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
共 6594字,需浏览 1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牛河梁遗址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接壤,两地同属红山文化地区。红山文化得名于赤峰,扬名于朝阳。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在牛河梁遗址被发现之后。
战国时期该地属燕的东北境、的西境。东汉时为、所据。三国魏时为鲜卑地。北魏到隋唐时为境。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阳升府,建昌、建平两县属朝阳。牛河梁遗址区为建平县与建昌县(即今凌源县)的交界地带。民国初改建昌县为凌源县,与建平县同属热河省。
1956年,热河省撤销,牛河梁地区属辽宁省朝阳市。
20世纪80年代初,在牛河梁遗址区先后发现了积石冢群、大型祭坛和女神庙,从此揭开了红山文化的面纱。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坛、庙、冢三位一体。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消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
1987年7月24日,新华社发出电讯:“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考古学家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2023年2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消息称,在距离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
2023年8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全面启动2023年度获批的牛河梁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遗址特点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县交界处,由坐落在丘陵山岗上的多处相关联的遗址地点构成,共发现27处红山文化遗址。保护范围58.95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23.56平方千米。
牛河梁遗址已有编号的遗址点共16处,其中重要遗址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金字塔。该区域面积约8平方千米,是牛河梁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域。在这16处遗址点中,第一地点、猪首山和第十三地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了牛河梁遗址的中轴线,其它各处遗址点均围绕这条中轴线分布。1981—2003年期间,先后发掘了第一、二、三、五、十三、十六地点。
主要遗址
女神庙
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
女神庙保护展示馆于2009年5月动工,年底竣工。工程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海拔631.1米,庙的平面呈窄长形状,南北最长22米,东西最窄处2米,最宽处9米,方向南偏西20°。庙分主体和单体两个单元。主体部分为多室相连。主室为圆形,左右各一圆形侧室。北部为一长方形室,南部从平面看为二圆形室,并与一东西横置的长方形室相连。庙的主体部分为七室相连的布局,南北总长18.4米。主体部分以南横置一单室,长6米,最宽2.65米,主室与南单室间隔2.05米。
庙为半穴式土木结构。现保存的地下深0.8—1米。从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交接处保留的弧形墙面观察,墙壁地下部分竖直,地面上呈拱形升起。从南单室四边成排分布的炭化木柱痕分析,地上原立有木柱,内侧贴成束的禾草,再涂抹草拌泥土形成墙面。墙面上做出多种规格的仿木条带,多为方形带,宽4一8厘米不等。从现有的标本看,以方木条为条为横木,与之相交的立木为圆木柱,其间以仿椎卯式相接。墙面为多层,为便于层层粘合,内层墙面上常做出密集的圆洞,密布如蜂窝状。墙面还有用朱、白两色相间绘出的几何形勾连回字纹图案,线条皆为宽带的直线和折线,并以两两相对的折线纹为一组。虽较为简单,却应为国内所见时代最早的壁画。
女神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史前神殿遗址。庙内出土了被誉为“中华民族共祖的女神头像”。
祭坛
第二地点:祭坛和积石冢遗址,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保护展示馆于2009年动工,2012年竣工。工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海拔高程约625米。第二地点正北方向的牛河梁梁顶就是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所在地,两个地点相距1050米。
第二地点总体范围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共占地5850平方米。由六个单元组成。三号圆形祭坛,在祭坛西侧为一、二号冢,东侧为四、五号冢,北侧是六号冢,因北侧遗迹保存较差,疑似积石冢,所以暂称为冢六,就这样构成了“五冢一坛”的形式。
第二地点积石冢内的墓葬已经体现出等级形式,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人独尊”、“王者之上”的思想理念。陶筒形器是当时极具特色的一种陶祭器,上无盖、下无底,摆放在冢界周围,在祭祀时起到上通天、下通地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祖先的灵魂可以出入自由。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两件玉猪龙,一青一白,背对着头向下摆放,双腿交叉,考古界称之为天地交泰,亦为阴阳之和,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头下枕着典型玉器玉斜口筒形器。三件玉器的发现,证实第二地点乃至整个牛河梁遗址群是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是红山文化领域单个墓葬随葬玉器最多的一座墓葬,共随葬20件玉器。第二地点二号冢一号墓是第二地点的中心大墓,规格最高,四周砌筑石墙,内部四面砌有石阶,墓葬深造于基岩,石棺宽大且齐整。不过非常遗憾的事是,这座中心大墓只发现了少量人骨。
中国古人把隆起的坟包称为“冢”,因此,考古学家便把用石块堆积起来的墓葬形式,称之为“”。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
祭祀坑
第五地点:方形和圆形积石冢、祭祀坑,位于辽宁省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的牛河梁主梁顶南端山丘较高处,当地俗称“架子山”。
1987年、1998年、1999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区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堆积以大石块砌筑的方形或圆形积石冢、坛为主,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圆形冢,冢界外有直径35米的土围沟。冢内只有1座中心大墓。为老年男性,土圹有二三个台阶,随葬玉器7件,有璧、箍、镯、龟等。第二单元为长方形坛式,未发现墓葬,坛面石堆下有成排入骨。第三单元为方形冢。有成排的石棺墓,发现小型陶塑像。中层以堆积碎石层、祭祀坑和墓葬为主,上部有碎石堆积,碎石中间放置筒形器;下部有石棺墓,南北向。下层以灰坑和地层为主,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均属生活居住区的灰坑。
牛河梁第五地点
金字塔
第十三地点:“金字塔遗址”,位于凌源市境内。
是一座金字塔式巨型建筑遗址,是牛河梁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海拔高度564.8米。整个建筑为正园丘形的土石结构,中央部分为夯土土丘,土丘外围包砌石。中央土丘直径40米。从山岗基岩面到现存土丘顶,残高约米。土丘外包砌石范围在直径60100米之间,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
如此巨大的“金字塔”,其性质和内函如何,是陵墓、祭坛、还是冶炼址,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但它的发现无疑是牛河梁遗址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从所处位置和建筑规模看应是与女神庙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心建筑。
金字塔式建筑址
积石冢
