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珠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2011年3月21日
2010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总体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58.6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1.0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8:52.4:44.8调整为2.7:54.8:4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82.9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5%。民营经济增加值294.45亿元,增长10.0%,占GDP的24.5%。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增值税25.53亿元,增长14.4%;营业税22.67亿元,增长21.1%;房产税5.14亿元,增长1.3%;企业所得税16.33亿元,增长48.5%。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41亿元,增长37.2%。其中,教育支出25.97亿元,增长11.7%;科学技术支出5.70亿元,增长44.4%;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24亿元,下降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3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5.99亿元,增长24.6%;环境保护支出23.8亿元,增长50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价格分别上涨5.3%、0.6%、1.6%、5.5%、0.6%和5.9%;衣着、交通和通讯的价格分别下跌1.0%和0.1%。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未能很好解决;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节能压力增大;CPI逐步走高,通胀压力凸显;房市政策调控力度大,对总体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市场供求失衡,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等。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62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01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0.08亿元,下降17.0%;牧业产值9.67亿元,增长7.7%;渔业产值31.86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9亿元,增长1.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61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0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33万亩,比上年调减0.2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1.62万亩,比上年增加5.56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4.18万吨,增产1.5%;甘蔗产量9.64万吨,减产11.8%;蔬菜产量14.73万吨,增产11.0%;水果产量12.11万吨,增产3.0%。
全年肉类总产量4.51万吨,增长10.3%。其中猪肉产量3.41万吨,增长17.0%;禽肉产量1.04万吨,减少7.3%。生猪饲养量76.53万头,增长4.6%。其中生猪存栏30.99万头,减少5.2%,生猪出栏45.54万头,增长12.5%。全年水产品产量19.72万吨,增长3.3%。其中海洋捕捞1.16万吨,持平;海水养殖2.68万吨,增长18.1%;淡水捕捞0.22万吨,增长29.4%;淡水养殖15.66万吨,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1%,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38亿元,增长18.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3%,民营企业增长9.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下降0.1%,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2.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为257.04亿元,增长13.4%;重工业为358.34亿元,增长22.0%。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4.4∶55.6调整为41.8∶58.2。
六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合计47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和电力能源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06.63亿元、20.20亿元、78.12亿元、152.43亿元、50.40亿元和67.02亿元,同比增长29.8%、23.0%、20.1%、16.0%、13.2%和10.6%。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0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27.44亿元,增长29.8%;集体企业产值8.37亿元,增长1.1%;股份合作企业产值0.47亿元,增长23.1%;股份制企业产值850.97亿元,增长1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993.13亿元,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轻工业产值1177.79亿元,增长12.6%;重工业产值1808.08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0.8∶59.2调整为39.4∶60.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9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74种,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打印机、家用电热烘烤器具、半导体分立器件、 家具、氨纶纤维,分别比上年增长163.2%、57.4%、50.7%、34.3%和33.9%;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35种,其中减幅较大的有:精制食用植物油、照相机、味精(谷氨酸钠)和数字激光音、视盘机,分别比上年下降41.3%、26.0%、18.8%和18.1%。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6%,比上年增长1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9.9%,资本保值增值率116.1%,资产负债率62.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8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3%,全员劳动生产率12.30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2.0%。实现利润总额163.60亿元,增长45.1%。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179.60亿元,增长33.2%;亏损企业466家,亏损面33.2%,亏损额合计15.99亿元,下降27.8%。
年末全市拥有资质等级以上独立核算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5家,实现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9.51亿元,增长6.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486.05亿元,增长19.3%;农村投资15.5亿元,增长426.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81.9亿元,增长29.9%;非国有经济投资319.64亿元,增长18.2%;其中民营经济投资84.02亿元,下降12.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124.60亿元,增长21.5%,其中制造业投资105.58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376.50亿元,增长22.9%。全年在建项目727个,新开工项目482个,同比分别下降13.8%和10.2%。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住宅投资122.91亿元,增长20.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211.1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商品住宅917.35万平方米,增长3.0%。商品房竣工面积210.88万平方米,下降42.5%,其中住宅171.89万平方米,下降44.6%。商品房销售面积257.38万平方米,下降11.2%,其中住宅233.49万平方米,下降1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0.5万平方米,下降29.1%,其中住宅27.06万平方米,下降32.8%。商品房销售额275.21亿元,增长28.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批发业零售额67.08亿元,增长16.7%;零售业零售额358.86亿元,增长20.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0.08亿元,增长23.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4.81亿元,增长19.9%;汽车类零售额58.28亿元,增长39.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0.72亿元,增长2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0.18亿元,增长4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7.57亿元,增长40.7%;日用品类零售额3.64亿元,增长61.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34.80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208.62亿美元,增长17.3%;进口226.18亿美元,增长15.1%。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3宗,比上年增长8.1%;合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57亿美元,增长173.6%;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24亿美元,增长3.7%。其中,制造业占40.2%,房地产业占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9.5%,批发和零售业占2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5.4%。
