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

共 112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36

历史沿革

据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柯山小志》记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年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清《嘉庆山阴县志》载:“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旧志: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后寺倾圮,明副使黄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
20世纪70年代,寺圮佛存,但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
1997年,文物部门主持修复石佛双手。
2015年,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立项保护工程启动,工程分两期,一期是柯岩云骨和文昌阁的摩崖题刻,二期是柯岩造像和七星岩的摩崖题刻。

建筑特点

文物遗存

柯岩摩崖题刻,有10多处,多为清代雕凿。保存较为完好的有:
云骨
“云骨”摩崖题刻,位于柯岩造像之东的一座石柱上。“云骨”二字,为隶书,左旁有楷书跋语。其撰文精炼,措辞华丽,简述了柯山自三国吴赤乌年间开始采石的历史。清光绪二年(1876年),“瘦生铭,歗梅书”。“瘦生”是柯山乡间学者沈孳梅的字,“歗梅”是兵部主事沈成烈的号,“歗”字通“啸”。云骨石柱,高30余米,上宽下窄,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顶端古柏苍翠,虬枝横斜。远观一柱烟霭,袅袅升空,为柯岩“炉柱晴烟”一景,又有“天下第一石”之誉。
“柯岩”二字,为篆书,左旁亦有跋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会稽陶濬宣题刻。“南无阿弥陀佛”,楷书,下署大庆寺等十寺十僧敬镌,刻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文光射斗”无年款,楷书。此数个题刻均雕凿在柯岩文昌阁后的峭壁上。
“紫府洞天”四字,楷书阳刻,在文昌阁后。为一小佛龛眉额。上、下款署“咸丰三年小春谷旦”、“里人沈其回敬勒”。
“蚕花洞”摩崖,上为“蚕花洞”三字,楷书。下为“化鹤飞来”四字,行草书。两者合为一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山熊先畴书,刻于蚕花洞口岩壁上。
“古七星岩”,无年款,隶书;“幽胜留名”题刻,无年款,楷书。刻在七星岩内岩壁上。
摩崖题刻

文物价值

柯岩造像为浙江最大石佛之一,为一石所成,雕刻技法精湛,整体线条流畅,为研究宋代造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3日,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