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遗址

周家庄遗址

共 176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3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周家庄遗址被发现,该遗址分布比较广,基本上周边几十万平方米都有分布,但发现后没有第一时间发掘。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研究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此后2007年秋、2008年春和2008年秋对周家庄遗址再次做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还对遗址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系统的钻探,主要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龙山时期的房子、墓葬、灰坑、壕沟等遗迹,并初步确认周家庄遗址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
2011年3月中旬起,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周家庄遗址进行再度发掘,揭露出一片龙山时期大型墓地,墓地中成人竖穴土坑墓与儿童瓮棺葬混杂共处,这些墓葬皆成排分布。
2012年与2013年春季,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两次在周家庄遗址进行号古发掘,两次发掘共约2300平方米。
2023年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发布了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考古成果:栾城周家庄遗址为一处晚商时期墓地,考古人员发现了17座墓葬,其中2座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为河北地区首次发现带墓道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
挖掘现场

遗址特点

周家庄遗址位于横水镇周家庄村东,在周家庄遗址里有一条长1000余米的深沟,在沟壁断崖上遍布许多灰坑。周家庄遗址面积约为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约3米,有绳纹灰陶片及彩陶片。采集标本有石铲、石斧、石镞、石镰骨针等文物。众残片口沿观察有鬲、盆钵、小口罐等。周家庄遗址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环壕”的东、北沟基本保存完整,东沟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沟之间宽约1000—1400米,是附近地区最大的中心聚落。并且通过各种遗迹的早晚关系和叠压顺序,可知周家庄遗址所在的区域经历了由居址到墓地的转化过程,这表明该聚落在其存在发展过程中有过较大的变动。

文物遗存

周家庄遗址遗存着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还出土了大量陶石、骨器及动、植物标本,10米×10米的探方11个,还发现了成人竖穴土坑墓58座,其中较大型墓1座、中型墓5座,小型墓葬52座。瓮棺葬共发现64座,葬具多用分割的陶鬲扣合,少数为折肩罐;瓮棺个体较大者在1米左右,内有保存较完整的儿童骨架。

研究价值

周家庄遗址还具有显明的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特征,并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研究中国古代人类生活的地方特色,研究中国古代人类生活的珍贵资料。根据区域调查资料可知,周家庄至少在运城盆地的东部,是整合附近区域的最高统辖中心。这个中心聚落以壕代城,并且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扩展过程。环壕之内有居址、墓地,根据钻探所提供的线索还应有一些高等级的设施。发掘所见墓葬叠压房子的现象说明,在聚落存在、发展过程期间可能经历了很大的变动,所以周家庄遗址对于探索附近地区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在周家庄遗址中的墓地发现的成人竖穴土坑墓与儿童瓮棺葬混杂共处的现象,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这些墓葬皆成排分布,儿童瓮棺葬与成人土坑墓的数目较接近,成人墓又可分大、中、小几种。这些现象为研究曾经在周家庄遗址生活的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儿童死亡率与人口构成情况、社会等级分化等问题都提供了直接的资料。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大规模墓地的发现尚属罕见,周家庄此处排列有序、规模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晋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提供了直接的资料。

保护措施

1962年,周家庄遗址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周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

交通信息

从山西省走沁东线经013乡道到达周家庄遗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