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故城
共 1995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赵相为恒山王,都襄国(邢台)。
常山郡故城
高帝二年(前205年),齐予陈余兵,击破恒山王张耳,张耳亡,恒山国归秦。
高帝三年(前204年),延续秦制,恒山国改设恒山郡。
西汉高后元年(前187年),封为恒山王,置恒山国,都元氏。
西汉高后三年(前185年),恒山王刘不疑去世,其弟为恒山王。
西汉高后四年(前184年)五月,立恒山王义为帝。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卒,恒山国废除,改为郡。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恒山郡更名为常山郡。
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复置常山国,封皇子为常山王。
元鼎三年(前114年),常山王刘舜去世,封其子其子于真定,以续先王祀,常山改为郡。
元鼎四年(前113年),由常山郡分辟出真定国,下辖正定、绵曼、藁城、肥垒四县。
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二月,诏令: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后又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巨鹿,真定属常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琊,泗水属广陵,淄川属高密,胶东属北海,六安属庐江,广阳属上谷,至此,真定国重新并入常山郡,郡改称常山国。
永平十五年(72年),封皇子昞为常山王。
建初四年(79年),徙常山王昞为淮阳王,常山复为郡。
永元二年(90年)五月,绍封故淮阳王昞子侧为常山王,复为常山国,直至汉亡。
遗址特点
常山郡故城,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100余米,系夯筑土城,夯土层厚5-10厘米,存城垣最高处8米,城基宽23米,高出附近地面1-1.5米,南北长240米,东西宽210米,文化层厚2米,城墙墙体除西南角外,其余部分损毁,北城墙无存,城内地面散布有大量板瓦、筒瓦、细柄豆、虎纹砖、陶制下水管道等残片。
常山郡故城分布图(壁画)
文物遗存
1991年,常山郡故城西北方发现2座古墓,发掘其一,出土银、铜、铁、漆、陶等器物残件1000余件,铜器上标有“常山”铭文。
2010年,常山郡故城发现40余座西汉时期水井,水井直径1.3米左右,复原深度为5至7米,并在多个井内发现汲水用的陶器,在2号井内发现了10件陶罐和1支铁锚。
研究价值
常山郡故城相当于石家庄的前身,是中国战国末期至汉代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元氏常山郡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1993年7月15日,常山郡故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常山郡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规划,途经常山郡故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得知情况后,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得以改线,在几百米外绕城一周,常山郡故城得以完整保留。
历史文化
旅游信息
门票
常山郡故城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常山郡故城开放时间为全天。
交通线路
石家庄市——京深线——西外环路——天宁路——红旗大街——常山郡故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