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故城遗址

巴里坤故城遗址

共 124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15

历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29年),宁远大将军率西路军2.56万余人,进驻巴里坤平叛。清雍正九年(1731年),岳钟琪率军修筑绿营兵城(汉城)。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携家眷常住在此地的两千满族旗兵而建巴里坤满城。
新疆建省后,城内满族官兵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迁往,此城逐渐废弃。
巴里坤故城遗址
民国元年(1912年),巴里坤故城遗址被火烧毁。

遗址特点

巴里坤故城遗址
巴里坤汉城遗址,原有城门4座,长约4千米,高约6米,底宽约6米,顶宽约3米,城墙上有城门楼、瓮城门、垛口、炮台、马道,城周有护城河、设吊桥。城内四条大街、兵营营房、演兵校场。街中心十字路口筑有钟鼓楼。为弥补面积之不足,后又在主城东西各5里处修筑周长约2.5里的小兵城两座。
巴里坤故城遗址
巴里坤满城遗址,又称会宁城,位于汉城以东500米处,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306米,南北宽约501米,墙高约7米,顶厚约3.2米,底厚约5米,上筑女墙,高约1.5米,厚约0.5米,建有箭垛(射孔)。城墙四角有角楼,墙外设炮台,东墙有炮台一个,南墙3个,北墙1个,三墙中段各置城门,外有半圆形瓮城,东门宽10米,瓮城半径32米,门宽6.6米。城内原有建筑均已无存,城址被破坏。
“汉满”两城内许多民居、府衙、会馆未留存,保存较完好的是生土筑成的古城墙。

历史文化

巴里坤满城
1875年的巴里坤故城遗址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在巴里坤又修会宁城,作为从安西调来2000多名满兵驻扎之用。因为当时驻防边疆的嫡系部队为安定军心准许携带家眷,而军事需要又不能杂居百姓之中只能修大的军营。这座城就是巴里坤满城。当时城墙高1丈6尺,城周6里3分。有四座城门,东宣泽门,西导丰门,南光被门,北威畅门。城内万寿宫、关帝庙、衙署、仓库、兵房等项共房五千二十九间。城内根据官职大小筑有小木楼和平房,大多平房为满族的传统住房,一般院内有一个影壁,立有供奉神用的“索罗杆”,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三面有土坑。官职大的小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建筑风格式样介于汉、蒙之间,布局大致相同。

研究价值

巴里坤满故城遗址
巴里坤故城遗址是新疆保存最完好、长度最长的清代城墙遗址,在研究清代新疆地区的军事、贸易、屯兵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99年,巴里坤故城遗址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里坤故城遗址
2019年10月7日,巴里坤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巴里坤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巴里坤故城遗址,路程141.8千米,用时约2小时33分钟。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