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金矿遗址
包家金矿遗址
共 139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36
历史沿革
2016年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家金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队第一批专家进驻上饶县茶亭镇包家村。
遗址特点
在遗址的虎形山、茶园、猴头山等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6处摩崖石刻。石刻大多位于古矿洞口的崖壁,内容多与当年采矿活动有关。有的标有明确的年月日,有的标记着解读金矿的“藏宝图”。最早一处题刻为唐乾元二年(759年),最晚题刻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历经千年风雨,这些石刻依旧清晰可辨,为采矿的起始、延续、终止年代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
文物遗存
摩崖石刻
包家金矿遗址的古冶炼区,挖掘出了元代的影青瓷高足杯、青釉刻花碗底片、元末明初的豆青釉碗底片、明清时期的青花杯、碗残片等。古矿洞口发现了6处摩崖石刻,有的标有明确的年月日,有的标记着解读金矿的“藏宝图”。最早一处题刻为唐乾元二年(759年),最晚题刻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文物价值
包家金矿遗址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金矿遗址。遗址开采年代较早、开采时间较长,矿山体系完备,矿业遗迹极为丰富且保存状况较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矿冶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09年,广信区邀请了省级专家指导考察,并做好了基础档案工作,初步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至界线:东至高山,西至飘夕溏,北至火炉岗,南至岩脚底,面积约15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013年3月5日,包家金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