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庙秦公墓

共 271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09:58

历史沿革

太公庙秦公墓位置图
1978年,在太公庙秦公墓发现的春秋乐器坑,出土8件铜器,钟5、鑮3件。5件钟均有铭文,可分为两组,2件铭文为一组连读,另3件为一组连读;3件鑮也有铭文,风格一致。
2013年4月,值太公庙村部分村民宅基拆迁重建之机,应陈仓区博物馆的请求,并经请示省、市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派人前往该村,发现了太公庙秦公大墓(一号大墓)和车马坑,且在其东北分别发现了疑似兆沟的陵园设施。
2013年5月~2018年1月,根据考古现场调查得到的初步线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及陈仓区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平阳遗址所在的宝鸡太公庙村周边以及新建西宝中线外围和以南,杨家沟村以东,巩家泉村以西之间约140万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工作。主要收获是,探明了宝鸡太公庙村以及周边遗址范围内只分布有1座“中”字形大墓,该大墓东南侧有一处“凸”字形车马坑,西南侧为乐器祭祀坑,共同组成一个秦公陵园。

遗址特点

太公庙秦公墓
太公庙村附近遗址分布图
太公庙秦公墓,M1位于太公庙村北部。平面形制为东西向“中”字形,方向93°,由墓室及东、西墓道三部分组成。东西全长约132米,总面积约1906平方米。其中墓室东西长约60米、东端宽约18米、西端宽约20米、最大深度12.5米。东墓道长约54米、东端宽约9.5米、西端宽约13米,底部为东高西低的斜坡道。西墓道东西长18米、东端宽11米、西端宽8.6米,底部亦为斜坡道,西高东低。
“凸”字形车马坑(K1)
K1位于太公庙村内,一号大墓M1东南57米处。平面形制为东西向“凸”字形,方向94°,东西全长72.5米。其中主体坑东西长54.5、南北宽20米,面积约1075平方米。最大深度4.5米。勘探时发现底部有铜节约、马骨、朱砂、板灰等。
大墓临近处的“壕沟”
太公庙秦公墓一号大墓M1、车马坑K1东部和北部的壕沟,发现疑似“兆沟”设施。由于当地农民取土,壕沟多处遭到破坏。壕沟现存三段,东段壕沟G2残长约180.6米、宽4.6~5.5米、深3.6~4.5米;北段壕沟G1残长约340米、宽5.6~7米、深2.6~4.2米;西段壕沟G6残长约465.6米、宽3.8~4.2米、深3.5~4.2米。壕沟各段的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大部深2~2.8米,部分区域生土以上地层因取土遭到破坏。大部地层堆积分3层。第1层,耕土层,厚0.3米。土色灰褐,土质松散,含植物根系、砖、瓦残块等。第2层,近现代扰土层,厚1.2~1.5米。土色黄褐,土质较硬,含植物根系、陶片、料礓石块。该区域大部分为水浇地,土质松软,含水分量大。第3层,垆土层,厚0.5~1米。土色红褐,土质较硬,含白色钙丝、料礓石块等。以下为原始土层,土色黄褐,纯净,土质均匀。

文物遗存

铜钟
铜钟
五件铜钟的形制是一致的,大小有所差别。甲钟通高48厘米、甬高17厘米、幹径8.4厘米、幹带宽3.6厘米、旋宽1.9厘米、舞宽18X22厘米、两铣间距27厘米。重24公斤。钟内侧两面有六道沟槽,每面三道。乙钟通高47厘米、甬高7厘米、舞宽16X22厘米、两铣间距26.4厘米,重21.5公斤。钟下沿有四道缺口,两面对称,缺口未伸及钟身内侧,与甲钟的沟槽不同。丙钟通高45.7厘米、甬高16厘米、舞宽16X21.5厘米、两铣间距25.4厘米,重24公斤。丙钟较甲钟略小,因钟身壁部较厚,故重量相同。丙钟钲部不在钟身正中,而向右偏斜。丁钟通高38.5厘米、甬高14.2厘米、舞宽14X19.6厘米、两铣间距21厘米,重16.25公斤。戊钟通高27.6厘米、甬高10.2厘米、舞宽10.2X12.8厘米、两铣间距15.2厘米,重6公斤。钟内侧也有六道沟槽,每面三道。丁、戊两钟间重量顿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甲、乙、丙、丁四钟均有钟钩,戊钟钟钩缺失。
五件铜钟的花纹是一致的。甬上端饰四条小龙,幹带上有四组变形雷纹,旋饰重环纹,舞部纹饰可分为四个区段,每一区段内有三条变体菱纹相绕,钲部纹饰可分为五个区段、一、三、五区段内各有枚三个,二、四区段内各饰两条双身菱龙。甲、乙两钟的鼓部饰两只风鸟,相向而立,丙、丁、戊三钟的鼓部,除两只凤鸟以外,右侧还有一鸟,是其特点。
铜钟铭文拓片
五件铜钟均有铭文,按其连读关系,可分为两组。其中甲、乙两钟铭文合成一篇文章,应为一组,两丁三钟铭文连读,应另为一组。全篇铭文共一百三十五字,其中重文四,合文一。
三件鑮的形制基本上是一的,只是大小有所不。三号鑮通高64.2厘米、鑮身高46厘米、舞宽26.6X22.4厘米,重46.5公斤,鼓下沿有两个缺环,鼓部外侧有浇铸时留下的双范印痕。二号鑮通高69.6厘米、鑮身高50.8厘米、宽28.4X24厘米,重56.25公斤。鼓部下沿有四个缺口。一号鑮通高75.1厘米、鑮身高53厘米、舞宽30.4X26厘米,重62.5公斤。鼓部下沿内侧有四个缺口。鑮身中部鼓起呈弧形,鼓部平齐,有四个扉棱。侧旁两扉棱,由九条飞龙蟠曲而成,上延舞部,并连接成钮。前后两扉棱由五条飞龙和一只凤鸟蟠曲而成,在舞部各有一龙一凤,相背回首。钮上有环,一号鑮环缺失。三件花纹一致。鑮身上下各有一条由变形蝉纹、窃曲纹和菱形枚组成的条带纹,条带纹中间纹饰分为四个区段,每一区段有六条飞龙勾连,龙身线条流畅,布局疏密得当。舞部纹饰可分四区段,每一区段内有两龙相绕,旁有一小凤鸟。舞部正中有一圆孔。
鑮铭文拓片
三件皆有铭文。每一件鑮的铭文,与甲、乙两钟的铭文完全相同,只是行款有所差异。
八器铭文皆范铸,剔剥时发现个别字内尚存有范土,范土坚硬,呈黄白色。过去出土的具有“秦公”铭文的器不多,这批秦公制作的铜器凡八件,铭文达一百三十五字之多,无论从形制、花纹及书体上,都给研究秦的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研究价值

铜钟
太公庙秦公墓是一处内涵丰富的秦文化遗存,勘探发现的秦公大墓和车马坑,是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重大发现,对推动以秦都平阳为纽带的早期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太公庙秦公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太公庙秦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以东5千米处,渭河以北二级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太公庙秦公墓,路程约8.6千米,用时约17分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