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梁遗址

曲梁遗址

共 179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07

历史沿革

曲梁遗址
1959年,发现曲梁遗址。
1966年,当地群众取土时曾挖出商代早期的铜觚、柄形玉器和陶鬲。
1972年,新密市文化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
1976年3月,当地群众在曲梁遗址西边约1千米的河西村挖出商代铜爵、铜觯各一件。
曲梁遗址挖掘图
1988年3月18日~5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与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发掘曲梁遗址,揭露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器物198件。

遗址特点

综述
曲梁遗址位置图
曲梁遗址处于小司河与溱水河之间的高台地上,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兼有河南龙山文化、商代、汉代文化遗存的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遗址区则地势平坦,分两支环绕遗址的东、西、北三面流过。1988年,考古发掘时,清理有灰坑、墓葬、水井等遗迹。
土层堆积
第1层:褐色耕土层。厚0.2~0.25米。包含物有近现代瓷片,亦有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陶片。
第2层:青灰色扰土层。厚0.1~0.3米。包含物甚少。
第3层:灰色土,质细腻、疏松。厚0~0.5米。出土陶片有榫口鬲、敛口瓮、小口瓮、长颈大口尊。H3001、H3002开口于本层下。
第4层:深黑灰色土,质细腻,较松软。厚0~0.55米。包含物不多,陶片特征同于二里冈上层商文化。
第5层:灰褐色土,质细腻,较硬。出土陶片特征同于二里头文化。M3001、H3004开口于本层下。
第6层:褐灰色稍泛白。厚0-0.5米。出土陶片特征同于二里头文化。
第7层:褐色土,稍泛白色或黄色,含砂粒,质较硬。未见包含物。厚0~0.55米。
第8层:褐色土微泛白,质细腻。厚0~0.4米。出土陶片特征同于二里头文化。
曲梁遗址
以下为生土。
遗迹
遗迹主要有灰坑,深窖、水井、墓葬和小沟。其中大部分属于二里头文化遗存,少部分属于商文化遗存,个别为汉代遗存。
M3001
二里头文化:灰坑,25座。根据深浅不同,可分二型。A型,4座,深灰坑,深度一般在5米以上。B型,21座,浅灰坑,一般深在0.3~1.7米;墓葬,1座,编号为M3001,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长1.62米、宽0.39米、·口深0.61米、底深0.7米。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面向东。填褐色土。随葬陶器均已破碎,可复原的有粗柄豆、花边小罐各1件。置于腹上、头旁。墓曾被扰动,头骨与椎骨上下错位10厘米;小沟,1条,编号为G3001,不规则形,口宽0.61~1.4米不等,沟底部宽约0.5~0.75米左右,沟口深1.55米、底深2.25~2.55米,沟内填黑灰色花土间夹有五花土。
M3002
商文化:灰坑,5座,编号H3001、H3002、H3012、H3014、H4009,一般深度在0.6~1.25米,最深的为2.12米,坑口有不规则形、长方形、圆形三种形式;墓葬,1座,编号为M3002,深0.95米,身直肢,头向180°,无头,无任何随葬品,弃之地层中。
汉代:水井,2座,编号为H3006、H3008,均为圆口,直壁,壁经过修整。

文物遗存

曲梁遗址出土二里头文化陶器有夹砂圜底深腹罐、球腹罐、捏口罐等,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弦纹、指甲压印纹。石器有铲、镰、斧、凿等。商代出土陶器有鬲、子母口甗、平底罐、折沿弧腹盆等,陶胎较薄,纹饰规整,以粗绳纹为主,次为中绳纹,另外还有附加堆纹、弦纹等。石器有铲、刀、锛、镰、斧、凿等。

研究价值

曲梁遗址的发现对于郑州地区夏商文化的分期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87年3月4日,曲梁遗址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曲梁遗址
2013年5月,曲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曲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曲梁村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曲梁遗址,路程约23.2千米,用时约38分钟。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