件,代理特快专递13.3万件,减少74.5%;报刊累计份数2489万份;集邮品销售4万册,减少71.4%。

2011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6.4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7.5万户、企业用户8.9万户;宽带用户14.8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2.2万户,企业用户2.6万户;光纤用户3.5万户;手机用户105.6万户。

旅游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抓住后世博效应,进一步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整合区域旅游优势资源,树立“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增加旅游市场份额,打造青浦旅游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进农旅、商旅、文旅、工旅、体旅结合,拉长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对青浦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11年全区旅游收入32亿元,比2009年增长27.7%;旅游接待人次535万,比2009年增长18.6%。

六、金  融  业

全区现有各类银行19家,共设经营网占111个,年内新增了杭州银行1家银行分支机构。2011年全区金融业存款余额保持平稳增长,增幅有所回落。年末银行存款余额902亿元,比年初增长13%,净增10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5%,净增73亿元;银行贷款余额517.8亿元,比年初增长14%,净增63.7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

201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0.7亿元,比上年增长4.6%。按投资领域分,四大投资领域呈“三增一降”的态势,工业、商贸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完成59.2亿元、15.3亿元和24.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5%、16.5%和6.6%;房地产完成投资188.3亿元,比上年下降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8%,占比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水厂综合生产能力43万吨/日。年末供水管道长度1802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5920万吨,其中,生产用水量6164万吨,生活用水量3727万吨。城镇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

2011年度实施市政燃气配套项目青浦练塘天然气门站出站管线一期、金泽天然气主干管工程,实施住宅配套项目A16动迁基地、御澜湾等8个工程项目,完成单位用户项目海德堡、欣原红、凡凡等项目。全年供应天然气8681万立方米。企业用户466家,用气5374万立方米,居民用户81766家,用气3307万立方米,年末用气人口30万人。全年供应液化气7497吨,液化气单位用户1597户,居民用户161587户,用气人口65万人。

2011年末,全区用电客户数30.2万户,售电量5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其中工业用电量33.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

年末,区管公路总里程达912.9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97.9公里。全区公路桥梁1189座,总长度42.4公里。

2011年全区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完成188.3亿元,比上年下降1.0%。年末房地产开发企业112家,比上年减少1家;房地产开发项目141个,比上年增加28个。全年施工面积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8%,其中新开工面积33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倍多;竣工面积9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7.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其中住宅销售62.9万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从房屋性质来看,普通商品房销售51.3万平方米,占比77.2%;保障性住房销售15.3万平方米,占比22.8%。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04.0亿元,比去年增长3.3%。其中住宅销售95.4亿元。从房屋性质来看,普通商品房销售97.8亿元,占94.1%;保障性住房销售6.2亿元,占比5.9%。

八、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

2011年度10件实事工程项目,除旧住房改造整治工作根据市有关要求暂缓实施外,其他均顺利完成。

——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0990个,超额完成5890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919人,超额完成5919个;完成创业带动就业532人,超额完成32人。

——完成征地镇保人员39295人门诊纳入农保范围。

——完成1271户动迁过渡户安置。

——完成64个旧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工作。

——完成巩固历年已创建的177个健康村工作。

——完成9项农民健身工程建设。

——完成添置及更新环卫车18辆,垃圾收集电瓶车购置2辆,农村垃圾箱房改造100座。

——完成34户农村低收入危旧房翻建、修缮工程。

——完成1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列为青浦区2011年度重大项目42项,其中上年度结转33项,新列9项,总投资约222亿元。按类别分为:公共事业7项、基础设施18项、环境建设(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4项、大型社区及其他3项。年内竣工或基本竣工的21项,在建项目12项,未开工项目9项。

九、对外经济和私营经济

全区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的成效。2011年我区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64个,完成合同外资7.5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新批项目7个,合同外资3.5亿美元,占新批项目合同外资的82.9%;1000万美元以上增资项目11个,合同外资2.2亿美元,占增资合同外资的67.6%;18个大项目合同外资为5.7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的67.3%;今年我区成立首家投资性公司(尤妮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将成为地区总部,实现我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零的突破。

全年出资企业数167家,同比增加48家,实到外资6.6亿美元,同比增加34.7%,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二产业出资企业数117家,到位资金2.5亿美元,占比38.3%,第三产业出资企业数50家,到位资金4.1美元,占比61.7%。2007年至2011年,全区累计利用合同外资30.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4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2011年,我区进出口总额12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72.7亿美元,增长7.8%;进口51.2亿美元,下降2%。

