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2-01-01 00:00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禅城区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区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  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佛山市统一核算,2022年禅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28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92.59亿元,增长2.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58亿元,增长3.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0:34.7:65.3。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8%,金融业增长5.7%,房地产业增长13.5%,其他服务业增长  3.6%。202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0854元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402美元),增长3.2%。

全区登记在册各类市场主体29.15万户,比上年增长29.1%,当年新增8.68万户,增长40.2%。从性质上看,全区私营企业共有10.89万户,增长21.2%,当年新增2.35万户,增长33.8%;个体工商户17.34万户,增长36.6%,当年新增6.21万户,增长44.9%。从产业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商户17.70万户,增长4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9万户,增长1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7万户,增长33.7%。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214.24亿元,比上年下降15.0%(含海关代征及免抵调库)。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02亿元,下降4.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0.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85亿元,下降7.9%。其中,教育支出29.91亿元,增长1.2%;卫生健康支出13.75亿元,增长0.9%。财政民生类支出89.9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9%,涨幅较2021年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0%,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3.8%,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4%。

全区企业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标准每人1900元,比上年增长10.5%。年末城镇实有失业人员0.75万人,下降35.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2万人,下降1.4%;安置城乡失业人员就业0.15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0.08万人,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0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万人,下降9.7%。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7%,比上年提升1.4个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7个,比上年增长5个。其中,国家独立站10个,比上年增加2个。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11人,受伤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5.32万元。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5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32万元。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0.15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1.09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8亿元,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其中,国有企业下降0.1%,集体企业增长5.7%,股份合作企业下降18.6%,股份制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0.1%。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5%,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增长20.9%,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1.6%,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8.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0%。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0.8%。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5.3%,高于上年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2%,食品饮料业增长10.2%,家具制造业增长44.0%,金属制品业增长3.7%,家用电器具制造业增长43.8%。

十大支柱产业比上年增长1.3%,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9%;纺织业增长8.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6.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下降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0.1%;汽车制造业下降16.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金属制品业增长3.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

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4%;利润总额下降6.4%;产品销售率97.5%;资产负债率57.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2022年全区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82家,增加7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32亿元, 增长11.3%;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下降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为8.5:91.5。按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内源性经济投资下降3.6%;外源性经济投资下降13.8%;国有经济增长2.2%;集体经济下降59.9%;港澳台商投资增长13.2%;外商投资下降30.0%。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下降21.9%,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79.9%;国内贷款下降31.7%;利用外资下降99.5%,自筹资金下降24.7%;其他资金来源下降25.6%。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比上年下降25.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4%。在第三产业中,教育增长1.6倍,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9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4.6%,房地产业下降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3.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2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2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3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9.8%;商品房销售面积260.12万平方米,下降26.9%。商品房待售面积33.80万平方米,增长64.3%。房屋竣工面积137.94万平方米,增长9.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商品零售778.5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1.05亿元,增长3.0%。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611.37亿元,下降0.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5135.17亿元,下降0.4%;零售业销售额476.20亿元,增长1.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8.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中西药品类增长12.1%,粮油、食品类增长6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2%,烟酒类增长28.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5.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328.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出口1194.40亿元,增长11.5%;进口134.30亿元,下降3.9%。实现贸易顺差(出口减进口)1060.10亿元,增长13.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6个,比上年增长27.5%。招商项目(含意向)54个,其中超十亿项目14个。涉及投资总额430.20亿元,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5亿元,下降17.6%。

      七、交通、邮电

全年货物周转量54.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旅客周转量2.18亿人公里,下降25.1%。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0.37亿吨公里,下降2.6%;水路运输总周转量33.99亿吨公里,增长8.9%。

全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329.54万吨,比上年下降21.7%。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75万TEU(国际标准箱),下降19.3%。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在册登记营运载货汽车0.60万辆,下降1.4%;营运载客汽车0.27万辆,下降16.9%,其中,出租车0.06万辆,公交车0.16万辆,旅游包车及班线车0.05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71亿元,增长31.1%;电信业务总量47.02亿元,增长2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76万户,下降5.5%;移动电话用户208.41万户,增长5.2%;互联网用户273.28万户,增长6.8%。

       八、金融和保险

全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03.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其中人民币存款5415.76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733.45亿元,增长3.3%。其中人民币贷款4694.91亿元,增长4.9%。

全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增长19.6%;人身险增长7.9%。全年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增长5.5%。其中,财产险增长32.5%;人身险下降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拥有各类学校269所(不含普通高校),比上年增长2.7%;在校学生21.09万人,增长4.1%。全区共有教职工1.99万人,增长5.2%,其中专任教师1.36万人,增长4.5%。幼儿入园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9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20%。在特殊教育中,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年末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0个,其中省级75个,市级93个,区级22个。众创空间25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891项,增长71.8%;签订技术合同金额4.35亿元,增长9.8%。累计初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6家,增长17.5%。博士后工作站27个,其中国家独立站10个,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12个,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

