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忽悠还是未来

共 5457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9-12 15:07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张雪

封面|视觉中国,图释:2018年10月10日,在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参观者戴上VR设备体验乘坐“时光列车”


如果说十天前,张一鸣花数十亿收购VR厂商Pico,正式入局元宇宙,把元宇宙的热度推向了一个新高潮,那么最近两天A股上动辄涨停的元宇宙概念股,则彻底将大众的目光集中到了元宇宙上。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通俗来讲,就是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一个映射,现实中人们可以做到甚至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

 

《三体》作者刘慈欣说: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通往虚拟现实。而这里的“元宇宙”则就是对内的那条路。

 

虽然今天才被追捧、被看到,但这个词早在29年就出现了。

 

资料记载,它最早见于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只要带上耳机和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连接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另一个三维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缘何爆火

 

如今看来,近而立之年的“元宇宙”几乎可以认为是“一夜成名”。它在今年的关注度是呈指数级上升,而率先把它引到舞台中间的是一家在美上市的游戏企业。

 

今年3月,多人在线创作沙盒游戏平台Roblox上市,它也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就5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比一年前40亿的估值增长了10倍。

 

在Roblox的招股书里,对元宇宙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它认为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拥有 8个属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据悉,Roblox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在线游戏创作社区公司。2011年上线 iOS,2014年上线 Android。2019 年,Roblox的社区玩家MAU过亿,累计有千万名创作者使用过Roblox提供的工具来开发游戏。

 

相比于其他大多数游戏,Roblox中的游戏能够自己定义角色,同时着重满足玩家社交需求,也拥有一套游戏内的经济系统。这被业界认为是元宇宙早期的雏形。

 

此后,互联网巨头对元宇宙的野心也摆在了明面上:


扎克伯格明确表示,接下来5年Facebook要变成“元宇宙公司”;

 

马化腾称移动互联网十年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并称之为全真互联网,同时腾讯是Roblox的中国战略合作方;

 

8月,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 (NVIDIA) 自曝,在4月份举行的发布会上,CEO黄仁勋的演讲中有14秒由数字合成的“假人”代为出镜,并顺势推出虚拟协作平台Omniverse,号称是工程师的元宇宙;

 

同在8月,字节跳动收购Pico入局元宇宙。

 

而这些只是元宇宙行业动态的冰山一角,但凡是沾边的,比如做虚拟人的,做引擎的,甚至一个做社交平台的厂商,都说自己是元宇宙,一夜之间,似乎万物皆可元宇宙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热闹在国内更盛,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我们:“这个词在国外没有这么火,虽然Roblox用了这个词,但没有引起海外VC的疯狂追抢。”

 

的确,一个定义并不清晰的新概念,似乎没有魔力能够让大厂、资本和创业者做出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

 

而对于这种热度,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给出了他的理解:“我觉得现在的元宇宙有点像1999年投互联网,2015年投区块链,每个时代每一个主题出来后都让人忽然觉得有很多跟这个主题相关的项目。”

 

他进一步解释道:“互联网这几年确实没什么大的行业主题,虽然区块链算是一个互联网的分支,但2017年之后,互联网就再没有高潮了,平淡到没有新概念,所有的业务都试过了,所有的新东西也都试过了。所以当前处在一个互联网世界缺乏下一代创新技术平台的空缺期,我觉得这是互联网行业遇到的问题。”

 

小派科技创始人翁志彬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目前,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了,大家需要一个新的竞争环境,可能元宇宙就是下一个热点。”

 

不可否认,作为科幻,它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指导投资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因为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有的投内容和社区,有的看技术项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投资人更是直接指出:“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一个元宇宙投资人,那就像说自己是一个互联网投资人,能投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具体的意义。从投资决策的角度,元宇宙这种概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这种热度是不可持续的。

 

天选二子:游戏和VR

 

我们看到,从9月7日开始,中青宝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9月8日中青宝股价收报11.81元,涨20.02%。除中青宝之外,汤姆猫、顺网科技、宝通科技、盛天网络等也都涨停。

 

从相关板块来看,9月8日收盘,Wind网络游戏概念板块指数上涨9.35%,Wind元宇宙概念板块指数上涨4.72%。

 

而这场暴涨背后,仅仅是因为中青宝曾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提到,将致力打造一款虚拟与现实联动的模拟经营类“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

 

虽然看起来是一场资本的闹剧,但这种现象也折射出了大众对于元宇宙的情绪。

 

谈到这,我们不禁好奇,为何游戏会天然的与元宇宙结合起来?

