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年纪为什么偏大?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是98年就选拔出的中国首批航天员,在此之前他们也都是中国顶级战机飞行员,现在的年龄肯定不小了。事实上聂海胜今年已经57岁,刘伯明54岁。即便是中国第二代航天员汤洪波,也有45岁了。
这跟大家记忆中苏联加加林、瓦莲京娜在最风华正茂年纪进入太空的印象完全不同,当年加加林才27岁,瓦莲京娜才26岁。当年的首批苏联宇航员,大概也都是这个年纪。那么为什么中国航天员年纪这么大呢?
人类女性航天第一人,进入太空时风华正茂英气逼人的瓦莲京娜
其实年轻航天员进入太空,只有苏联早期载人航天是这样的。各大国早期航天员都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一方面由于二战摧残苏联飞行员非常年轻,另一方面苏联人也非常敢于冒险,航天项目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当年加加林刚进入太空时为了“安全”起见基本是被完全绑起来的,入轨并顺利控制后才被远程放开。瓦莲京娜更是入轨三天完全禁食,仅喝一些水维持。他们乘坐的早期飞船也不成熟,需要航天员在返回地球过程中最后阶段从座舱弹射出来并跳伞降落,失重、超重、振动、跳伞……没有顶级身体素质根本不可能。当时这一批年轻人,真是了不起,面对的风险很大。
例如,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是Titov, Gherman S(戈尔曼·季托夫),第二个进入太空的苏联人,仅次于加加林(图片中Titov,赫鲁晓夫,加加林),当时还不到26周岁。苏联整个首批次的航天员基本都是26-28岁的年龄段(出生在1935年左右)。
对比而言,我国和美国的思路是先把技术弄成熟了,再选拔更有经验更有能力的航天员进入太空且长期从事这一职业,然后再分批次选拔形成梯队。例如,美国与苏联太空竞赛时的首批7个航天员出生于1921-1927年,执行首次任务的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普遍比苏联航天员大上一轮。年龄大的优势在于各方面经验都非常丰富,心理素质极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十分充足。在后面的任务中,新批次航天员年龄逐渐降低,老带新实现顺利传承。其实,后来的苏联也切换到了这种思路。
中国的航天员从一开始就是这种思路,按照执行任务顺序,他们首次飞行时年龄情况如下(尚未执行任务的就不介绍了):
38岁的杨利伟也英气逼人(图 | 载人航天办)
1.杨利伟,神舟五号(2003),38岁;
2.费俊龙,神舟六号(2005),40岁;
3.聂海胜,神舟六号(2005),41岁;神舟十号(2013),49岁;神舟十二号(2021),57岁;
4.翟志刚,神舟七号(2008),42岁;
5.景海鹏,神舟七号(2008),42岁;神舟九号(2012),46岁;神舟十一号(2016),50岁;
6.刘伯明,神舟七号(2008),42岁;神舟十二号(2021),55岁;
7.刘洋 ,神舟九号(2012),34岁;
8.刘旺 ,神舟九号(2012),43岁;
9.王亚平,神舟十号(2013),33岁;
10.张晓光,神舟十号(2013),47岁;
11.陈冬 ,神舟十一号(2016),38岁;
12.汤洪波,神舟十二号(2021),45岁;
其实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第二批次航天员进入太空年龄在逐渐降低,首次飞行年龄明显比第一批低了5岁左右,新老交替在逐渐过渡。而且目前已经完成招募的第三批航天员,年龄还在进一步降低,这也是一个成熟航天员培养体系必然的结果。
未来随着天宫常态化运行,会出现“小年轻”和“老将”同时在“天宫”成为“天神”的场景。
在这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聂海胜作为三入太空的航天员,真可谓一名老将了,他的三次任务,也分别是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标志性事件,在过去23年内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快速发展:2005年,神舟六号飞行任务,标志着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圆满完成;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标志着“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圆满完成;如今,他作为首个入住天宫的”天神“,正在直接参与“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聂海胜的每一步,都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跨越。
从聂海胜的第二次任务起,都有着培养第二批次年轻航天员(王亚平,张晓光,汤洪波)的重要任务,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帮带啊,师傅带徒弟,每次老航天员再次执行任务,就是为了让行一批航天员成为主力,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实际上,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年龄的限制根本不重要了,美国载人航天先驱Glenn, John H.老爷子曾经在1998年10月底进行了一次为期9天的飞行任务: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执行修建哈勃望远镜在内的工作。他当时的年龄是惊人的77岁(1921年出生),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执行任务了,事实证明也没什么,老爷子一直健康活到了2016年去世,95岁高龄。
除了年龄,载人航天对身体素质、军事训练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降低。早期航天员都必须是从军队中战机飞行员选拔,术业有专攻,他们解决如飞船驾驶等工程技术问题还可以,但并不是科研一线出身,没法进行所有的高难度科研项目。所以在我国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中,开始出现工程师、载荷专家等身份,他们是来自科研院所的一线科研人员,已经跟战机飞行员经历毫无关系了。
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从工程突破阶段到科学研究阶段转变的必然需求,工程上突破了从0到1后,为科研种子播种准备好土壤,剩下的就要让科研工作者们利用航天这个大平台逐渐玩出花了。
而且,随着载人航天的逐渐发展,它的门槛会变得“越来越低“:飞船越来越舒服,对航天员的限制越来越少,以至于日常生活中的你我都可以进入太空一探究竟。
攒点钱,上天浪一回,不开心么?不开心么?不开心么?
当然,上述这些背后有着无数航天人的默默贡献,以”年纪偏大“航天员为代表的英雄们,功不可没,感谢他们。
本文转载自“太空精酿的空间站”,原标题《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年纪为什么偏大?》,文 | 太空精酿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