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洞遗址

石佛洞遗址

共 110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02

历史沿革

1982年,文物普查时作过简单的试掘。
200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石佛洞遗址

遗址特点

石佛洞遗址洞口高达20余米,宽至50米多,洞口面宽约80米,高30米,纵深约100米。遗址文化堆积十分厚,其中第12层介于云南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整个遗址的文化堆积厚度普遍达到了2米。
遗址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为居住的房址,还有灰坑和墓葬。房址两次共发现11座。大多房址为长方形,面积介于10 ~30平方米。部分柱洞的分布范围内有较为坚硬的踩踏面,个别踩踏面上清理出不规则形的用火面,有的用火面区域内及周围还散落着陶支脚。另外在一些柱洞内还残存有竹竿或木材,同时在有的柱洞附近发现有木板板灰的痕迹及横卧的粗壮竹竿的残片。因而可以看出此类房屋应该是以竹子或树木为材料,经简单搭建而成。

文物遗存

星形石
石佛洞遗址出土的遗物种类十分丰富,可分为石器、陶器、骨器、铜器、动物骨骼、炭化作物和果核等。石器种类最多,有斧、锛、凿、镞、环、矛、贝、璧、白、杵、杖头、网坠、砺石、磨盘、磨棒及穿孔石器等。从石质上来看,存在着用途不同的石器用不同的石质的现象,说明了石器的制作从初期的选料环节就严格要求了。另外,多数的石器存在着通体磨光的现象,特别是多棱六角星形杖头最为明显。遗址还出土有一件用大理石制作而成的海贝。陶器有罐、釜、钵、豆、器盖及陶支脚等,其中以釜为大宗。陶器都为手制,烧制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器壁较厚,部分陶器还经过磨光处理。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及各类点线组合的纹饰,多压印纹、戳印纹和刻划纹。其中点线组合纹饰以点线为基本元素,构成各种涡纹、云纹、花瓣纹、三角纹等几何纹样,而且陶器纹饰中存在运用衬花的表现方法。骨器有珉、玦、镞、锥、匕、鱼钩等。另外还出土有大量家畜及野生动物的骨骼等。在遗址下层还出有一件铜器残件,说明遗址已开始进人青铜时代早期了。发掘过程中还采集有炭化稻、粟、豆类以及谷糠、果核等。其中,稻、粟应为人工种植的。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1996年12月19日,石佛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洞遗址管理办法

旅游信息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