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共 66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1:41

历史沿革

中国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崖墓。在四川省乐山市郊明同村麻浩河北岸。墓群分布在大地湾至虎头湾间东西长约300米的红砂石山崖中,分为4~9层排列,共有330余座。
墓群始于东汉前期,止于南北朝时期,以东汉后期墓最多。
1940年发现。同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商承祚带领下进行调查。
1964年在 1号墓外修筑围墙进行保护。

建筑布局

麻浩崖墓,墓室分为单室、 双室、多室 3 种类型。均由墓门、甬道、主室、棺室、等组成。棺室内凿崖棺。后室设灶台案龛。单室墓一般是在主室一侧设一棺室。双室墓在后室两侧设棺室。
多室墓结构较复杂,墓门由两柱分为2~4个门洞,前室横列,其后平行开凿2~4个后室。各后室结构相同,前设甬道,两侧设室。

文物遗存

文物价值

崖墓图像雕刻精美,出土文物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时,还有中国乃至世界遗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它是汉文化与印度早期交融的具体反映。

保护措施

麻浩崖墓,1984年建立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