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1 16:30

碧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该寺内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文化

建筑布局

碧云寺坐西朝东,占地4000多平方米,依山而建,殿宇错落有致。中路共有六进院落,山门、弥勒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中山堂、金刚宝座塔坐落于中轴线上,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建筑。寺南侧有罗汉堂,寺北侧有水泉院。

历史

建筑历史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kuàng】,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清乾隆年间,又对碧云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除对原有殿宇重加修葺外,还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建金刚宝座塔,新建行宫和罗汉堂。此次修葺对寺原有建筑改动不大,寺之殿宇仍承明之遗构。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后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

1957年,碧云寺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进行修缮,对外开放。

1983年,将颐和园东门外因拓宽马路而委弃路旁的孙中山画像纪念碑,移建至碧云寺内金刚宝座塔前的空地上。

2001年6月25日,碧云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1957年,碧云寺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碧云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的壁塑放置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于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同前殿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塔院

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lìn】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谢玄为节,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照壁小额枋刻有八个大字,左为“精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石牌坊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内为满、蒙文,右亭内为汉、藏文。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状建造。其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纪念堂

纪念堂面阔五间,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刻碑,大理石须弥座上雕刻有各种花纹,白底金字,上书《孙中山先生致苏联书》。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木匾,上为宋庆龄手书“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正厅设孙中山半身塑像,身右停放1925年苏联赠玻璃盖钢棺一口;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史迹。

水泉院

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内松柏参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树。院中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