私营经济户数增长明显。新注册私营企业10316户,比上年增长5.4%,年末实有私营企业71118户,比上年末增长10%。私营企业完成税收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私营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52.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十、城镇、园区建设与管理

淀山湖新城——淀山湖新城是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郊区新城之一。是青浦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围绕“水城相融、产城一体”的发展战略,将建设成为具有水都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湖滨新城。新城建设中,着重推进规划、动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淀山湖新城规划、设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完成了预定目标,已编制并审批完成的规划共16项,已编制完成正在审批的规划共3项,正在编制的规划共32项。青浦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商品房基地崧泽绿地花园于5月开工建设。如期完成大型居住社区动拆迁目标,在全市大型居住社区动迁推进中排名第三,并获30公顷土地指标奖励。崧泽绿地花苑、淀湖山庄三期等四块动迁安置房基地年内顺利开工建设。2011年,新城公司承担的区重大项目建设共六项,其中豫才学校6月份竣工,并于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环境监测站迁建工程竣工验收中,淀山湖大道景观二期调整已竣工验收。

西虹桥商务区——西虹桥商务区是虹桥商务区的四大功能拓展区之一。虹桥商务区总体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西虹桥商务区是虹桥商务区的青浦区域,整体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

2010年3月,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西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主体,承担西虹桥商务区范围的整体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任务。在贯彻落实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以及青浦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西虹桥商务区将发挥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努力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区域之一,积极发展成为提供青浦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引擎”,以及青浦区服务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联动长三角发展、辐射亚太地区的重要平台。

湖区建设——上海湖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青浦淀山湖畔,处于江浙沪三角中心,在青浦“一城两翼”的战略思想下,作为西翼的湖区,主要承担实施整个淀山湖地区20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以“利用环境、创新环境、保护环境”为原则,综合权衡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总体效益,挖掘并提升自然环境价值,创建“生态、低碳、环保”的湖区经济业态。

 市政府将淀山湖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列为全市四个重点地区发展专项规划之一。“梦上海”项目历时一年多,从项目选址、论证考察到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展,目前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实施了环湖生态带雪米段(1公里)环境改造和东星段(0.5公里)环境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雪米段工程,东星段也已完成道路基层、土方造型等局部工程。

青浦工业园区——今年以来,青浦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和二次创业,按照“一芯两极”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腾讯云计算中心和电子商务基地正式落户园区,将在园区内建设拥有1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基地和18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中心,将使用一系列最新技术,成为亚太地区最先进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之一;美国派克.汉尼芬、意大利邦飞利、南大苏富特、汉得信息等9个项目相继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认定;在获得上海市淀山湖总部基地授牌的基础上,2011年被市经信委认定为上海市重点推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这将为青浦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助力。

2011年,青浦工业园区完成合同外资20263万美元,到位资金8177万美元。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43.8亿元,完成税收39.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

张江高新区青浦园——2011年,张江高新区青浦园着力发挥“张江高新”这一国家级高新区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谋划发展,确立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努力拓展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2011年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环境事业、落户企业配套设施等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动迁基地、孵化基地、转化基地等功能设施的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条件、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加快构筑科技服务平台、转型提升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辰光医疗科技、凯利泰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墙特节能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泰科流体控制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相继签约和落地。

园区招商引资卓有成效、规划建设扎实推进、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7亿元,其中中纺城实现150亿元,成功实现了园区的平稳起步和良好开局。2011年,共洽谈及推进项目138个,完成签约项目45个,继续深化推进项目25个。

出口加工区——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四大主要产业,即以普惠飞机发动机、斯伦贝谢油田设备等为代表的精密机械装备产业;以日立海立、欧菲滤清器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希悦尔包装、威盛亚、阿姆斯壮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锐嘉科、晶盟硅材料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

现有落户企业500家左右,其中规模企业82家,完成规模产值162.3亿元。2011年出口加工区落户企业锐嘉科科技集团发起“移动智地”--“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定位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移动终端研发和品牌运营、运营商设备开发与服务、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与运营,以及产业相关的半导体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目前“中国手机联盟”已落户“移动智地”。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坚持以“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建园、创新治园”为园区发展宗旨,以扎实的工作推动园区全面协调发展。2011年园区形成了25亩具有集科、教、研、推为一体的欧洲甜樱桃示范基地,在225亩蓝莓引种示范区内,有70亩于今年6月进入产果期;完成蛙稻生态种养面积2800亩;扶郎花种植推广效益显著,亩产值2.15万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序推进;组培育苗工作获得成功;林地培植食用菌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十一、科技和信息化

