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共 201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6

历史沿革

安徽大学红楼

二十三年(1934年)7月,红楼兴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红楼竣工,原为民国省立安徽大学主教学楼。
解放后,老安徽大学校址迁往合肥,原址即今安庆师范学院。

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始建于清九年(1652年),由巡抚捐资建造,初名岳原书院。
十一年(1733年),岳原书院奉旨改为官办,历任巡抚亲自聘定书院山长(即院长)并任书院主讲,故称省学。桐城文派大师刘大魁、姚鼐曾为书院山长。
二十三年(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命安徽布政司于阴霖在现址购地重建,改名敬敷书院。
清末,敬敷书院停办后,校园相继改办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省公立法专等学校。
民国二十七年(1928年)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建起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办

建筑格局

安徽大学红楼通体红色,人称"安大红楼"。该楼坐北朝南,平面呈倒置"山"字形,总建筑面积为3008.25平方米,主门位于中部。
敬敷书院旧址位于今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内,占地8000多平方米,有5000多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敬敷书院清代建筑群坐东朝西,包括门坊、长廊、斋舍与碑廊,总建筑面积为936.9平方米。清代安徽省"省学"敬敷书院由城内移建至此进行办学,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整个建筑群坐东朝西,以长廊为中轴线,进门坊即为80米长廊,长廊两边(南北边)自西至东共4进斋舍(师生生活用房),长廊东头为大讲堂,讲堂两边分别为经正阁和宗儒祠。经正阁和宗儒祠在抗战初期毁于日机轰炸。大讲堂因兴建学生宿舍于1983年被拆除,但保存了讲堂正梁,梁上真书"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暮春谷旦钦命江南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于建",大梁现存于安庆师范学院校史校情展览馆。现存门坊两座、长廊14间(长约50余米)、斋舍3进6栋;每栋斋舍面阔6间,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青砖青瓦木格窗棂。

建筑特色

安徽大学红楼系砖木结构,墙壁由红砖砌成,故名“红楼”。钟楼及山型门坊以水磨石贴面并塑以精美的长青藤与葡萄花雕饰门廊前有四根直径一米的西洋风格圆柱支撑二楼阳台,圆柱顶端亦有精美的雕饰。
敬敷书院建筑为徽派风格,砖木结构,每栋斋舍面阔6间,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青砖灰瓦,木格窗棂,前后庑廊。近百块高级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历代名人“名贴书画”,镶嵌在书院周围长廊洁白的墙壁上。院东南隅小庭院内,亭、台、桥、榭,布局讲究,参天古树环绕,衬以花台、草坪,显得格外清优雅致,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历史文化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所处位置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安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安徽大学堂"诞生于此。这里也是安徽近代第一所军事专科学校——"安徽武备学堂"所在地,第一所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所在地,安徽近代第一所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备案的高等学校——"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所在地,安徽省第一所省立分科大学——"省立安徽大学"所在地,安徽省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所在地。这里还是新中国第一所现代海军技术院校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高教性质)"所在地。

文物价值

安徽大学红楼与敬敷书院旧址是安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它们完整见证了安徽高等教育的衍生及发展演变,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物和历史研究价值。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来,这里先后历经由古代旧式书院教育一近代普通高等教育—近代军事教育—近代职业教育—现代高等教育一现代军事高等教育—中等师范教育直至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多次演变,办学历经8次起落,14次更换过校名,在安徽省现存教育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保护措施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保护范围:旧址外,东、西各5米,南、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纺织南路,南至菱湖南路,北40米,东50米。
1995年,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被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3日,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上榜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内。

交通路线

自驾
北京——京台高速——蚌合高速——合安高速——沪渝高速——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广州——大广高速——济广高速——安东高速——沪渝高速——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