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

共 161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38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望道父亲陈君元建宅于此。
民国九年(1920年),陈望道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村,受委托,将日文版翻译成中文,在故居柴房内完成了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工作。
1951年,陈家分家析产,陈望道将一部分故居捐给浙江省人民政府。
1984年,陈望道故居向社会公众开放。
1998年8月,义乌市人民政府对陈望道故居进行了整体维修。
2010年,陈望道故居其余部分全部收归国有。
2017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对陈望道故居进行了修缮。

建筑格局

陈望道故居整体坐北朝南,呈“凹”字形布局,面阔17.3米,进深8.25米,占地面积430.9平方米,建筑面积294平方米;五间,前设,左右各两间,前檐有,南面山墙为一字型照壁,明间辟石库大门,大门上方悬挂题写的“陈望道故居”匾额;故居前为一小花园,用铺路,四面围墙,南面辟单间屋宇式院门;西厢房西面有柴房一间。二楼为穿斗式,前檐设槛窗;故居内陈列有大量珍贵图片,文物等。
陈望道故居

文物遗存

陈望道故居保存有文物数十件,一楼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常设有”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文物教育展,故居二层集中布置有主题为“千秋巨笔一代宗师” 的文物展览,主要介绍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并展示部分。二层的书房复原厅里摆放有陈望道的上还堆放着推广方案、《辞海》定审稿、的行政公报等文物。故居三层展示有陈望道等文物。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陈望道像
主词条:
陈望道,男,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中央副主席。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一介、焦风、晓风、龙贡公等。1891年1月18日他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曾赴留学学习等并阅读书籍,回国后任校长、等高校教授。陈望道先生是我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和党的早期成员之一,深深懂得干革命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办教育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在他主持复旦大学行政工作期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担任过旷世巨著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等专著。

传说轶事

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
民国九年(1920年),陈望道把自己“关进”了故居的柴房。时值,天气还很,到了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但他等,则常常由母亲送过来。有一天,陈望道母亲特地包了,配了些家乡特产,给陈望道补补身体。他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进去后,过了一会儿,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糖?”就听陈望道说:“够甜,够甜了!”等到母亲进去收拾碗碟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原来他把里的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给吃了! 就是这样,陈望道地一字一字和推敲,“花了比平时多5倍的功夫”,历经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

文物保护

2019年10月7日,陈望道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陈望道故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后分片110号。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线路

乘义乌公交56路、603路,分水塘站下车,即可到陈望道故居。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