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青浦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上海青浦”政府网站荣获2010年市政府网站优秀案例奖。“智慧青浦”建设项目获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青浦区荣获上海市“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先进区县,并先后被命名为2011-2015年上海市科普示范区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全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136家,累计达2983家,同比增长136%,增幅列全市第一。认定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争创企业5家。新增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50家,5家企业列入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4家科技企业成功过会上市,累计达到8家。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4078件,1个项目获2011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专利产品。2011年认定技术交易合同284份,同比增长201%,全年交易额达4.51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排在全市第一。

加快光纤到户改造,“城市光网”覆盖用户数达100845户。加强移动基站建设,完成集约化建设基站45个,提高通信网络运行质量,提高共建共享水平。电子商务双推平台企业签约青浦区中小企业共233家,获得市级补贴66.9万元。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共完成培训1342人,宣传20000人。完成“新农合”参保人员社保卡申领79881人次,完成率近90%;制发各类社保卡32582张,其中儿童卡15张,学籍卡16117张,社保卡蓝卡8857张、红卡150张,敬老卡7443张;补换社保卡10287张;制发居住证169118张,其中正式居住证739张,临时居住证168379张。

十二、教    育

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软硬兼顾、以软为主”的工作策略,积极探索学校内涵发展机制,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各类教育继续得到协调发展。今年,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工商信息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单位,两位学生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2011年,继续巩固和完善区级统筹机制,全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量14.2亿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内拨款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单位195个。幼儿园62所(其中民办2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4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职教育53所,其他教育机构9所,另有幼儿看护点45个。

全区在校学生共有98118人,其中:在园幼儿22498人;中小学、中职校共75295人,其中民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15689人。

全区共有在编教职工6929人。其中,在编教师6403人,高级职称 726人,中级职称2922人,分别占在编教师的11%和46%;另有退休教职工3379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276名和3652名考生顺利参加高考和中考。

十三、文     化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完成“红色”系列专题、创建节水型城市形象片、文化遗产专题片等9部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广播电视全年共安全播出11564小时,其中调频广播(FM106.7兆赫)播出5177小时,青浦电视台(47频道)播出5695小时。加大外宣力度,有效推介青浦,上级各类媒体录用广播新闻53条、电视新闻203条,12部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网播出,其中电视新闻《青浦启动红色之旅》在中央台播出。

惠及大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区、街道(镇)、村(居委)” 三级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开通公共文化服务网,加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开展文化“点菜”与“配菜”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青浦图书馆免费开放成效显著,文化馆推出了市民艺术大展厅、市民艺术大课堂、市民艺术大舞台系列活动,其中市民艺术大课堂“零门槛”,累计授课790次,服务16418人次。淀山湖文化艺术节、市民读书节、朱家角水乡音乐节、“我是明星”青浦市民才艺秀、“市民大舞台”天天演、徐泾文化艺术节、华新“快乐村民秀”、夏阳街道“周周演”等活动吸引百万群众参与。青浦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验收,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青浦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竿山何氏中医文化、烙画和土布染织技艺列入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白鹤镇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十四、卫     生

2011年青浦卫生工作围绕构建“一城两翼”和“绿色青浦”,中山青浦分院创建三级医院接受了预评审,成功创建了“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扎实推动朱家角人民医院和精神卫生中心的迁建工程;“家庭医生制服务”列入全市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覆盖辖区户籍人口71.35%。

2011年,卫生部门门急诊诊疗人次数398.5万人次,出院病人数39392人,病床使用率77.98%,手术12705人次。

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0所,其中区政府直属医疗机构1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区卫生局所属机构25所(包括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专科防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妇幼保健所1所,医疗急救中心1所,其他卫生机构10所),民办医疗机构30所,私立诊所23所,企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35所,村卫生室215所,其他综合性医院1所(青东农场医院)。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在编人员3305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08名,其他技术人员184名。

十五、体     育

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先后举办了迎春长跑赛、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羽毛球赛、门球锦标赛、家庭趣味健身赛、乒乓球赛、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农民工子女田径运动会等30多项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有1万多人次参与。积极办好端午节龙舟公开赛、全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节”等各项重大赛事活动。举办科学健身技能辅导培训班35期,培训项目9个,培训学员1262人;开展市民体质监测服务活动33次,测试人数2724名;开展科学健身知识进社区宣讲活动20次,有1626人参加,发放《科学健身手册》2000余册。举办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培训活动3期。加强群众体育团队建设。新成立重固镇、白鹤镇等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全区现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8个;新成立区台球协会、龙舟协会和上海青浦江南武术院,全区现有单项体育协会16个。新发展体育健身团队118支,全区体育健身团队达658支;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5期,培训506人,全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760名。

