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学宫
共 4076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24 11:16
历史沿革
德庆学宫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置康州孔子庙,将其建在子城东五里的紫极宫故址上。德庆学宫(孔庙)自创立以来,历朝地方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把它视为“人材之有无学术之纯驳”的根本。因而爱护有加,屡有修葺。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知府事李仲求重修。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迁今所。
元大德元年(1297年),教授林舜咨重建大成殿、两庑,殿后建尊经阁。
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州王淮重建尊经阁。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州张安鼎修大成殿。
1971年,重修大成殿。
2000年后,逐渐修复了泮池,重建棂星门、大成门等毁坏的建筑。过棂星门与泮池仰圣桥,现德庆学宫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与尊经阁。
建筑格局
德庆学宫
原德庆学宫形制甚备,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有石栏、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尊经阁,还有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建的附属建筑尊圣义祠等。学宫内的大成殿,面阔、进深各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斗拱富于变化,其内部梁架结构和外观造型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富有当地建筑特色。
主要建筑
大成殿
大成殿是德庆学宫现存最重要的建筑,居正中,前有文明门、石栏、泮池,后有崇圣殿、尊经阁、明伦堂。大成殿面阔5间17.36米,进深5间17.53米,建筑面积304.3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顶。殿高19.4米。平面几乎是正方形,为宋元古制。殿中减柱4根,只余正中4根木质大金柱。殿前为13.22米、深8.7米的月台,围以砖砌栏杆,月台前正中及左右各设踏道、月台前设一砖石拜坛,周6.15米、深4.73米。大成高19.4米,重檐山灰瓦顶,坡度平缓、出深远,斗拱疏朗。
大殿正脊中为莲花宝杯及光环,正脊两端为夔脊饰靠内侧两边各置一鱼龙。正脊和垂脊两边绘满“三狮会燕”“金玉满堂”及松鹤等彩画,具有典型岭南特色。
山面有山花板,各施悬鱼一条。大成殿斗拱种类复杂,计有11种之多。下斗拱梁架保持了宋代风格,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单三下昂,两根直昂昂尾均长二,甚为罕见,其出跳总长居全国现存唐宋同类斗拱(七铺作)之首位。上桥前后桥斗扶,是元代构,其采用象鼻子昂的形制,为较早形态,其后流行于清代。
德庆学宫
大成建筑技艺为世人所称奇:一是“四柱不顶”,殿内明间四根金柱不到殿顶,而是在柱顶横架座斗枋,由12朵莲花状斗拱承托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二是减柱四根”,两侧重下,各省去中间两柱,使内减柱四根;三是“出昂特长”,下斗拱七作单抄三下昂,其出跳总长112厘米,居全国唐宋同类斗拱之冠。
大成殿设计者独蹊径,打破了传统厅堂那种“八柱撑空”的木梁架结构而采用“四柱不顶”的独特形式以满足建筑物防灾的要求。所谓“四柱不顶”就是:在殿梁架不砌上露明藻,左右次间各减了两根内檐柱,明间正中只竖四根不到顶的圆林金柱,柱顶上横架座斗枋,安放四朵类似金的斗拱,以承托着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天花板上再立园柱以支撑正梁;在山墙上和前后柱的柱头上,承托着下的重叠起来的斗拱。殿身的梁架则用大鹿结构法。这是古代建筑师为使厅堂免受雷击,采用消除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危险的一种独特没计;那四根上不到顶的圆木柱,称作“雷公柱“。大成殿对研究中国宋、元建筑史有重要意义,是岭南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
大成殿在防洪上采取了有效的建筑技术,加高了殿堂台基;设置了高35厘米的花石门,前檐用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围以高墙;采用了花岗石高柱础,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石础高达82厘米。大成殿的梁架结构,外围采用石柱砖墙,使结构更坚固耐久,下檐副阶用了6根断面呈正八边形的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用砖墙围护,并砌出砖柱承重,这一做法增强了建筑抗风雨侵蚀、抗洪水冲击的能力,也有利防火。梁柱结构采用完全对称的设计方法,前后檐柱,前后重檐金柱,前后金柱,高度一一相等。前后下檐斗栱,其铺作一一对应,构造相同,梁栱前后副阶均用三椽袱,袱首置于柱头铺作上,袱尾插入重檐金柱柱身,三椽袱下边均用了穿插梁,重檐金柱和金柱间施以四椽袱,而额枋部分,前下檐柱头间施以阑额,上施普拍枋,后檐因用砖墙砖柱,故用砖砌出普拍枋,重檐金柱柱头间施以阑额与普拍枋。副阶用了穿插梁,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大成殿的装修装饰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殿门上部橘扇用官式万字花纹,殿内重檐后金柱间的由额和顺身串间置一花,花纹别致。大成殿上正脊中央为莲花宝杯及光环,下垫以夔纹饰块,正脊两端为脊饰,靠内侧两边各置一鱼龙。戗脊为游龙卷草龙身绕脊出没,形体生动。下角脊上端为鱼龙吻,下端为卷草,稍上为一虎。正脊和垂脊两边满绘有“三会燕”“金玉满堂”以及松鹤等彩画。灰瓦顶屋上边用红色陶质勾头滴水边,下檐用蓝绿色琉璃勾头滴水边。