 

熊伟铭告诉虎嗅,这是因为娱乐行业是一个很安全的实验新技术的行业,其他行业在进行创新时可能会面临一些生产力损失的风险,甚至遇到生命安全的大风险,只有娱乐这种风险较小,更多的可能是这个电影看不成或者游戏有点卡顿,所以很多的创新都是从娱乐行业开始实验。

 

此外还有一位游戏行业从业者解释称:“游戏行业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发烧友比较多,他们追求更高的清晰度,更沉浸式的体验,而且有一定的付费能力。”

 

和游戏一样,VR也被看做是天然的元宇宙硬件品类,元宇宙此次的爆火也把进入寒冬期的VR、AR设备重新带回了大众的视野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下VR、AR发展过程。2014年Facebook以30亿美元收购Oculus,开启了VR领域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大量资本开始密集追捧VR、AR产业,并在2016年达到了高峰。


然而,这一波概念热炒结束后,2018年,全球VR/AR领域开始步入低迷期,国内大量初创公司纷纷倒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继续坚持。


2020年,随着VR、AR行业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成熟度,再加上疫情推动居家需求上升,以Facebook发布的QculusQuest2为代表的消费级VR设备需求增长强劲。不过,在国内市场,在元宇宙加持下,一年后才感受到了VR、AR行业的复苏。

 

对此,翁志彬认为,类似互联网时代的电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VR就是元宇宙时代的硬件入口。

 

毋庸置疑,从现在来看,VR进入元宇宙不是唯一途径,但却是交互方式体验较好的硬件,虽然通过手机、通过电脑也可以进入元宇宙,但是二维向。

 

他还坦言,今年我们明显感到资本市场对元宇宙和小派科技的关注度有根本性的提升,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很多机构都主动找上门来。

 

与翁志彬看法不同,也有硬件从业人士告诉我们:“虽然大家都认为硬件(包括VR)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但真的是非常烧钱的,换句话说,到现在为止,短期内(两三年内)是看不到可以在硬件上赚钱的希望的,所以一般只有互联网巨头去烧了,比如Facebook、字节跳动等。”

 

藏在风口里的机会

 

毫不夸张,元宇宙这个概念,到二十年、三十年后才可能真正实现,它的难度甚至要超过登陆火星。那么今天相关领域的投资该怎么看,GGV执行董事罗超认为核心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壁垒,二是落地场景。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落地场景包括现在和未来。元宇宙包含的技术点很多,每项技术的底层基础需要很扎实,从而在整个元宇宙发展当中,也能成为重要的支撑。

 

比如像杭州的不鸣科技,它既做游戏,又做游戏引擎,这都是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再例如随幻科技,他们通过把好莱坞级别的电影工业技术下沉到直播、电商带货和在线教育等场景,已经把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落地。

 

关于在元宇宙中大厂和创业公司的不同分工,罗超觉得,在某些技术点、内容创新、软件层中间件等这些部分,独立的创业公司还是有机会的。

 

端木资本合伙人何宁也分享了他的逻辑:“很多公司都说自己要做一个自己的元宇宙,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或者说,跟主流的元宇宙的概念是不相符的。全行业逐渐形成的共识是:元宇宙其实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元宇宙项目关注的环节跟互联网项目,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在熊伟铭看来,现在元宇宙是卡在计算终端上,需要首先去解决那些光学问题、设备终端问题、功耗问题、传输问题,但这些事不是传统互联网人擅长的领域,甚至不是互联网行业擅长的领域,但是需要去解决。