积极参加上海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我区共派出45支队伍531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全部13个竞赛项目、4个健身展示项目和3个机关干部竞赛项目的比赛,还承办了龙舟项目比赛。

加强业余训练,努力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新增足球等7个项目,全区业余训练项目已达17个,命名了2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13所学校进行体育项目布训,聘任了15名体育教师为兼职教练员,全区在训人数800多人。今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1名。我区输送的皮划艇运动员沈洁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券。

体育彩票销售量再创新高。年内新增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5个,全区现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95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量8717万元。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今年,我区继续推进百姓健身工程建设,新建成标准游泳池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个,健身步道3个,百姓健身房2个。全区共有社区公共运动场20个、农民健身工程153个、健身苑点477个,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率。

十六、人口、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

到2011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46.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1.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2786人,死亡3286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02‰,死亡率为7.10‰,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全年来沪人口出生5124人左右。2011年常住人口人均计生事业经费达到40元以上。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990个,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25100个的123.5%,其中非农就业岗位10669个,完成年度指标5000个的213.4%,残疾人就业安置岗位569个,完成年度指标400个的142.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000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6500人之内。青年职业见习752人,完成年度指标600人的125.3%。帮助532人成功创业,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500人的106.4%。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60人,撤消17人,已安置140人,安置率达到98%(其余人员也将在三个月内安置)。认定零就业家庭3户,安置率100%。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全区职业技能培训13919人,完成目标任务8000人的174%,其中中高层次培训5198人,完成年度指标4000人的130%,高级及以上培训404人。外来农民工培训8616人,完成年度指标8000人的107.7%。

政府加大对民生关注力度,农村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11年我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2元,比上年增长13.2%。

 2011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1元,比上年增长11.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均超过了年初预定目标。

十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2011年,随着社会保险法和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社会保险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截止2011年,全区共有15701户363151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926户,参保人数22118人。月均基金征缴率99.89%。

养老金发放渠道不断拓展,社会化发放机制日益完善。2011年共有31846名城镇离退休人员、48864名镇保养老人员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累计支付养老保险基金13.2亿元,其中支付城镇养老金8.1亿元,支付镇保养老金5.1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与时俱进、更趋完善。2011年,共为2640名生育妇女办理生育保险待遇申领手续,当年累计支付生育生活津贴及生育医疗补贴4120.7万元;为1708名工伤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申领手续,当年累计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640.8万元。

扎实推进老年福利事业。2011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3家,养老床位数达到4230张,居家养老和社区助老服务人数达6728名,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5家,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个。2011年全区共新建市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0家,创建面积3087平方米,投入资金594.6万元;改建市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3家,改建面积2883平方米,投入资金235.8万元。

全年共发放特困人员实物救助5385人次,21.7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25685人次,1016.9万元;发放粮油帮困供应卡11057人次,57.5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9484人次,2080.9万元;发放低保、低收入家庭人员医疗救助金755人次,504.8万元。

至2011年年底,全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7383名。其中,肢体残疾10032名,精神残疾1983名,智力残疾1736名,视力残疾1903名,听力残疾1599名,言语残疾111名,多重残疾19名。

全区11个街镇建立了11个阳光之家,11家阳光心园,9个阳光职业康复基地,13家重残无业养护机构,年内新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一家。全区“阳光之家”现有注册学员480名、管理服务人员63名。“阳光心园”现有注册学员138名。“中途之家”学员8名。217名残疾人在9个阳光职业康复基地内实现了非正规就业。243名重残无业人员安养在不同的养护机构,政府给予每月400元的补贴,并全部投保人身伤害意外险。

十八、政府公共服务

2011年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共接待19.3万人次、受理事项13万件、办结项目12.1万件;全区11个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共接待30.5万人次,受理事项51.7万件,办结51.4万件。

行政投诉中心2011年共受理投诉件522件。其中行政投诉类198件,占总量的37.9%;举报反映类321件,占总量的61.5%;工作建议类2件,占总量的0.4%;社情民意类1件,占总量的0.2%。共办结511件,确认属实及部分属实的投诉件有351件,占办结量的68.7%;投诉内容与事实不符的有156件,占办结量的30.5%;查无实据的有4件,占办结量的0.8%。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911条,依申请公开信息225条,提供服务类信息4085条,现场接待5146人次,电话咨询5753人次,全文电子化达100%。48家区政府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

2011年,“上海青浦”政府网站访问总人次515.7万,总点击数9.3亿次,门户网站发布各类动态信息达9182篇(条)。举办了6期网上视频访谈和1期文字访谈活动,参与市民(网名)6067人。结合我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推进青浦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共建诚信青浦”有奖征文活动。

