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3:03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3月,大相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建筑特点

大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殿与月台周围有白石栏杆相围。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持铃铎。

历史

建筑历史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募银建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咸平四年(1001年)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修,后又遭水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资圣资圣阁。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经楼。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庑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现存殿宇均为那时所建造。嘉庆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禅院”,道光、光绪年间也作过一些零星修整。

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峙将省立民众教育馆迁人相国寺。

1949年后,相国寺又得以重修、恢复。

2002年,大相国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文物保护

1963年,大相国寺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大相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山门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砖制牌楼做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钟鼓两楼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天王殿

大相国寺的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大雄宝殿

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八角琉璃殿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藏经楼

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大师堂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现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日本友人赠送。

推荐玩法

大相国寺内高僧讲经,名僧云游,印度、日本等国名僧亦常来寺挂单,成为国内佛教活动与中外佛法交流的中心。寺内还会有僧团演出,有古琴演奏、武术表演等,值得观看。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