全区拥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4家。全区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24项,获得区技术标准战略扶持奖励金项目44个,分别比上年增长50.0%、41.9%。全区获得资质认证实验室65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1063、617和531家,获得3C产品认证企业72家。全年专利授权量0.75万件,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0.08万件,增长10.4%。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45万件,增长16.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区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17.4万册,比上年增长5.8%;文化馆1个;文化站4个;博物馆(含民办)9个;美术馆7个;纪念馆4个。文物保护单位8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9家;市级68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3项;市级28项。剧场、影剧院31家,歌舞娱乐室52家,演出场所4个,网吧133个。社区文艺团队450个;艺术表演团体78个。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文艺演出353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1.11万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33家,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医院38家,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5个,门诊部(所)、医务室、卫生所309个,农村卫生室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站)各2个,医疗检验所、健康教育所、卫生计生信息中心和采供血机构各1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增长5.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64万人,注册护士0.90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31万张,增长1.9%。其中医院床位1.14万张,增长0.4%。全区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2087.10万人次,增长4.3%。每诊疗人次费用331.20元,增长4.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诊疗272.74万人次。免费婚检人数为0.62万人,增长36.3%;婚检率达到67.61%。新生儿死亡率0.68‰,比去年降低0.31个千分点;每10万活产儿的孕妇死亡0人。辖区常住人口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17万例,增长4.3%;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4人。

全区共有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31.6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2.49平方米。群众体育组织34个,运动员991名,268名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578次,其中荣获全国冠军3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服务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3.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4.92万人,增加1.3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77万人,出生率为10.36‰;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为6.18‰;自然增长人口0.3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18‰。年末已办居住登记外来人口62.54万人,下降2.7%。全区年末户籍总户数24.57万户,增加0.53万户,增长2.2%。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65元,比上年增长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人均消费性支出41706元,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3%。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71万人,比上年增长52.5%,其中符合长期领取待遇人数2.14万人,下降5.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8.45万人,增长8.6%。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2.76万人,增长12.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69万人,下降2.0%。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支出总额49.53亿元,增长2.6%。享受医疗住院人次13.80万人次,增长11.4%;享受医疗门诊人次860.29万人次,增长17.5%。全年资助困难对象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0.20万人,资助金额121.70万元,均下降16.7%。住院救助828人次,下降67.3%;救助金额409.49万元,增长14.9%。门诊救助1.86万人次,下降9.7%;救助金额219.73万元,下降25.2%。

全区共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1个,服务覆盖率达89%。星光老年之家117个,养老机构22个。公办养老机构4个,比去年增加1个;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1510个,增长1.5倍;民办养老机构18个比去年增加2个;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4050个,增长13.8%。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70人,增长5.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180元,比上年增加60元;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3026元,比上年增加269元。全年公共租赁住房安置家庭354户,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1390万元,增长51.1%。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1人次;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9.50万人次,增长3.0%;免费培训残疾人140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856人;全年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5449万元,增长5.6%。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9.35万人,增长9.4%。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8.3小时。

无障碍建设改造道路66条,当年新增12条;无障碍建设改造公共建筑物53幢;无障碍建设改造公园30个;无障碍建设改造公厕149个,当年新增5个。

      十二、资源和环境

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化覆盖面积2310.02公顷,比去年增长0.7%;公园绿地面积1309.76万平方米,增长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含暂住)13.60平方米/人,增长4.4%;已建成绿道236.60公里,增长1.6%。

全年总降水量1861.6毫米,比上年增长39.9%。平均日气温为23.8℃,比上年下降0.9℃;总日照时数为1709小时,下降7.5%。全年水资源总量2.13亿吨,供水总量2.09亿吨,总用水量1.82亿吨。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5.9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2%,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座。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天数290天,平均灰霾天气22天。可吸入细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1微克/立方米、2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0%、8.7%;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7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5%、17.1%。全年降水pH值为5.65,比上年下降0.01个pH单位。酸雨频率22.2%,比上年提升8.4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和专利、质量技术情况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金融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来自区社会经济调查队;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情况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机动车保有量、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外资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招商项目数据来自区招商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情况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社区服务、养老机构、残疾人事业、社会组织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志愿者数据来自团区委;公共租赁住房、无障碍建设改造、水资源、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绿化情况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降水、气温、日照、灰霾天气日数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空气优良天数、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降水pH值、酸雨频率、水质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

时光轴

RAG2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禅城区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区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  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根据佛山市统一核算,2022年禅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28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92.59亿元,增长2.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58亿元,增长3.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0:34.7:65.3。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8%,金融业增长5.7%,房地产业增长13.5%,其他服务业增长  3.6%。202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0854元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402美元),增长3.2%。RAG-ES2024-09-11
全区登记在册各类市场主体29.15万户,比上年增长29.1%,当年新增8.68万户,增长40.2%。从性质上看,全区私营企业共有10.89万户,增长21.2%,当年新增2.35万户,增长33.8%;个体工商户17.34万户,增长36.6%,当年新增6.21万户,增长44.9%。从产业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商户17.70万户,增长4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9万户,增长1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7万户,增长33.7%。RAG-ES2024-09-11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214.24亿元,比上年下降15.0%(含海关代征及免抵调库)。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02亿元,下降4.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0.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85亿元,下降7.9%。其中,教育支出29.91亿元,增长1.2%;卫生健康支出13.75亿元,增长0.9%。财政民生类支出89.9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9%,涨幅较2021年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0%,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3.8%,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4%。RAG-ES2024-09-11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