十九、环境保护和绿化

2011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污染减排、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等中心工作,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环保部正式命名青浦区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面完成2011年污染减排任务;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的79个项目中,完成68个,正在实施10个,1个结转至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上游水源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了金泽镇、朱家角镇、练塘镇和青浦第二污水处理厂、徐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善工程;青浦第二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太浦河原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和青西地区集约化供水工程基本完工,全区饮用水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青浦城区居民小区阳台雨污水管道改造累计完成576幢,2894路管道,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淀山湖及周边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村沟宅河整治工程和水系沟通工程全部完成。朱家角镇、练塘镇完成扬尘污染控制镇创建,扬尘污染进一步得到控制。完成了7家污染防治设施老化企业的设施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完成39家预评估。

农村和农业污染防治进一步深化。完成了7家大中型畜禽牧场污染整治改造。完成了69个自然村、10964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了标准化生态养殖和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

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环境质量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限值。全区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累计为341天,空气优良率为93.4%;全区降尘为4.8吨/平方公里·月,继续处于全市较低水平。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其中淀山湖和部分区域骨干河道水环境质量好于上年。

2011年绿化建设力度加大,全区园林绿地总面积:6245.8万平方米,园林绿化覆盖总面积为:6282.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105.2万平方米,绿地率:42.91%,绿化覆盖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9m2/人。

青浦城区绿地总面积:537.5万平方米,青浦城区绿化覆盖面积:558万平方米,其中行道树覆盖面积为20.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7.5万平方米,街道绿地面积188.6万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为36.7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覆盖面积为79.9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覆盖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道路绿地面积为76.3万平方米。

2011年青浦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为2.5万平方米,青浦城区绿地率为30.85%,青浦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9%,城区人均公共绿地为20.3 m2/人。

二十、公共 安 全

2011年共发生违反治安案件14662起,发生刑事案件6265起,共破各类刑事案件2940起,破案率46.9%,共发生交通事故62起,死亡60人,受伤12人,财产损失58.2万元。

2011年,全区共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伤亡事故15起,其中死亡事故10起,死亡10人,重伤事故5起,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717.6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总起数下降46.4%,死亡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下降33.3%,重伤事故起数下降72.2%,重伤人数下降80.8%,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5.5%。

2011年,城市管理监察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开展各类整治460次,出动人员约17000人次,整治占道设摊集聚点34处,查处占道设摊1321起,处罚金额超18.7万元,查处跨门经营182起,处罚金额近2.8万元。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308起,处罚金额96.4万元。受理城管事务投诉1828件,投诉处理及时率97.9%,满意率97.3%。

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全年巡查食品生产企业1053户次,巡查抽检食品760件次,合格率96.7%,较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年内共发放食品生产许可47家67张证书。完成食品生产监督抽检1053件,合格率96.7%;食品快速检测120件,合格率96%;接受和处理举报投诉60起,做出行政处罚9户,罚款50万元。

全年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5家,检查设备1106台;特种设备专业人员设备发证4999人次。协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030家次、设备15086台次。全区没有发生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督管理,确保人民饮食和用药安全。年内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671户。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194件,合格率73%;食品快速检测6199件,合格率84%;完成药品抽检836件,合格率95.3%。接受和处理举报投诉365起,作出行政处罚424户,罚款128万。

时光轴

RAG35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一、综    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增加值383.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58.8亿元,增长16.6%。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5:59.6:38.9。与2010年1.5:60.8:37.7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RAG-ES2024-09-11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超额完成全年预定任务。2011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区级财政收入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区结算财力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区财政支出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亿元,比上年增长9.7%;教育支出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医疗卫生支出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二、农    业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种植业产值15.4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4亿元,增长15.8%;畜牧业产值3.5亿元,增长53.3%;渔业产值4.4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8万亩,比上年增长17.3%,完成粮食总产量12.3万吨,比上年增长10.5%。RAG-ES2024-09-11
三、工业和建筑业2011年,全区区规模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生产趋“稳”,增速趋“缓”之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2011年,各工业园区(包括一园三区、西郊经济开发区、练塘工业园区和5个产业区块)完成规模产值1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高于全区规模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7.8%,比去年再提1个百分点,工业向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长。其中,一园三区完成产值7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高于全区规模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比重达52.6%,是全区工业生产的主战场。2011年,“4+1”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产值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精密机电完成产值4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高于全区规模水平6.8个百分点,拉动“4+1”主导产业增长10.6个百分点,成为主导产业稳定增长的唯一支撑力量。RAG-ES2024-09-11
浏览 7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