德庆学宫大成殿,无论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都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是古代典型的岭南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建筑佳品。它在建筑上别具一格,与广西容县“四柱不地”的,一东一西,一文一武,一天一地,遥遥相对,被称之为中国南方古代木构建筑的“一对明珠”。是广东省宋元时期的,被誉为“”。
明伦堂
明伦堂
德庆学宫大成门的东面院落有明伦堂,轴线上依次为头门、明伦堂、翠秀堂和魁星阁,明伦堂在古代是学宫的讲堂,是德庆当地学习交流思想和讲学的地方。明伦堂的魁星阁奉祀着文昌帝君,供游客拜祭,祈求勤敏聪慧,高中状元,事业有成。
棂星门
德庆学宫棂星门
棂星门是德庆学宫的大门,由六根柱子组成的火焰冲天式石坊,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传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教育的星宿叫“棂星”,又叫做“文曲星”“天振星”,因此古代祭天的时候,就要先祭祀棂星。孔庙设立棂星门,就是尊孔如同尊天。进入德庆学宫棂星门后,有一小桥和一个水池。桥下的水池叫泮池,形状为半圆形,古代学宫也称泮宫,泮池即泮宫之池的意思。泮池上面的桥为仰圣桥,意思是凡到孔庙的来人,都是带着对孔子的无限崇敬心情而来的。过棂星门与泮池仰圣桥,现德庆学宫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与尊经阁。
泮池仰圣桥
德庆学宫泮池、仰圣桥
进入德庆学宫棂星门后,有一座小桥和一个水池。桥下的水池叫,形状为半圆形,泮通半,所以古时候也称学宫为泮宫,意思就是半于天子之宫,皇宫的一半,泮池即泮宫之池的意思。上面就是仰圣桥,意思是说凡是到孔庙来参观游览的客人都是带着对孔子的无限崇敬之情而来的,站在桥上,向里也可以一览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
尊圣义祠
德庆学宫的西边为尊圣义祠,里面主要陈列着《中国科举文化展》,是中国古代、近代的一种用设的方法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肇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废除于晚清。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包括县、州府试),乡试(省级),(中央级)与殿试(皇帝亲试)四级,充分反映了封建学子们的艰辛历程。展出的两尊学子蜡象,正在仿造贡院的独立居所内发愤攻读。
尊圣义祠
仰圣园
仰圣园孔子历史文化长廊
魁星阁后面是忠义祠仰圣园。仰圣园是仰慕先贤圣哲的乐园,也是孔子历史文化长廊,廊长237m,曲折迂回,古朴典雅。门厅刺绣孔子像两旁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和“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联句,这副对联不是上下联相对,而是上下联自对,即“德侔天地”对“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对“垂宪万世”。这种对句的特点叫自对求工,即上下联各自对求得工整。上联的意思是:道德相等于天地,学说、思想是古今最高的;下联的意思是:孔子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全面的整理,对传播和保全古文化功绩伟大,万世传扬。
文物价值
德庆学宫
德庆学宫大成殿,对研究中国宋、元建筑史有重要意义,是岭南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殿脊灰塑,造型简朴。殿内梁柱结构,明间四根木质金柱不到殿顶,以十二组斗拱承托平棋,起抬梁作用,呈“四柱不顶”之势。左右两侧重檐下,均采用大丁栿结构,各省去中间两柱,使殿内减柱四根,独树一帜,为国内孤例。下檐斗拱七铺作单抄三下昂,其出跳总长达122分,居全国唐、宋同类斗共之冠德庆学宫大成殿是中国宋元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珍品,对研究南方宋元木构建筑和艺术有重要价值。
文化活动
开笔礼
“开笔礼”仪式
2019年6月2日,在德庆县德庆学宫举行的“开笔礼”仪式上,老师在辅导学童书写“人”字。近年来,广东德庆县以推动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为着力点,利用丰富的历史古迹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感受岭南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
纪律教育学习月
在德庆学宫内,封开县纪检干部用传统书法书写廉政格言警句,润物
2020年,封开县纪委监委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与主题党日结合起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德庆学宫和德庆县党校,接受儒家廉政思想的熏陶洗礼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教育。通过现场感受儒家先贤廉政思想文化、重温入党誓词、实地参观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观看违纪违法案警示教育片等“体验式”学习,进一步提升委机关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和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保护措施
196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庆学宫
1996年11月20日,德庆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德庆学宫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朝阳西路50-1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