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碧云寺大殿

共 1399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各版长子县志及相关志书中均无小张碧云寺大殿的记载,现场亦未发现记录寺史或主要建筑修建的金石碑刻、题铭等文字史料,根据建筑结构推算为宋代建筑。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小张碧云寺大殿,并在正脊上留有重修题记,据此可知其时寺院名为“三教堂”。
解放后,寺院用作村内的学校、仓库和大队办公场所。
1982年,小张碧云寺大殿左右山门前戏台倒塌。
2002年,重修并在后檐墙上嵌一块记录刻石。

建筑格局

结构

小张碧云寺
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宋代建筑,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厢房等殿堂15间,其他建筑已无存。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间,为木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开间较大,出檐深远,檐下斗拱疏朗,规制严谨,角柱升起,檐角翘起缓和,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拱,梁架结构规整紧凑。

特点

小张碧云寺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灰陶筒板瓦屋面,屋面坡度舒缓,檐口曲线平直。檐柱柱头以阑额相连,阑额至转角不出头,无普拍枋。栌枓直接坐于柱头,檐下枓栱布局疏朗。柱头枓栱单昂一跳四铺作。第一跳出巨型华头子,承批竹昂,昂形耍头,令栱抹斜,替木不抹斜;枓欹曲线上䫜下撇,批竹昂头略起棱;隐刻泥道栱,泥道慢栱为直栱,上承柱头枋,柱头枋在栱身内侧隐刻鸳鸯交手;里转一跳单杪华栱承梁头。扶壁栱自下而上依次为栌枓、柱头枋、散枓、单栱、柱头枋、承椽枋。前檐补间铺作隐刻,先在贯通柱头栌枓间的柱头枋上隐刻栱形,往上一枓三枡承柱头枋,枋上隐刻出栱身。转角铺作,令栱至角作鸳鸯交手,45°出华头子、下昂、耍头、由昂,昂头皆为批竹状;正侧向单杪,蚂蚱头,与柱头铺作昂状耍头形制不同;里转三跳偷心,华栱托角梁后尾,一、二跳偷心,三跳出翼形栱。
小张碧云寺大殿内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劄牵用三柱,梁栿间设枓栱隔承,驼峰之上小瓜柱承平梁;脊槫下置蜀柱,两侧施叉手稳固。殿内当心间佛坛上方设方形平棊,绘有晚期彩绘。明间设板门,门额有方形门簪,次间设直棂窗。
小张碧云寺大殿

文物遗存

小张碧云寺大殿东西神台上立着十八罗汉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传说是建庙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顶棚绘有壁画,隐约可辨“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龙凤呈祥”“百花争春”,其画风线条流畅,庄重典雅,神形兼备。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小张碧云寺大殿是国内稀少珍贵的木构建筑遗存,其枓栱、梁架等大木作构件基本为原构,显现了晋东南地区早期建筑的典型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实物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2007年12月,小张碧云寺大殿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小张碧云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小张碧云寺大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丹朱镇小张村西北。

交通指引

长子县人民政府距离小张碧云寺大殿约9.3千米,可自驾前往。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