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第三方对接的产品设计,如何有效避坑?

共 317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1-13 11:22

涉及第三方对接的需求,

考验产品经理的,

不仅仅是产品设计能力,

更是全局的综合思维!

最近两个月的繁忙工作,主要集中在与第三方服务对接的相关产品设计,除了产品日常工作外,也踩了不少坑,更意识到产品综合思维对B端涉外对接需求的重要价值。

事实上,B端产品越来越呈现出平台化、集成化的趋势,仅凭单一的功能服务已经很难满足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需求,这就需要将公司产品的核心能力圈拓展,在舒适区内形成协同。

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以垂直产品服务为核心,通过泛边缘服务的接入与整合,可能是未来B端企业服务的主要底层逻辑,这边要求B端产品经理不仅要具备产品设计能力,更要有处理对接、协同的整合思维。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对接的产品需求设计,或深或浅,有的可能产品是主导,有的可能是业务驱动,有的可能是技术核心,但绝大多数都会涉及产品设计,不管是单纯的逻辑梳理,又或者是原型、PRD完整的产品设计。

鏡同学就结合这段时间的对接工作,将产品设计中刚踩过的坑和一些产品思考分享下,复盘的同时,也希望能给大家做个避坑参考。

第一、用户体系的数据对接。

1. 产品背景:

我们采购融资系统在是B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主要服务于钢贸领域的客户,整合资金方、资产方、电商交易平台方的场景需求,通过自建的产品平台,从而为电商交易平台的用户提供融资通道,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

当然,大家都知道,供应链金融是场景金融, 而我们也是集团公司,有实际的应用场景,也自己的钢贸电商平台(交易平台),所以,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上,我们首先要完成内部运营,服务于自己的钢贸电商平台。

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功能,为了场景应用和用户体验,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与我们钢贸电商交易平台做相关的数据接口对接。

比如,我们需要有用户数据和订单数据的对接,从而实现用户从钢贸电商平台下单时(用户的商业行为),同步该用户的订单数据至金融平台,进而完成授信申请、融资下单等服务。(用户的金融行为)

2. 踩过的坑与经验思考:

由于是兄弟单位,对接整体比较顺利和高效,但在对接过程中仍然踩了几个坑,主要如下:

A. 前期准备不够充分。

正是因为都是一个集团的兄弟单位,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在产品梳理上也没有准备充分,因为觉得容易沟通,遇到问题也很好解决,产品经理经常在想法不成熟时发起会议沟通,这就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够专业。

比如,我们在梳理产品流程时,产品经理仅仅用Visio简单画了一个草图,就主持会议,造成会议很被动,还需要现场去讨论,思考。

再如,我们的开发同学,也不够认真,将接口数据中的部分字段理解错误,没有详细看接口文档,比如,用户的账户户名应该是企业名称,结果理解成了银行卡号。

对方一再强调,他们作为电商平台,同京东金融、郑州银行等多个客户都有成熟的对接经验,作为规范化输出,不会做大的调整, 可我们竟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身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足。

后来,对方领导和我沟通后,我赶紧组织专项会议,重新强调责任意识和规范要求,事实上,和外部客户对接时,第一印象很重要,一旦被打上不专业的标签,后续工作开展沟通效率就会很低。

之后,我们重新梳理流程,规范化输出产品成果,会议前必须准备沟通主题,提前进入视频会议,会后形成会议纪要,达成共识,才逐渐正规并高效进行后续事宜。

↑- 整改后的流程图,态度规范很重要

B. 风险意识不足。

由于双方都是独立公司,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对接工作对彼此来说都是其中一项工作,并行的工作还有很多。

而我们在对接过程中,忽略了这个风险因素,没有考虑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天真的以为,对方随叫随到,任何时候都能高效协同,在项目进度上,也没有给自己预留一些余地。

结果,对方临时有个紧急项目,我们进度一下子就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也提醒我们产品同学:在对接工作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除了提前共识外,更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提前考虑可能的风险,并做好应对预案。

第二、资金账户体系对接。

金融平台肯定离不开线上支付体系,我们定位是支付通道,并不实际触碰资金,所以我们和第三方公司做了虚拟账户体系(渤海银行支付体系),从而实现客户线上支付的需求。

但是,我们在生产环境运营时,却遇到了两次阻断,而原因仅仅是产品经理字段规则没有和接口文档做好匹配,没有及时和第三方沟通确认。

比如,开立虚拟户时,字段规则没有处理好,具体来说,我们只是从产品角度做了相应的规则限制,并没有逐一参考接口文档,最后导致客户信息超出规则限制,无法开立虚拟户,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实际开展。

举个例子:

我们金融平台的用户(已完成注册、认证等),在开立虚拟户时,有这个字段叫“企业名称”,这个字段是回显用户注册时的数据,并不可编辑,而注册时这个字段的规则,是依据第三方电子签章的接口做的校验,其中,可以输入英文字符。

而我们的客户,企业名称为:xx(中国)有限公司。

这就直接造成用户无法开立虚拟户,重要的是没有类比思维,仅仅处理了这一个字段,类似没有同步梳理,从而导致线上第二次因为“经营地址”字段包括英文字符,再次阻断,为此,产品经理受到处分,鏡同学也被连带通报批评了。

后来我组织了复盘会,总结经验如下:

  1. 接口数据对接时,一定要将字段规则确定清楚、准确。
  2. 处理技术对接需求时,产品经理也一定要查看接口文档。
  3. 出现问题要有类比意识,同步核验同类的产品规则。
  4. 组织沟通解决时,要形成书面记录。
  5. 风险识别后,通知相关方。

关于资金账户体系这个复盘,我特意总结了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从我公众号内查看参考,毕竟,这是鏡同学拿通报批评换来的。

第三、风控大数据平台对接。

风控大数据平台这一块主要包括OCR识别、征信数据、税务数据、司法数据、财务数据等对接,这一块前期是有风控经理所主导,产品经理主要从产品需求层面考虑,辅助进行同第三方平台的供应商选型、需求把控及后续数据对接工作

不过,在和第三方选型、需求洽谈过程中,我们也踩了几个坑,比如,风控经理交流不太严谨,这其实给他自己,也给后续的产品设计工作埋了一颗定时炸弹,事实上,后续领导从提醒,到直接批评了。

比如,下面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风控这个所谓的温馨提示,完全是"画蛇添足"的:

1、招标肯定不是按价格单一元素来定的,绝不是价格最低就中标,但凡有过招标经验的都知道这是常识,很多合同最低价是不允许中标的,所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切忌多说话。

2、核心一定是性价比, 性价比的前提是投标方要能高效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再选取合适的价格,这也总裁生气的地方,如果只选价格低的,那需求范围、售后服务、品牌可靠性等等这些都不考虑吗?

3、这点实际是有些潜规则的,招标的流程是有招委会主导的,我们是需求提出方,建议什么?这会让他人联想,甚至有可能会让总裁被误会。

所以,你看,涉及到和外部对接的需求,考验产品经理的不仅仅是基础的产品设计能力,还有类比思维、协同意识、风险思维等等,是一系列思维的集成模型。

不过,每个人的公司环境和成长经历也不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多沉淀和积累,多总结和复盘,希望每个产品同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探索,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能力体系。

正如,刘基在《拟连珠》里所言: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李宽视频号


我上线了视频号,每期和你一起学习、探讨B端产品经理的方方面面。

今天,与 22533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微信”,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思考产品架构的4个视角:业务、场景、数据/功能、实现
B端运营:比产品更懂业务,业务更懂产品
浏览 3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