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故城

刘国故城

共 104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09

历史沿革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刘国始建。
东周贞定王时期(前468~前442年),刘国废,历时三百余年。
1984年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对刘国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察,已予以证实,并对遗址采取了保护措施。
刘国故城

遗址特点

刘国故城挖掘现场
刘国故城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宽约650米,南北长约1220米,其形制依地理形势而建,南望青罗山,北眺伊洛河,东濒浏河,西临涧河的支流小西河,东西北三面都是深约20余米的河沟,南面是一块开阔的山前缓坡地。以崖代墙,为中国建都史上所罕见。经勘探,南面残存有夯田城垣遗迹,城墙为夯土营筑,东西全长412米,分东、西两段,东段长137米,西段长135米,宽21~24.5米,夯层厚度10厘米左右。中部置门作向外的通道,城外有一条宽约54米的护城河。城内发现有道路和房基,南垣发现一座宽约3米的城门遗迹,建筑遗迹集中在中部偏西地带。
刘国故城北面今郑窑村与符家寨村之间是当时刘国的墓葬地。墓葬均为长方竖穴土坑墓,深12米左右,最大的长3.9米,宽2.5米;最小的长2.3米,宽1.2米。大墓底部有棺椁痕迹。此外,还发现一座春秋时期的马坑,坑内埋有马头50余个。

文物遗存

刘国故城内耕土层中散落着大量春秋至汉代的、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等陶制器皿残片。在陶家村的东北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崖上暴露出残存的夯土城墙遗迹。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刘国故城遗址为研究春秋时期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春秋时期的都城布局、建筑风格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遗址保护

刘国故城保护碑
2006年,刘国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刘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刘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陶家村。

交通信息

自驾:从偃师区出发经商都路—商汤大道—商都南路—连共线—南环路—顾刘路—府金路—刘国故城,全程大约20.5千米。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