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干活,我坐一边喝茶——聊聊最近爆火的RPA

软件测试test

共 4959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0-08-20 22:21

导读: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大家最想了解的,应该是“RPA”这三个神秘的字母究竟代表什么?又能干什么?我也一样。


作者:木羊同学
来源:华章计算机(hzbook_jsj)



RPA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全称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目前中文翻译似乎达成了一致,都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不过,这个译名很容易把人带沟里去。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又机器人又自动化的,让我首先联想到是为双十一血拼立下汗马功劳的机器人自动化仓储技术,很自然地以为RPA又是一种机器人技术的工业应用,总之,离我的日常工作还很远。



其实恰恰相反。实际上,RPA离日常工作很近,或者干脆就是从日常工作中诞生出来的一门新技术,反而离那些金属壳的铁家伙有点远。读过RPA的书你就会知道,这是一门很新的技术,所以自然会有很多的新概念。第一个新概念,就是咋一看让人非常挠头的“数字劳动力


啥意思呢?我翻过几本RPA的书,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开篇第一句话多是告诉你RPA的全称是什么,中文翻译过来叫什么。接着第二句话一定是告诉你此机器人非彼机器人,颇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大概连书的作者也都认为,只要看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几个字,脑海里浮现的一定都是那些金属骨架的机器人。要我说,这得怪中文译名,RPA的第一个字母R,是Robotic的缩写。Robotic不是Robot,不应该简单翻译成“机器人”,这非常容易产生误导。RPA为了区别起见,专门提出了“软件机器人”(Software Robot)的概念,不过,我觉得为了推广一个新概念选择又创造另一个新概念,反倒会影响了概念的推广,其实拗口一点,把Robotic翻译成“机器人化的”也许更便于理解,想要口语一点也行,又愿意牺牲一点精准性,不妨直接就叫“无人化”。


无人化是RPA的核心思想,也是理解RPA的关键。想了解RPA,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被RPA这个名字唬住,以为又是哪个科研大牛搞出来的高深概念。我们也许会理所当然地以为,技术发展应当是要沿着理论提出,完善成熟,再到应用推广的这条主轴发展,譬如说深度学习,最开始就是由几个学术大牛搞起来,然后工业界才跟进做成产品推广。实际上有很多的技术,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术,反倒是起于微末,都是从日常工作中萌芽,最开始可能只是闪念之间的创作灵感,用于解决零零碎碎的具体问题,没什么深谋远虑。慢慢的大家用了都说好,关注度也逐渐高起来了,学术界才专门跟进研究,把技术进一步地理论化和系统化,抽象成解决一类大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本文的主角RPA就是这类发展模式最典型的例子。RPA这个名字也许我们还不太熟悉,但一定听过“懒惰是IT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句玩笑话。RPA正是“因懒而生”。很早以前程序员社区曾经流传过一个“都市传说”,说国外有位程序员小哥非常懒,甚至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多懒呢?凡是需要重复两遍以上的工作,他通通写脚本来完成,连冲泡咖啡这种事也专门写脚本来自动完成。结果一直写一直爽,每天的工作只有一样,就是开机运行脚本。


当时这条“新闻”流传很广,我读完深感佩服,现在回头想想,有几个技术细节好像讲不通,在写这篇文章时还专门回去查了一下,可惜无果,谨慎起见先打上“都市传说”的标签。不过,想必大家都曾有过用脚本或者其它自动化手段,来完成一些重复性的日常工作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奔现”的产物,就是RPA


前面说到,无人化是理解RPA的关键,RPA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你的日常工作像前面这条都市传说一样“无人化”:机器负责完成工作,人负责坐一边喝茶。这就是“无人化”工作。当下人是劳动力,可在无人化工作中,人是不怎么需要工作的,那谁来工作呢?前面说各类RPA的书都会提到一个新概念“数字劳动力”,现在工作的正是这位数字劳动力。


