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共 152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1

发现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外景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位于秦淮区附近88号一座古宅,此房原系地主李奉先所盖,新居落成时正值攻占,他便弃屋而逃,这里成了下面署官的一个。1952年被发现后,南京市文管会立即进行修缮并加以保护。这座建筑第三进的墙壁与屏风门和第五进的木板壁与门楣上,保留下来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经太平天国史专家鉴定,确认为时期的艺术作品。

文物分析

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比较盛行,据在《》中记载,太平军在时衙署之门就有“内问涂黄,对画龙虎”的壁画,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建都后,设在上街口(今)的绣锦衙主彩画事,多以两湖太平军中的“知画者”为骨干,兼收民间画师、画匠和部分士大夫画家。知名的有扬州的、郑长春、李匡济、,安徽的罗琪,浙江的,常州的江鉴,无锡的也曾和有过关系。

保存

的壁画经过130余年的雨淋风化,不少已褪色、剥落,但其中有几幅水墨重彩画,却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如描写燕子矾三面悬绝的《江天亭立》,反映栖霞山层峦叠峰的《云带环山》;无不笔触粗扩,意境新奇。花鸟走兽方面有《荷花鸳鸯》、《柳阴骏马》、《金狮戏球》、《双鹿灵芝》、《孔雀牡丹》。直接反映军事斗争题材的首推《防江望楼》。望楼系防御建筑,平时用于瞭望,侦察敌情,战时则用于指挥出击或鸣金收兵。望楼五层高,备四色旗、灯。如遇敌情,白天举旗、夜晚掌灯为号,远近军民根据信号判断方位,目标准确,出击迅速,往往取胜。这幅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着首都的安全的真实情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院朱浒曾指出,在南京堂子街某王府所有的18幅壁画中,大堂墙壁上的4幅山水画向来为人所重。这四幅山水壁画分别被命名为《防江望楼图》、《江天亭立图》、《山亭瀑布图》和《云带环山图》,分列堂子街某王府大堂的东西两壁。澎湃新闻记者在该艺术馆内看到,位于该馆的正厅内,8幅山水、花鸟题材的壁画将太平天国时期的绘画风格展露无遗,饱墨勾勒,壁画纯熟,线条流畅,设色明艳。据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幅名为“江防望楼图”的壁画,高277厘米、宽201.8厘米,该作品是一幅描绘时期长江岸边军事设施的作品,临摹下来的内容非常逼真,连被腐蚀的痕迹也画了下来。傅抱石曾赞誉此画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太平天国壁画
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条件、保护技术等多重原因,历经150余年的壁画病害日甚。2003年8月和2007年2月南京市建委分期批准立项建设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总占地面积约4100余平方米。2005年6月,审批通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建筑维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同年9月,又批准通过《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维修保护方案》。
截至2017年,中国仅存太平天国壁画100多幅,的信息表示太平天国壁画早在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今)期间就已出现。天王洪秀全居所“门内涂黄,对画龙虎”1853年1月太平军攻下武昌, “盛饰伪宫,僭越非分”。同年3月太平军克南京,改称,据为首都,壁画更成为各级府第衙馆用以“判尊卑”和“壮观瞻”的主要艺术手段,以至“门扇墙壁,无一不画”。为此,太平天国还特地设置了专门负责绘制壁画等事务的机构“绣锦衙”,委任“典绣锦”官员掌管,广泛招募画士、画工到天京从事绘画工作。由于官方的倡导,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之风极为盛行,遍及苏皖浙等各个地区。

地理位置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