截止2010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065个,合同外资额247.08亿美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7.48亿美元。工商登记注册的实有外资企业4313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056.27万吨,增长37.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78.76万吨,下降7.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0.27万标准箱,增长24.6%。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24.98万辆,增长12.0%。其中,私人汽车15.78万辆,增长20.7%。民用轿车保有量12.61万辆,增长18.8%。其中,私人轿车11.09万辆,增长20.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7.61亿元,增长27.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2亿元,增长6.3%;电信业务总量134.08亿元,增长28.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0.2万户,增长0.4%。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48.46万人次,增长8.4%。其中,外国人68.34万人次,增长16.2%;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80.12万人次,增长7.2%。在入境旅游人数中,过夜游客325.14万人次,增长9.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2339万美元,增长19.2%。接待国内游客1884.63万人次,增长12.6%,其中过夜游客1055.39万人次,增长15.9%。国内旅游收入136.2亿元,增长38.0%。酒店平均开房率58.6%,比上年高4.9个百分点。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01.21万人次,增长7.0%,营业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旅行社组团国内游87.39万人次,增长18.9%;出境游22.73万人次,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219.35亿元,增长29.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48.70亿元,比年初增长30.6%。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153.41亿元,增长2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2.54亿元,增长18.7%。年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2.54亿元,比年初增长38.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5.77亿元,增长16.0%;中长期贷款余额1024.02亿元,增长39.9%。
截至2010年末,我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在深沪两市上市的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4家,香港上市企业4家,美国上市企业1家,加拿大上市企业1家。在我市注册设立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有29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3家,分属于4家期货公司的期货营业部4家,分属11家全国性证券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2家。2010年,我市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现股票、基金、权证、债券成交总额52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A股股票成交总额4787.89亿元,增长9.2%。股东开户数(含机构投资户)为55.22万户,增长23.7%。
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机构(含网点)114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82亿元,同比增加26.7%。其中,寿险公司保费收入38.87亿元,增长26.9%;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94亿元,增长26.0%。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4.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全年共赔(给)付金额7.80亿元,增长21.3%。其中,寿险公司赔(给)付支出2.77亿元,增长78.7%,财产保险公司赔款支出5.03亿元,增长3.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1.5万人,毕业生2万人,分别增长15.0%和8.7%,当年新招生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1万人、在校生2.72万人,分别增长19.4%和19.3%,毕业生0.59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普通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3.22万人,下降0.9%;在校生9.53万人、毕业生2.90万人,分别增长1.5%和2.5%。小学招生2.16万人、在校生12.63万人,分别增长14.3%和0.6%,毕业生2.21万人,比上年下降4.7%。全市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 8%。全市普通高考考生9709人,总上线人数8775人,被高校录取的人数8711人,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达90.4%和89.7%。积极开展定向委培、订单式培养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办学水平。
2010年,我市有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5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全年申请专利3554件,增长27.9%。其中,发明专利847件,增长31.5%。专利授权量2768件,增长3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01件,减少1.0%。截止年底,全市经广东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7家,新增43家,经认定和年审通过的软件企业237家,新增31家。全市共有产学研示范基地11家,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14家(其中设立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公共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中心4家,省级23家,市级2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25个、市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95个。截止年底,全市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6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6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美术馆1个,电影城3座,文化站23个。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中心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9%。有线电视用户45.79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1.44万户。全年发行各类报纸4000多万份,刊物805万份,出版图书品种200多个(100多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76万册。后沙湾沙丘遗址、容闳故居遗址和万山海战遗址等七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珠海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50处,其中新发现212处,编辑出版珠海市文物系列丛书。"装泥鱼"和"三灶鹤舞"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艺作品创作获国家级奖项70多个、省级奖项100多个。建成"农家(社区)书屋"241个,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60平方米。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4家,比去年增加16家,其中医院36家、卫生院18家,妇幼保健机构3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3所。拥有医院、卫生院实有病床6569张,增长3.6%。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004人,增长8.0%。其中执业的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4333人,注册护士399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92人,卫生监督员65名。法定报告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3604例,报告死亡18人。
成功举办2010年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公开赛,吸引了3890名来自5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长跑爱好者参加。第16届广州亚运会,我市9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摘得了8金2银,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第2届珠海国际龙舟邀请赛、第16届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珠海站活动和珠海市第十一届"体育节"等系列活动。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2元,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370元,增长13.5%。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1.6%。全年城镇居民现有住房建筑面积人均28.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8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46台,冰箱100台,空调器244台,组合音响45台,家用电脑103台,移动电话242部,家用汽车31.5辆。