他谈到,“我觉得第一步可能是要做产品化,也就是新的计算设备,未来这个领域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头盔或者眼镜这样的一种终端,因为它能把线下的世界跟线上的世界同步无缝地连在一起。这个可能是未来三五年,业界面对的一个比较大的机会,但整体商业化还比较远。”

 

正是如此,有从业者指出:在元宇宙里,大家需要少喊一些口号,多做一些创新的实际的产品,拿出一些产品来,而不能只是说美国又出了个新词,咱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再找一个互联网的创新精神。

 

关于元宇宙在商业模式上的挑战,业内认为其实不太存在商业模式的挑战,因为过去20年,虚拟世界的商业模式已经都试过一遍了,无非就是内容订阅,所以现在元宇宙的挑战还在技术上,技术上的呈现能力有限,所以使得元宇宙没有没那么大规模实现。

 

元宇宙,急不得

 

在与一众采访对象的对话中,我们都问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电影或游戏中的元宇宙形态是100分的话,那么现在的技术和生态能做到几分?

 

大部分的答案的10分-30分之间,如果要为实现元宇宙加一个年限,大家保守估计是二、三十年。

 

显而易见,当前元宇宙还处于早期的早期,未来发展如何还存在很多变数,而如今,太多人为这不足半成的可能性付出了金钱和财富。

 

一位互联网行业多年从业者称:“其实,元宇宙的概念或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似乎并太重要,关键的是,这个事情能不能成型。而从当前的早期阶段来看,还不太成型,这就好比手机发展中的诺基亚阶段,虽然诺基亚的芯片、系统,包括展现出来的形式已经是移动设备的高阶版了,但并没有发展让人惊艳的地步,而当苹果的产品做了一个拟人化,把用户体验提升了85分以上,才开发出了一些新视角。”

 

所以现在元宇宙还是有点“凑合”的,无论是VR也好,或者其他硬件带来的体验提升,还没有到一个真正跨越性提升的阶段。

 

此外,熊伟铭也在采访中谈到,这一代的投资人都是被互联网训练出来的,已经习惯了按照互联网的既定逻辑和创新的节奏来寻找创新点,今年忽然Roblox上市了,大家认为元宇宙这个词好有趣,Roblox里也有非常丰富的社区和各种各样的类似现实社会的一些体现,大家把它放在一起来讨论,但实际上,要实现真正的元宇宙,它的元素还是非常不完善的。


虽然是这次元宇宙浪潮的受益者,但翁志彬认为:“元宇宙是一个大的迭代,这种平台的迭代,一定不能对它拔苗助长,或者是靠资本去压它就能成长起来的,不可能的,一定它有着自然的规律,因为互联网迭代是需要硬件底层的。”

 

对于元宇宙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罗超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一,硬件问题,比如是不是足够轻,接口如何设置;其二,云的层面,能否实现千万人、数亿人以上同屏同服,也就是云的基础架构能力;其三,网络带宽能力;其四,虚拟人的真实性和实时性问题。等等还有大量的技术点,离完美的状态还有不小差距。

 

长期来看,无论是现在VR头显还是今天的手机,都不足以支撑真正影响原宇宙的体验。还有许多产品和功能需要完善,比如眼球的捕捉、动捕,手套等,这样的产品成熟后,能够帮助用户去捕捉更加敏感的行为信息,然后再去反馈到元宇宙当中,让整个系统再给用户相应的反馈。

 

可见,我们需要清醒和理智的对待元宇宙,要知道今天可以落地的技术,需要有百倍甚至千倍的能力提升后,才有可能支撑元宇宙,要走的路还很远。


小编觉得和游戏区别不大,咋就多了一个能上天入地的概念呢,当然,把人类的游戏做好了也是真牛逼了


推荐阅读:

世界的真实格局分析,地球人类社会底层运行原理

不是你需要中台,而是一名合格的架构师(附各大厂中台建设PPT)

企业IT技术架构规划方案

论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

华为干部与人才发展手册(附PPT)

企业10大管理流程图,数字化转型从业者必备!

【中台实践】华为大数据中台架构分享.pdf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华为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附PPT)

超详细280页Docker实战文档!开放下载

华为大数据解决方案(PPT)

浏览 4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