所以,简单来说,RPA就是一种可以提供数字劳动力的工具。当然了,这种大白话的解释是没法出考卷的,不过,标准答案也还在紧张制定中,《RPA:自动化流程引领数字劳动力革命》介绍说,RPA这个概念最早是由Blue Prism公司的市场总监Pat Geary提出来的,大家听了都说好,于是纷纷点赞转发,可是光有概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PPT产品,于是大家撸起袖子,很快给了自家的定义。IEEERPA给出定义是:“RPA通过软件技术来预定义业务规则以及活动编排过程,利用一个或多个相互不关联的软件系统,协作完成一组流程、活动、交易和任务,需要在人工对异常情况进行管理后交付结果和服务”。



嗯,读完是不是觉得有点那味了?特别适合出考卷。《RPA:自动化流程引领数字劳动力革命》一书还列出了IRPAAIGartnerIDC等组织所给出的RPA定义,大家基本都认可RPA的主要特征是“模仿人类”,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譬如IEEE强调的是预定义规则和串接不同系统,Gartner强调的是RPA是软件而非物理机器人,而普华永道则强调的是使用者不需要专业的IT知识。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很正常,新技术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诞生的,但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各家当然会有各家的理解。想知道当前各路大佬对RPA的专业理解都是什么,可以读读这本《RPA:自动化流程引领数字劳动力革命》。


读完前面的内容,大家应该就能回答RPA是什么,又能干什么的问题了。不过,没错,转折要开始了,RPA的最终目标是工作无人化,可是,这个目标显然还没达到。无人化工作听着确实理想,可是,只要你真的去尝试写脚本完成某项工作,你就会发现,脚本技术在现实环境中存在着种种局限。我们当然不会因为技术没有完全成熟而放弃发展,但同时也无法忽视现实条件给发展带来的限制,正是技术理想与现实限制的反复较量,塑造出了RPA的发展历程。根据《智能RPA实战》介绍,RPA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批处理脚本和触发器阶段。批处理历史非常悠久,优点是好种易活,可以很方便地调用系统的各种功能,特别是定时触发服务,但缺点也很明显,写过批处理都知道,这玩意语法相当拧巴,也缺乏很多主流编程语言的基础功能,譬如异常处理,用起来很不灵活。《智能RPA实战》认为批处理还算不上RPA,但意思倒是有那个意思,所以,这个阶段应该属于RPA的胎动期。


第二个阶段,是VBA宏编程和BPM,脚本开始进入宏技术时代了。VBA比批处理要好写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多了一项新功能,宏录制功能,支持将手工操作逐一记录下来,然后反复“播放”。录制功能不仅使用简单,极大降低了自动化脚本的编写门槛,而且特别适合解决重复性工作,也成为了现代RPA的一项标配内容。


到了这个阶段,RPA已经有了个基本的雏形了,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自发地进行了类似的尝试,我也一样,所以,第一次接触RPA时,我的感觉是很惊喜,自己在工作中偶然迸发的一点小创意,没想到居然和一套系统理论不谋而合。不过,到这个阶段显然还只是零散的脚本技术应用,远称不上整体解决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RPA功能成型并投入应用。RPA真正产品化,可以作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15年,首先是UiPath等一大批业内公司相继成立,接着推出了可视化的Robots设计器。别看技术上好像没什么,这是一项大突破,以前只有谢顶程序猿才会使用的自动化脚本,现在办公室的白领社畜也可以借着可视化的Robots设计器编制自己的自动化脚本,不不,名字叫俗了,应该叫制作自己的RPA软件机器人。RPA终于从一种理念,成为一类产品。


第四个阶段,是RPA的广泛认可和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是最近很热的话题,文章很多,而且逐渐有分成两个极端的趋势。一个极端是神话人工智能,什么东西加了人工智能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另一个极端则是妖魔化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当作外来劳动力,一旦应用就必将造成就业危机。关于人工智能,我也已经写过很多文章,核心观点就一个:不妨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能源”,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概念,作用就是能够给传统服务赋能。在这里,就是人工智能+RPA。可以说,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RPA才有可能进化成为完全形态。


