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会寺

共 130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09

历史沿革

福会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代不断扩建,乾隆年间为其全盛阶段。其地位高于一般佛庙,主持喇嘛皆出自历代喀喇沁王公直系亲属。

建筑格局

福会寺全寺包括积善生乐寺、咸应寺(活佛宫)、广慧寺、延庆寺,形成以福会寺为主庙、五寺并列的佛庙群组,为喀喇沁旗旗庙及喀喇沁亲王府的家庙。
福会寺依山傍水,坐北面南,总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其中寺院主体面积10200平方米,寺前广场面积8800平方米。为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布列,分作内外院,外院俗称“花墙院”,寺东西两侧有咸应寺、积善生乐寺等附属寺庙。寺院中轴建筑六进,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前殿、经堂、大雄宝殿、后罩楼及耳屋。两厢为前配殿、钟鼓楼、中配殿、后配房(扎仓)。经堂前立两座覆钵式白塔。

建筑特点

福会寺建筑主要为官式大木结构,硬山、歇山式屋顶。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石雕宝相花门窗圆拱和花瓣棱格盲窗,石雕蒙、藏文匾额。经堂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前出廊后抱厦,饰“十自在图”砖雕。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砖雕硬山清水脊、盲窗,彩画木隔板。后罩楼为硬山两层楼阁式,绦环如意云挂檐,云龙绦环板宝瓶栏杆。前殿、前配殿为硬山式。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十字脊式,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中配殿为歇山式,斗口单昂三踩斗拱。
福会寺具有古朴、典雅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严谨、庄重的构造特点。丰富的大式大木作法式,少见的高级顶样式,绚丽的和玺、砖雕、木雕饰件,筑就了一座神秘而辉煌的工艺美术宝库。寺内有一口古井,距今近千年,常年不枯、井水清澈甘甜。大雄宝殿内有两米见方的雕龙佛兔,国内罕见。福会寺是传统木作法式与密宗佛教特点高度结合的典型范例,是内蒙古地区中小型藏传佛教寺庙的突出代表。
福会寺

文物遗存

福会寺有施和玺、旋子、八宝、神兽、博古、四艺、佛经故事等彩画,饰三幅云雀替、嵌藏文砖雕,塑各式佛像。寺内还保存大量佛像、经卷、唐卡、法器等重要文物。

历史文化

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满蒙一家的局面,积极推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不仅给格鲁派的大师达赖和班禅很高的政治待遇,同时在满蒙藏地区积极推动藏传佛教的发展。清政府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易其政,不易其俗”来驾驭蒙古诸部,安抚广袤藏区,消除各分裂势力。对于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特别是格鲁教派及其上层高僧赏给名号,授予同蒙古各部封建王公相同的品级特权,使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价值意义

在现存内蒙古各旗王府中,福会寺是建成年代最早、现状保存最好的典型旗(家)庙建筑的实例之一。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福会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福会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大庙村。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