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共 256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8 15:0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接长汀县、连城县,南界永定县和广东省蕉岭县,东临新罗区,西与武平县接壤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15′50″~116°56′47″,北纬24°46′02″~25°27′47″之间,面积2200公顷。

地形地貌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有华夏系、新华夏系和东西向等地质构造体系,除褶皱构造广泛分布外,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复杂。各时代的地层均有发育,出露完整,其中古生代地层分布尤为广泛。早期剧烈的岩浆活动带来了岩浆的喷射和侵入,形成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泥质岩、砂质岩、灰岩等6大类岩浆岩。

气候特点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冷出现在1月份,常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最热出现在7月份,常年平均气温为27.5℃。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动物区系介于东洋界的华南区与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动物区系以各种热带——亚热带成份为主,并渗入古北界动物成份。截至2002年境内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73科326种,其中两栖类2目8科29种,爬行类3目10科69种,鸟类16目35科166种,兽类6目20科62种。此外,尚有鱼类14科68种,无脊椎动物2000种。

植物资源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截至2001年境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62属107种,裸子植物7科18属22种,被子植物147科654种属1499种。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1%,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园内蕨类植物62种,占全省蕨类植物的28%;裸子植物21种,占全省裸子植物的30%;被子植物1362种,占全省被子植物的32%。园内既有连片的天然阔叶林,又有人工次生林。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7种植被类型、10个群系纲、90个群系、174个群丛。常见的维管束植物172科,676属、1490种。主要乔木树种有米楮、甜楮、格氏栲、南岭栲、丝栗栲、木荷、楠木、杉木、马尾松、黄山松、建柏等;主要经济树种有茶叶,油茶,柑桔、桃、李、梨、枇杷、板栗等;主要灌木有柃木、冬青、乌药、黄栀子、桃金娘、杜茎山、小叶赤楠等;主要草本种类有狗脊,中华望白、芒萁等;常见藤本有黄藤、鸡血藤等。

主要景点

龙康景区

龙康景区
龙康景区以山林景观和喀斯特地貌见长,尤以素有“神仙洞府、天然迷宫”之称的省级风景名胜龙硿洞而闻名。

兵工厂

兵工厂
兵工厂面积600平方米,场院内散落着风炉、铁屑、火烧罐等军工器械,外墙留有朱德同志亲手题写的革命标准。

邓子恢纪念馆

邓子恢纪念馆
邓子恢纪念馆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邓子恢与张鼎丞、郭滴人等同地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务。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

后田暴动纪念馆

后田暴动纪念馆
后田暴动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3月4日,在中共福建省临时省委、中共龙岩临时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后田农民举行了武装暴动,打响了闽西和福建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龙门塔

龙门塔
龙门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96年),塔之南北两座大山雄峙,狮象镇关,成为古时龙岩的一道重要门户。

圆通寺

圆通寺
圆通寺其始建于唐初,海拔1594米,3000余级以花岗岩石板铺砌台级,通向白云深处的圆通寺,该寺依山而建,布局合理,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16处殿堂组成。

石佛公

石佛公
石佛公始建于明代的古寺庙,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殿内供奉着据称可保佑交通安全的石佛公(又称定光古佛)。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2000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管理体制

由上杭县林业局管理监督龙岩国家森林公园,指导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森林公园建设工作。

交通线路

交通

主干公路有龙(岩)—长(汀)高速公路、国道205线、国道319线和省道206线,其次有上杭县城通往各乡(镇)、村的支线或简易公路,部分亦已延伸至邻县。
驾车从龙岩出发途经:厦蓉高速、长深高速到达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路线

五条区内旅游线.一洞(龙崆洞),一溪(九十九溪)、一泉(浮蔡温泉),一漂(白沙河)、一湖(梅花湖)、三园(东肖森林公园、瑞华大观园、小池云顶茶园)四山(天宫山,江山、莲花山、紫金山),可以按自己喜好选择。

历史人文

宋朝民族英雄郭铉兄弟
根据《龙岩县志》(1945年版)记载:“郭铉,铜砵乡人,弟炼,俱骁勇善战,并通韬略。时元将革命,群盗四起,乃在本乡筑土为城,盗不敢犯。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文丞相移屯龙岩,辟铉兄弟为左右先锋。三月复梅州,四月复会昌,六月又败元军于雩都,兄弟中十余矢,血流满甲,犹竭力冲突,文山上其功,得侯爵。”原来郭氏兄弟满腔热情,正愁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文天祥率抗元队伍经过铜砵,兄弟见到文丞相,大喜,遂拜在其门下,在闽粤赣三省边,一同冲锋陷阵,叱吒一时,文天祥引为知己,上奏朝廷封他们为惠侯、济侯。景炎三年(1278年)10月,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被执,郭氏兄弟就回到龙岩老家铜砵。他们关注着文天祥的情况,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被害。“侯兄弟西向哭拜,泪尽继而血死。是日天昼晦,里人立为庙,迄今奉祀勿替。”铜砵乡民相信郭氏兄弟是出于对宋朝的忠诚和对文天祥的挚爱而死,为感念其功德,尊之为神,建庙祀奉,塑像膜拜。其庙名为“香林庙”,俗称“郭公庵”。希望郭公侯王(乡民又称郭公老爷)的忠诚流芳百世。相传,郭铉是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诞生,旧俗每年到这时乡民举行敬祀郭公的庙会,俗称迎郭公(迎老爷)。这是一种民间习俗,主要开展祝寿、迎神和演戏、体育卫生相结合的郭公文化活动。从郭铉兄弟仙逝时间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算起迄今700多年;从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建庙算起也已400多年。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