人工智能近年取得的大发展,为RPA一下拓展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前面我们说,RPA的发展经历有四个阶段,仔细一看其实不难发现,实际上RPA发展的主线,同样也是自动化脚本技术的进步发展。但是,传统的脚本技术是有能力天花板的,譬如说不“识字”。脚本的输入,必须是各种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虽然无纸化办公提了很久,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手写材料。这些材料现在可以通过扫描、拍照等技术很方便地数字化,但数字化不等于数据化,手写材料的电子图片仍然无法直接作为脚本的输入。想用脚本技术实现工作无人化,走到这里就碰壁了,只能换人来接手。


但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刨去人工智能自带的科幻属性,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让机器完成很多过去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譬如OCR技术,让机器也能够“看图识字”了,这就一下解决了前面遇到的问题,工作无人化又可以继续走下去。对OCR技术我专门写过文章介绍,感兴趣的不妨回头翻翻。


前面我们介绍了RPA技术和发展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RPA仍然还是非常新的概念,既然是要掀起数字劳动力革命,RPA所包含的学科领域自然非常广,不但有技术研发,还牵涉很多组织管理学的内容,譬如角色设计和流程制定等等都是RPA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篇幅只来得及做一个最初浅的介绍,想要细读这部分内容,推荐阅读《RPA:自动化流程引领数字劳动力革命》这本书。本书由RPA三巨头之一的AA大中华区首席专家、RPA布道师写作,权威性不言而喻。当然,虽然面临着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RPA也已经在产品化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不单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市面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商用产品。想了解RPA在产品化方面的内容,推荐《智能RPA实战》和《RPA智能机器人:实施方法和行业解决方案》这本书,两本书从实践角度介绍了RPA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以及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一些经验。我读完以后,感觉RPA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也许很快也和ERP一样,成为我们嘴上都快讲腻了的名词。


下次再聊。

 

 

文章作者简介:


莫凡  

网名木羊同学。娱乐向机器学习解说选手,《机器学习算法的数学解析与Python实现》作者,前沿技术发展观潮者,擅长高冷技术的“白菜化”解说,微信公众号“睡前机器学习”,个人知乎号“木羊”。




推荐阅读:

01

《RPA:流程自动化引领数字劳动力革命》



长按二维码了解详情并购买


推荐理由:全球RPA三巨头AA大中华区首席专家撰写,6维度全面阐释RPA,为企业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提供解决方案。


 

02

《智能RPA实战》


长按二维码了解详情并购买


推荐理由:智能RPA龙头企业达观数据服务近千家客户经验总结,8个维度全面解读,指导企业RPA落地,RPA中国、德勤、工行、阿里等企业的多位专家力荐!上市一周即荣登京东榜首!

 

 

03
RPA智能机器人:实施方法和行业解决方案

长按二维码了解详情并购买


推荐理由:小四科技CEO、软通动力CTO、容智信息CEO等资深专家撰写,软通动力、富通控股、招商局、UiPath、AA、来也、艺赛旗、RPA中国等企业高管联袂推荐,人力、财务、税务、ERP 四大领域实施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本书完全从实践中来,又兼具理论高度。读者不仅可以直接将书中实例应用到符合企业实际的业务之中,而且可以了解RPA实施方法论。

划重点?
▶ 送书规则 ◀
(此条下留言,集50个赞(先到先得,共3本))
本次福利以上书籍一共3份,先到先得哦~

 

 

增加并行测试的好处

API测试| 了解API接口测试| API接口测试指南

Scrum中的软件测试指南

使用开源工具进行性能测试-打破神话
GitLab CI / CD管道的5个优势
在测试自动化中使用Java枚举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数字化转型好书
浏览 4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