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2 09:50

崇善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善寺始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扩建至14万平方千米。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

文化

建筑特点

崇善寺的主要建筑是大悲寺,也是太原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它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具有一种庄严的美。殿内豁敞明亮,从内柱、梁枋到平基,全部采取了宫廷中惯用的金碧彩绘,处处给人以富丽、典雅的感觉。

历史

建筑历史

崇善寺始建于唐代,初名白马寺,是太原市著名古刹。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就崇善寺旧址大事扩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

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

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崇善寺大悲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

主要景点

大悲殿

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内中间的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左边是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衣饰流畅,完好无损。崇善寺还珍藏有宋绍定四年宋版碛砂藏经、元版藏经(部分)、明下统五年明版北藏经等经书,此外,还保存上下两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彩画,明洪武二十四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明正统十四年铸造的大钟一口,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宋、元、明各代艺术的宝贵资料。

推荐玩法

崇善寺红墙碧瓦,古朴大方,寺门前的一对铜狮子俱是明代所铸,寺内供奉的塑像造型别致,色彩绚丽,衣纹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明代艺术珍品。寺内还珍藏着大量宋、元、明版藏经。在这里可以感受沧桑厚重的历史,领略独特的佛教文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