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中国载人航天刷新记录!神舟十二号仅需6.5小时对接,将驻留太空3个月
共 225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6-17 21:52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Caleb
发射成功!
就在刚刚,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可能有人不知道,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有着“神箭”的美誉。它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款专门用于载人发射的火箭,并且从1999年首次发射至今保持着100%的成功率。
6.5小时后,采用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的飞船将与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这也将创造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最快的载人对接记录。
预计这次,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3个月。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发射成功的喜悦:
正如一旁不断刷新的评论,网友们对此表现得十分激动,“致敬你们!愿平安归来!”
也有网友表示,在疫情之下,神舟十二号能顺利发射,足以证明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成就。
神舟十二号多处更新,太空舱内十分宜居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的5年后,神舟十二号姗姗来迟,经过多年的发展,神舟十二号有哪些更新呢。
首先,在飞船性能上,神舟十二号增加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功能,这将大大缩短航天员在对接时的等待时间。
在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飞行期间,与其对接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都需要在轨等待2天左右,不断调整位置以达到最佳对接状态。但如今,神舟十二号仅需6.5小时就能完成对接过程。
其次,由于本次任务需要航天员驻留太空3个月,神舟十二号的飞行寿命也随之增加到180天,足够实现未来空间站稳定运行阶段半年一次的航天员轮换频率。
本次任务中,3名航天员需要进行至少2次出舱行走,同时还需要使用核心舱所携带的机械臂作业,整个过程或将持续数个小时。这与神舟七号的舱外半小时活动相比,难度增加了不少。
作为未来3个月的主要生活区域,“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
同时,在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航天员们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比如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等。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在空间站里配置了120余种航天食品,就餐区域还有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不仅如此,在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航天员还可以进行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与此前载人飞行任务相比,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有“老将”也有“新兵”,航天员驻留时间将刷新记录
本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其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可能不少人对于聂海胜这个名字已经相当熟悉了。作为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这也是他第三次“出征”。
同样作为特级航天员的刘伯明此前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二级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中国的太空雄心
其实,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起步较晚。
2003年,中国将第一位宇航员送入轨道,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实现太空飞行的国家。
此后数年,中国一直在持续加大对航空航天事业的投入。与此相对的,不少人也都将“航天梦”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步。
在探月方面,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Von Kármán环形山着陆,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背对地球一面降落探测器的国家。
去年12月,“嫦娥五号”携带月球表面的土石样本成功返回地球。人类上一次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还要追溯到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
在火星探测上,中国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5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成功释放火星车“祝融号”,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
对于小行星和木星,中国同样有开发探测器对其进行探测的计划。预计在2024年左右,中国将发射一台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望远镜,可与空间站对接。
如今,随着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我们离建设天宫空间站更进了一步,相信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会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