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共 2180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8 15:0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福建省城厢区常太镇,地处东圳水库之畔,东临荔城区西天尾镇,西毗仙游县九鲤湖风景区,南通华亭镇,北接涵江区白沙、庄边镇。地理坐标:东经118°55′,北纬25°45′;总面积1148公顷。

地形地貌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地质构造属于浙闽化陆台,经多次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变质岩质,岩体有凝灰岩、花岗岩类等。最高海拔717米,为丘陵山地,东南海拔低,地形开阔平坦,为北洋平原。因受长期侵蚀作用及河流切割,山岭起伏变化较大,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面积1.3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1.22%。山间谷盆,分布西部和西北部山地,平均海拔200-300米,谷盆较小,形状不一,其延伸方向属构造谷盆,主要有白洋谷盆和朱坑谷盆。面积0.1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52%。

气候特点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时,年平均水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20—350天。季风明显,主要风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冬、夏季风的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更替。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为风向转换季节。风力一般4-5级,最大达7级以上。大风日数多者,每月有20天左右,其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达10天左右。夏秋之交出现的台风,最多的年份达11次,最少的年份2次。冬暖夏热,区境终年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9.0-20.2℃。东南部平原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20℃;西北部处于山前地带,气温略低,年平均气温≥19℃。夏长冬短,夏季长达165天,占全年总天数45%。冬季最短,仅28天,占全年总天数8%。春秋对峙,占全年总天数47%。常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时,年平均水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20—350天。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主要景点

霞客古道

霞客古道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霞客古道徐霞客古道是古代宁海通往天台的要道,约建于唐代,现存古道多为卵石铺面,古道两侧多为名胜古迹,有茶廊、古井、古桥、庵堂等。

九龙谷漂流

九龙谷漂流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九龙谷漂流全程约2.8千米,途经10余个跌水、10余道弯,顺溪漂流,峰奇石秀,泉清谷幽,湖光山色,倒映成趣。溪流中千姿百态的奇石,壁立千刃、崖悬石怪、霞客览胜、玉兔奔月、神龟朝圣等石景,尽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龟山寺

龟山寺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龟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刹之一,依北面南,对面是一列如屏的几座小山峰,左为笔筒峰,右为笔架山。龟山寺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由无了禅师创建。现存的建筑物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区,森林覆盖率95%以上。植被分区为“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润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境内峰峦起伏,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带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雨林,界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金毛狗蕨等植物共160科1532种,林木苍郁,古藤交错,遮阳蔽;有江南油杉群等植被。
药材品种有203科,814种,有三尖杉、山杜仲、、金银花、银杏、黄连、肉桂、喜树、金线莲、列当、石花菜等珍贵中药材。

动物资源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内兽类有7目19科34种,鸟类有15目34科116种,两栖类有2目6科23种,爬行类有3目11科43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松雀鹰、红隼、、苏门羚等珍稀动物,同时公园利用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林缘耕作区,驯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9只。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7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对九龙谷景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017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建设九龙谷风景区停车场充电桩。

品牌建设

2006年12月,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20年,入选2020年(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旅游指南

交通路线

乘莆田公交98路“市公交东站至九龙谷”旅游公交线路由市公交东站发车,途经文献东路、延寿路、东圳路、荔涵大道、城常路、利车、东太、政府、王宫、南川桥、下莒、溪南至九龙谷。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与常九县道相连,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与景区擦边而过
福州至莆田九龙谷:可由梨温高速或由316国道向莆田市区转常太镇方向,既可进入九龙谷景区,大约2小时40分钟车程

优惠政策

景区恢复对外营业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免费。全国医务工作者凭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医师证、护士证或与医务工作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件),免门票入园;医务工作者同行的直系亲属,即配偶、子女、父母,凭户口簿亦可享受免门票入园。

历史人文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举行跳棕桥表演活动。跳棕桥即棕桥舞,是莆田地区的一种民俗舞蹈。每队舞蹈者各抬一架高不到1米、宽不到30厘米、顶部饰以棕片的竹制小轿。表演需在广场或庭院大坪上进行。表演时,场、院中先燃篝火,一队年轻力壮的男性表演者,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红色灯心绒裤,腰扎黑色布带,脚穿麻编草鞋。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