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寺大殿

慧严寺大殿

共 128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41

历史沿革

慧严寺大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2003年,慧严寺大殿壁画挣脱石灰层的束缚,逐渐显现。
慧严寺大殿

建筑格局

慧严寺原名“五鼓庙”,整座寺庙坐北朝南,部分建筑已被损毁,现只有慧严寺大殿、东侧厢房、南侧山门等建筑保存完整。寺庙总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0平方米。
慧严寺大殿
慧严寺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面阔三间11.42米,进深三间10.9米。通高8.5米,金柱柱径0.38米,檐柱柱径0.30米,素面台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双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内梁架的驼峰、雀替镌有仙草琼花,样式精美且保存完好。厢房具体建筑年代不详,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屋架,面阔六间22.65米,进深四间5.4米。因后期加建,进深扩至9.40米。为了显示其威严,建造方还在大殿正面增设了山门等。

文物遗存

慧严寺大殿内的壁画也较为珍贵,经过工作人员统计,慧严寺大殿东西两壁现存壁画共5幅计17.4平方米,属供养朝觐的尊像画,总赋名《仙天朝贡》,绘有天王、龙神等仙佛人物22位。各幅画面高均为1.24米,长度分别为:左侧第一幅长5.02米,绘法像8位;左侧第二幅长1.1米,绘法像2位;右侧第一幅长1米,绘法像2位;右侧第二幅长5.07米,绘法像8位;右侧第三幅长1.1米,绘法像2位。
《仙天朝贡》是四大天王分居四角,环拱护卫的尊像体系,属于寺庙常见的二十四诸天壁画题材,只是该大殿的四天王布局不同于一般寺庙自东北始于西北终或自东南始于东北终。
天王居西壁,以观者进殿的视点为次序,从外而内排列。西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左手持伞反藏身后。多闻天王本是古印度教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曾是帝释天的部下。后帝释天在佛教流传中地位下降,毗沙门慢慢独立出来。在中国,毗沙门天王因助战唐军降伏番兵,受玄宗皇帝嘉誉,香火大盛。
慧严寺大殿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慧严寺大殿壁画绘制时间在明末,这些壁画不用沥粉贴金手法,水墨晕染,线条奔放,造型厚重,是难得的民间画工的杰作。其次,壁画内容芜杂,佛道神灵交混,明显受到了民间信仰的影响。第三,这些壁画出自民间画工之手,带有显著的地方文化烙印一尤其是民间戏剧文化的烙印,为研究晚明佛寺壁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文物保护

2003年,慧严寺大殿所在的慧严寺被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1日,慧严寺大殿及壁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慧严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