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州署大堂
共 2725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09:49
历史沿革
霍州州署大堂正景
霍州署衙最早据载为隋朝中将宋老生的幕府,后成为唐朝尉迟恭的帅府行辕,李渊建唐后,改霍山郡为吕州,自此作为州治衙署,已历时1400多年。
元大德七年(1303年),唐代所建州署因地震倒塌。
元大德八年(1304年),霍州州署大堂进行重建。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霍州署因战事发生,大部被火焚毁,只有大堂幸存。
明、清两代多次对大堂等州署建筑进行了增补修葺,州署建筑逐渐形成现有的规模。
1996年5月,霍州署大堂院对外开放。
2007年4月28日,霍州市人民政府全部迁出衙署,结束了署衙千余年来政府办公的历史。
建筑格局
主体建筑
霍州州署大堂与抱厦
霍州州署大堂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16号霍州署内,为霍州署主体建筑,与谯楼、仪门、甬道、戒石亭等共列于州署中轴线上,处于中轴线建筑群的中心位置,是历代知州举行重大仪式、盛典、处理重大事项、判处大案要案的地方,是衙署内最古老的建筑,也是衙署内仅存的一座元代遗构。
大堂坐北向南,面阔进深各5间,东西通面阔22米,南北总进深15.1米,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坐落于高出堂外地面1.2米的月台上,单檐歇山顶,通高10米。从远处看,高大雄伟,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等级森严;到近处观,堂内上下左右,既不雕梁画栋,又不彩壁绘墙,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大堂营造法式为五间六椽,前后乳袱用4柱,堂内减柱造,明间金柱全部减去,仅有前后4根檐柱,大梁内额跨度长,明间开阔;14根顶梁大柱,直径均在0.5米左右;6根粗壮大梁,直径均在0.8米以上。
大堂前有抱厦,与大堂紧密相联、浑然一体,为明代所建,但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抱厦面阔三间31.8米,进深一间6.3米,四椽袱柱,卷棚灰瓦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共七组,但无一组放在柱头之上,这一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关联建筑
建筑风格
霍州州署大堂内景
大堂用料加工粗糙,使用自然材稍加砍制而成,属山西元代地方手法。所有梁架檩柱选材用料均不刨不旋,顺其自然,粗头尽其材,细头稍加垫。这种独具匠心的木结构营造法式属历史罕见,更体现了元代粗犷豪放、庄重威严的建筑风格。
大堂前抱厦与大堂紧密相联,浑然一体,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梁柱均经刨旋,两头粗细相同,椽檩彩绘,富丽堂皇,与大堂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为明代所建。抱厦面阔三间31.8米,进深一间6.3米,四椽栿柱,卷棚灰瓦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共七组,但无一组放在柱头之上,这一奇特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二堂与大堂紧密相联,浑然一体,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梁柱均经刨旋,两头粗细相同,椽檩彩绘,富丽堂皇,与大堂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文物遗存
霍州州署大堂与月台
霍州州署大堂前戒石亭下有戒石两块,东写“公生明”,西写“廉生威”,出自《荀子》,用以警戒官吏;碑两块,西碑刻“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东碑刻“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后蜀孟昶所撰《戒官僚》中的四句, 宋太宗亲书赐予郡国,命立石堂前,进出熟视,诫勉不忘。
大堂月台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其中石虎为唐代遗物,证明霍州衙署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历史文化
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的《霍州志》叙述了州署的历史沿革,元代时的霍州州署,已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是当时皇帝出游巡幸的行宫。
霍州州署大堂及其内牌匾
主体建筑结构形式和细部作法较晚期衙署建筑更为自由。明清衙署无论是平面布局、主体造型,还是营造法式、局部作法均非常严谨,王权至上的文化主题深深渗透于地方衙署建筑之中。然而,霍州衙署作为元代中期建筑是例外。1934年8月,已故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偕夫人到霍州署进行调查,在《梁思成文集·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曾有叙述:“在霍县的政府大堂的结构上,得见到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大堂前有抱厦、面阔三间,当心间阔而梢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阑额相联,其上却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柏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这还不足为奇;最荒谬的是这大普柏枋之上,作者竟将斗拱在结构上之原意完全忘却,随便位置。斗拱位置不随立柱安排,除此一例外,惟在以善于作中国式建筑自命的慕菲氏所设计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得观之。”这种作法与中国现存的总督署、知府署、知县署相比,明显是一种“僭越”。究其原因,概是因为元代山西地处蒙汉交界地带,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表现在建筑上,不像唐宋时期体量宏大壮观,用材严谨规整,在细部作法上也显粗糙豪放。梁思成先生以纪实而幽默的笔法,一语道破霍州署大堂及其抱厦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和珍贵之处。
作为古代基层政府机构,它无论布局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遵循着封建规制的规范,包含着尊卑等级的理念,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含蓄、自制的内向形态,是封建社会各级官府活动的缩影,映射着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衙署建筑群横向分为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部分,纵向分为州前坊(古霍名郡坊)、谯楼、丹墀、仪门、月台、抱厦、大堂、二堂、内宅等九大建筑群,整体给人以空旷肃穆之感。为了更加强调大堂的庄重严肃,在大堂前布置了一系列庭院和建筑。二龙戏珠影壁、古霍名郡牌坊、谯楼、仪门等建筑和宽阔的丹墀广场,渲染烘托出大堂的重要地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权威。在平面布局上特别强调轴线对称,中央厅堂,两侧辅助,尊卑有别,井然有序。衙署建筑以中央甬道为中心,将主要建筑放在中轴线上,遵循“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朝后寝”的布局思想,构成前后贯通的数进四合院,每进院落以主要建筑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配房、厢房、廊房、过厅等次要建筑,这种布局集中体现了旧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适应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刻意设计的建筑布局,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人间秩序,表达出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伦理。
文化价值
霍州州署大堂是中国现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州级衙署,与北京的故宫、保定的直隶总督署等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式建筑文化体系。
霍州州署大堂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权机构的发展演变以及衙署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65年5月24日,霍州州署大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霍州州署大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