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圣寿寺

灵空山圣寿寺

共 2106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灵空山圣寿寺始建于唐代,原名铁瓦寺,五代后称为“先师禅寺”
北宋二年(989年),命名为圣寿寺
初年,重修中殿、正殿、僧房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多次重修灵空山圣寿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华北大学农学院植物系在灵空山圣寿寺开办了森林专科学校
1980年至1987年,维修灵空山圣寿寺古建筑

建筑格局

灵空山圣寿寺背山面谷,坐北向南,南北总宽约57米,东西总长约134米,占地面积约6167平方米,建筑面积3319.29平方米,建筑布局以横轴为序,由西向东依次建有五处院落,分别为罗汉院(西偏院)、窑楼院(中院西跨院)、中院、关公院(中院东跨院)、僧房院(东偏院)。五路院落一字排开,各有山门又互相贯通。北部崖壁,由东向西还分布有茅庵与文殊殿,崖壁上有唐末开凿的净身窑

主要建筑

中院

中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弥勒殿、正殿。东西厢房分别是观音殿、地藏殿,东厢房山墙上有“有感”二字,西厢房山墙上有“有应”二字
弥勒殿,也称天王殿,面阔三间,长门圆窗,红墙彩拱。中间前后两门相对而开,是过殿格局。前门楣上刻有“松门花洞”四字。敞怀大笑面南而坐,弥勒背面是,东西两面站着各持琵琶、剑、龙、伞的。弥勒殿的东西两边是砖木结构的钟鼓楼,下有半圆形拱门,门上都有砖刻对联和砖雕图案。东边钟楼门两侧的楹联为:“山鸟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西边鼓楼门两旁的楹联为:“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楹联由象形文字、金文和甲骨文三种文字组成,采用阴阳手法雕凿。砖雕图案有团龙、福禄、梅花鹿、老寿星、荷叶荡舟、狮子、蝙蝠、葡萄、竹节、荷花等传统吉祥图案
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廊式架构,单檐琉璃瓦顶,檐部异形斗拱十一攒,柱头斗拱五踩双昂,木制格扇门窗。随檩枋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1985年等多处重修题记。正殿内有铸铜贴金神像,左右两侧为四海龙王。东西两壁有彩绘壁画和泥塑彩像
观音殿与地藏殿,都是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布瓦,面阔三间。观音殿供观音菩萨,左右两边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地藏殿供地藏菩萨,左右两侧有

其他院落

罗汉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房、观音殿,两侧有斋房;窑楼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房、北房;关公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关圣殿、普贤殿;僧房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北房,两侧分布有东、西配楼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皇子菩萨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第四子到灵空山铁瓦寺避难,并削发为僧,皈依佛门,潜心诵经。后来继位的派人四处寻找,最后在灵空山找到李侃,但李侃不愿回朝。寺僧知其为皇子,就推他做了。平定后,唐僖宗钦命修建禅院,铁瓦寺名声大振。李侃坐化圆寂后,被封为“施雨王”,时加封为“先师菩萨”,铁瓦寺被称为先师禅院。在灵空山圣寿寺北的石崖上,有一窟净身窑,传说是李侃诵经处,也是先师菩萨圆寂坐化之所,窑内有先师太子泥身彩像。净身窑建在半崖间,通过一架三十二阶的木梯与下连通,木梯高16米,有“三晋第一木梯”之称

御笔赐额

北宋二年(969年),宋太祖起兵攻打。因宋军疾病流行,进攻失利,再加上辽军、汉兵联合进攻,宋太祖不得不退兵四十里,来到灵空山深山密林,藏匿于一线天沟底。辽、汉联军急于求胜,四处放火。危急之中,有部下告知宋太祖,山中有一座禅院。宋太祖当即进院焚香祈祷,转瞬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降。乘着雨灭林火、雾罩山川之机,宋军一鼓作气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回朝后,为报答先师菩萨救难之恩,宋太祖拨巨资重建禅院,再塑金身。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下诏奉先师菩萨为正神,之后每年都派大将罗彦维专程祭奠。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宋太宗为纪念太祖“灵空脱险”,御笔赐额“圣寿寺”。灵空山先师禅院从此正式更名为灵空山圣寿寺

文物价值

灵空山圣寿寺布局灵活,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寺内宗教文化内涵多样,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标志
2013年5月3日,灵空山圣寿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灵空山圣寿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