全市纳入劳动用工管理的用人单位39692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262人,21522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5%,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全市参加社会保险达4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0%。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86人次,农村医疗救助394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21.7%;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48.2亿元,同比增长22.6%。年末人均基本养老金达1728元/月,同比增长8.8%;失业金标准达768元/月/人,同比增长8.3%。至2010年底,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6.3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07人,同比下降18.3%。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260张,收养人员1254人。各种社区服务活动场所290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41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07宗,比上年下降16.5%;死亡133人,比上年下降1.5%;受伤933人,直接经济损失1054.72万元,分别下降9.7%和10.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21宗,死亡114人,受伤929人,直接经济损失161.83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6%、1.7%、9.7%和36.9%。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4人,占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5.7%;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18人,占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13.5%;渔业船舶事故死亡1人,占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0.8%;水上交通无死亡事故发生。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56人/万车。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降雨量1804.7毫米,比上年减少10.6%。年末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28亿立方米,增长12.0%。全市总售水量2638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8%,其中居民8961万立方米,增长0.9%;工业10819万立方米,增长6.2%。
全年有225天空气质量级别Ⅰ级(优),占61.6%;140天的空气质量级别Ⅱ级(良),占38.4%。酸雨发生率为44.3%,比上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浓度,与去年持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降尘的浓度分别比上年上升13.8%、2.1%和2.3%。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污水处理厂10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4.3万吨,增长1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3%。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指标,现行制度调查期为1-11月。
4、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发布。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珠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2011年3月21日 2010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总体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58.6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1.0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8:52.4:44.8调整为2.7:54.8:4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82.9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5%。民营经济增加值294.45亿元,增长10.0%,占GDP的24.5%。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增值税25.53亿元,增长14.4%;营业税22.67亿元,增长21.1%;房产税5.14亿元,增长1.3%;企业所得税16.33亿元,增长48.5%。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41亿元,增长37.2%。其中,教育支出25.97亿元,增长11.7%;科学技术支出5.70亿元,增长44.4%;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24亿元,下降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3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5.99亿元,增长24.6%;环境保护支出23.8亿元,增长50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价格分别上涨5.3%、0.6%、1.6%、5.5%、0.6%和5.9%;衣着、交通和通讯的价格分别下跌1.0%和0.1%。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 | RAG-ES | 2024-09-10 |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未能很好解决;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节能压力增大;CPI逐步走高,通胀压力凸显;房市政策调控力度大,对总体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市场供求失衡,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等。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62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01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0.08亿元,下降17.0%;牧业产值9.67亿元,增长7.7%;渔业产值31.86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9亿元,增长1.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61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0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33万亩,比上年调减0.2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1.62万亩,比上年增加5.56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4.18万吨,增产1.5%;甘蔗产量9.64万吨,减产11.8%;蔬菜产量14.73万吨,增产11.0%;水果产量12.11万吨,增产3.0%。 全年肉类总产量4.51万吨,增长10.3%。其中猪肉产量3.41万吨,增长17.0%;禽肉产量1.04万吨,减少7.3%。生猪饲养量76.53万头,增长4.6%。其中生猪存栏30.99万头,减少5.2%,生猪出栏45.54万头,增长12.5%。全年水产品产量19.72万吨,增长3.3%。其中海洋捕捞1.16万吨,持平;海水养殖2.68万吨,增长18.1%;淡水捕捞0.22万吨,增长29.4%;淡水养殖15.66万吨,增长1.2%。 | RAG-ES | 2024-09-1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1%,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38亿元,增长18.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3%,民营企业增长9.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下降0.1%,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2.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为257.04亿元,增长13.4%;重工业为358.34亿元,增长22.0%。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4.4∶55.6调整为41.8∶58.2。 六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合计47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和电力能源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06.63亿元、20.20亿元、78.12亿元、152.43亿元、50.40亿元和67.02亿元,同比增长29.8%、23.0%、20.1%、16.0%、13.2%和10.6%。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0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27.44亿元,增长29.8%;集体企业产值8.37亿元,增长1.1%;股份合作企业产值0.47亿元,增长23.1%;股份制企业产值850.97亿元,增长1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993.13亿元,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轻工业产值1177.79亿元,增长12.6%;重工业产值1808.08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0.8∶59.2调整为39.4∶60.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9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74种,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打印机、家用电热烘烤器具、半导体分立器件、 家具、氨纶纤维,分别比上年增长163.2%、57.4%、50.7%、34.3%和33.9%;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35种,其中减幅较大的有:精制食用植物油、照相机、味精(谷氨酸钠)和数字激光音、视盘机,分别比上年下降41.3%、26.0%、18.8%和18.1%。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