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云洞造像
共 100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0
历史沿革
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石匠陈曾缘依据佛教经典的十六罗汉的记载雕刻罗汉像16尊,用的是罗源本地的辉绿岩。
明代,中国各寺院普遍陈列十八罗汉,圣水寺请石匠补雕了两尊。
建筑特点
栖云洞造像在栖云洞内,栖云洞高1.3~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十八尊,围壁列坐,其中十六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雕刻,两尊为明代补刻。罗汉形神各异,有的凝神默祷,有的颔首微笑,有的平视前方,有的似悯众生,其高度75~84厘米不等。雕像放置在须弥座上,此座呈弧形,全长13.06米。座分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中嵌华板,其中正面镶5块,左右各嵌4块,长75厘米,高23厘米。须弥座造型美观,选材考究。在栖云洞内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所有造像高0.75~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
栖云洞十八罗汉
文物遗存
栖云洞顶石刻
栖云洞造像背后镌有纪年与工匠姓名。供奉罗汉的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壹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1248年)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曾缘”题刻。洞内外石壁共有10段摩崖题刻,其中有元代罗源县教谕太史玄榜书“栖云”,明代罗源知县萧蔚榜书“发秀流香”,清代罗源知县冯全瑛榜书“片云飞荫”“涵云漾月”,罗源营游击恭德榜书“舍利流云”,民国上校杨励身榜书“瑯环福地”、副师长夏峰洲榜书“洞鉴古今”等。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栖云洞造像高低参差不齐,造型各异,形象逼真,具有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种国古代石雕艺术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80年10月,栖云洞造像被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3月,栖云洞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
2006年5月25日,栖云洞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洞窟为圆心,半径300米范围内。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