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

共 282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1:53

历史沿革

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
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
明、清两朝皆有扩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数次拨款迁建了牌楼、山门和三座散存的殿堂,令千年古刹面貌一新。

建筑格局

结构

张掖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正殿南为感应寺,北为金塔殿,后为藏金阁和土塔。

特色

张掖大佛寺作为历代皇室家寺院,与西夏、元、明、清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寺院建筑群贯穿于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对称式排列,整组建筑造型别致、布局严谨、主题突出、基调鲜明。主体建筑大佛殿是西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殿身由两层楼阁组成,平面构架工整规范,空间组合变换多端,给人以既潇洒自然又庄重深邃,既鲜明真切又朦胧空灵之感,体现了皇家“九五至尊”的气概。

文物遗存

综述

大佛寺现存古建筑包括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大佛殿、大成殿、藏经殿、土塔及金塔殿。大佛殿、佛教艺术陈列厅、佛教经籍陈列厅、土塔、山西会馆、金塔殿等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1966年,在大佛寺中发现石碑、铜佛、铜镜、佛经等珍贵文物。
1970年,在原金塔殿殿基下发现明正统六年(1441年)置放的石函一具,内盛琢磨精致的玉雕、珍珠、银器等。在绘有八卦图案的银盒内,放有珊瑚、琥珀、玛瑙、朱砂、石英等,还有中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等。

大佛寺正殿

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
卧佛
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群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殿内东西两壁有取材于《西游记》《封神演义》故事的巨幅壁画。构图杂而不乱,形象跃然壁上。
殿门两侧各镶6平方米见方的砖雕一块,上精雕如来佛讲经说法的故事和神态各异的诸佛像。南为西方极乐世界,上书“登极乐天”,右下方书“西方圣境”。对联为“宝殿巍峨无人量天成敬仰,金身显焕河沙凡圣共皈依”。北为佛说法图,上书“入三摩地”,右下方书“底园演法”,对联为“佛日增辉万善同归登彼岸;法轮常转十方瞻仰正菩堤”。此为中国砖雕艺术之珍品。殿门上有清代的两副楹联,其中一副是“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如此梦是真空”。

藏经殿

土塔与藏经殿
正殿后为藏经阁。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将正统五年(1440年)宫版印刷的经卷345种、685函、3584卷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现藏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门瑰宝。

弥陀千佛塔

土塔
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
土塔所在的殿内已修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的都是在大佛寺内出土发现的历朝历代的经书、石碑、铜镜、玉雕、珍珠等珍贵文物,还有中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等。

《西游记》故事壁画

壁画
《西游记》故事壁画绘于大佛殿内卧佛身后的墙壁上,是该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色彩斑驳,面积约15平方米,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画面上有险山怪石、参天古木、奔流溪水、云雾缠绕、高山火海,反映的是“取水子母河”、“道昧放心猿”、“婴儿戏禅心”、“大战红孩儿”、“活人参果树”、“路阻火焰山”、“大圣拜观音”、“大圣闹天宫”、“观音收怪犼”、“大闹金兜洞”等故事情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红孩儿等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壁画采取“通景散点式”构图法,用人、神、魔、兽、树、云、水、火、山、石等点缀其间,或动或静,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极其传神。

历史文化

多次更名
张掖大佛寺几易其名,明清时期曾称“弘仁寺”、“宝觉寺”、“宏仁寺”,民间称作“甘州卧佛寺”、“大寺”等,后来亦称“西夏国寺”。
传说轶事
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这座座东面西的佛殿。
史载,西夏太后经常来寺内朝拜、居住;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元世祖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也曾在这里久居,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被大佛寺的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吸引,曾留居一年之久。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研究价值

古刹张掖大佛寺与西夏、元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所承载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张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鲜活史书。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在该寺发现中国的古钱币和波斯银币,尤其是罕见而品相精美的波斯银币,成为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繁盛情景的有力佐证。
张掖大佛寺内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张掖大佛寺被列为
2004年,张掖大佛寺大佛殿修缮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由河北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维修方案,工程于2005年7月动工,主要对大佛殿梁架结构进行了扶正、找平和加固,更换了槽朽、断损的梁、柱、檩、椽,补配缺失的斗拱、门窗等构件,修复屋面、墙体、地面、壁画和塑像,大佛殿全部修缮工程于2005年9月初完成。

所获荣誉

1995年,张掖大佛寺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张掖大佛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张掖大佛寺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2022年9月,大佛寺入选“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名单。

旅游信息

地址: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