第十六地点:积石冢,位于牛河梁遗址区的西侧,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在同年进行了试掘,发现了随葬玉器丰富的墓葬,2002年又对该地点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发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与红山文化遗存的叠压关系,有效解决了红山文化的年代争议问题。十六地点积石冢群的系统发掘发现了第十六地点积石冢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遗址中心的凿石穴内置石棺的中心大墓,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墓葬,随葬的玉人高度写实,玉凤造型简洁生动,线条优美,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精品。
第十六地点2003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文物遗存
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牛河梁遗址共出土玉器183件,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量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仅是简单的饰品,更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这对后世以玉为礼的观念和制度,形成以玉为信、以玉为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陶器属于红山文化陶系,主要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具有红山文化区域陶器的共性。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色和紫色彩。图案以龙鳞纹、勾连花卉纹和几何形棋盘格纹、三角形纹、菱形方格纹最具代表性。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石器分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三种。石器多数出土于灰坑和窖穴中,细石器较多。其中,石铲、石锄、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都与当时的农业耕作有关。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出土的陶塑人像,衣服及过膝盖、脚下穿有短靴,证实了这一时期的红山先民已经具备制作衣物的能力。骨针、骨锥的发现证明当时的制衣已经十分发达。
牛河梁遗址文物
历史文化
价值意义
2014年,在牛河梁遗址4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除原有的16处礼仪建筑之外,考古调查新发现6处礼仪建筑,两者合计达22处,即平均不到2平方公里就有一处礼仪建筑。此外,还在40多个采集单位中发现有筒形器残片,意味着可能存在更多的礼仪建筑或积石冢。如此看来,该区域内的礼仪建筑密度极高。在调查区的东北部发现一座积石冢,四周分布着规模较小的红山文化的日常生活遗存。在调查区的西北部则发现一处由多个采集单位组成、规模较大的红山文化日常生活遗存区。其中间区域没有发现积石冢,只在其周边的东北部、南部和北部发现两座小型积石冢和筒形器残片。据此,调查者推测,这片区域的布局模式是生活区居中、周边围绕着小型的礼仪建筑。这一发现的意义极大。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证明了红山文化晚期,已经产生了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步入了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在埃及、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开始起步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同样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这曙光就升起在朝阳的牛河梁。
牛河梁红山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牛河梁遗址时代约为5500年到5000年前之间,是现今发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雏形。二是牛河梁红山文化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与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带,属大凌河、老哈河流域,是区域强势文化,为辽河文明的代表。三是牛河梁红山先民重祖先崇拜、重祭祀、重墓葬、重玉,充满了神秘色彩。
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发现,为中华文化、中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人文之祖、中华宗教之始。
牛河梁遗址具有红山文化的都邑性质,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聚落,又是红山文化先民崇拜先祖的圣地,完全具有三代时期圣都的意义。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实证。是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牛河梁遗址不仅是红山文化的圣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也具有神圣的地位。
保护措施
朝阳市结合牛河梁遗址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强化文物本体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个阶段性目标,着力打造牛河梁红山文化品牌。
1988年1月13日,牛河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的发掘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4年,牛河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重点大遗址。
2006年,牛河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重设的《》。
2008年,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以牛河梁遗址8.3平方千米核心保护区为依托,正式启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2010年,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2年,牛河梁遗址与赤峰市、一起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牛河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2021年10月12日,牛河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同月18日,牛河梁遗址入选为“”之一。
设施建设
2008年,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以牛河梁遗址8.3平方千米核心保护区为依托,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公园占地面积约8平方千米(即保护范围的核心区),开放区域包括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第二地点(积石冢、祭坛)保护展示馆、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综合馆。
是一座现代化的红山文化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也是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于2011年3月动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试运行,展览面积近3500平方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现代展示技术手段,集中展示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设计理念为“历史长河·璞玉”。博物馆设有“文明曙光”主题展览,分为红山古国、古国技艺、人文始祖、祈福圣坛、古国王陵、玉礼开端、玉魂国魄7个单元,生动再现了红山先民时期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是了解红山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