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榆林市统计局
2008年3月28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三大目标,着力发展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经济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跃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09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2.16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06亿元,增长12.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1%、74.7%和18.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202元,比上年增加6890元。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8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农业增加值48.09亿元,增长9.7%。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3.18万吨,比上年增长25.1%。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百、千、万亩集中连片单产再创全国最高纪录,油料、水果产量有所下降。
2007年,全市林业实现总产值1.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实现增加值1.17亿元,下降1.0%。造林面积达5.0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45万公顷,飞播造林0.6万公顷;退耕地造林0.97万公顷;封山育林2.06万公顷。园林水果总栽培面积为14.46万公顷,当年挂果面积10.65万公顷。
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增加值18.60亿元。
渔业实现总产值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实现增加值0.25亿元。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当年机耕面积15.18万公顷,机播面积7.13万公顷,机收获面积2.01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10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实现增加值477.24亿元,增长24.9%。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81亿元,增长3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石油加工炼焦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22亿元,增长15.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55亿元,增长58.6%。以上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3.0%。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占99.4%;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仅占0.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0.4%,比上年提高4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包括长庆、农电、延长股份和榆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20亿元,增长58.9%;实现利税141.28亿元,增长164.6%,其中,利润96.89亿元,增长275.3%,税金44.39亿元,增长61.0%;实现销售产值750.63亿元,增长35.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4%。
建筑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9.58亿元,增长41.3%,实现增加值11.78亿元,增长16.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19万平方米,增长16.0%;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0.52万平方米,增长8.2%。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1.36万元/人,增长4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跨区项目投资完成109.32亿元,增长91.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44亿元,下降15.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8.03亿元,增长34.8%。在城镇固定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175.61亿元,增长24.9%;设备工器具购置97.86亿元,增长64.6%;其他费用52.57亿元,增长25.8%。房地产投资完成13.45万元,增长49.4%。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6.7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15.96亿元,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7.25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84.9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06.93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完成38.2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4.8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07亿元。
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2007年全市施工项目673个,增长9.1%,新开工项目492个,增长6.3%,投产项目420个,增长2.9%。全市跨省重点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91.1%,其中:长庆石油公司在榆完成投资51亿元;神木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完成投资22.9亿元;太中银铁路在榆完成投资35.1亿元。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94亿元,增长12.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3.62亿元,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78.71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2.4%,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0.93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4%,增长24.7%;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2%,增长15.1%。全市外贸出口总额5200万美元。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5.2%,其中,食品类上涨13.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8.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7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4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乡村公路23552公里。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青银高速公路榆林段全线贯通,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全线开工建设,榆神高速公路、西包铁路复线扩能改造工程、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专用线部分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榆林新机场建成。
2007年,公路客运量205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83872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049万吨,货物周转量382426万吨公里;民航旅客吞吐量10.13万人次,民航货物吞吐量0.14万吨。
邮电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6.3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5.36亿元。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52.9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68.17万部,移动电话184.79万部。
旅游业迈上新台阶。2007年,我市共有旅行社40个,星级以上饭店28家,对外售票的景点1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国际旅游者1061人。全年旅游收入达14.08亿元,增长46.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2亿元,增长40.6%。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市本级支出29.57亿元,增长43.3%;县区级支出66.33亿元,增长47.6%。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1.01亿元,卫生支出4.34亿元,教育支出21.75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4.6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91亿元,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9.63亿元,较年初增加50.50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6.14亿元,较年初增加112.74亿元,增长38.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实现“两基”达标。2007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49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0所;普通中学261所,(高中44所,初中217所);小学1590所;幼儿园19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303618人、223447人和9760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74%和97.91%。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累计招生54173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1.36万人。高考全市达到省二本分数线人数为7153人。
全市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面实现“两基”奋斗目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全市。
全市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占到财政总支出的2.1%。编制完成了“61211”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6项科技创新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申请专利44件,授权专利30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30万吨新型兰炭生产技术和装备。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7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2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45个,博物馆3处,书报刊发行单位196个,娱乐场所288个,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2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648次,电影放映5268场。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8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陕北民歌进军营、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世界三大民歌演唱会、世界民歌论坛、白云山论道等一系列活动。
2007年,全市完成了7项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确立36处文物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绥米唢呐、陕北民歌等12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7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站140个,广播调频台19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50000座,电视转播台16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91979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7%;数字电视用户26477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3%。
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2007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20个,其中,卫生院227个,社区卫生中心(站)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拥有病床数9481张,卫生技术人员达1097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投资360万元,建成9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省六届农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喜获14金15银,总分名列全省第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2.80万人,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5.69‰,自然增长率5.03‰。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19.97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44643万元,增长32.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265元,增长2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0元,增加2160元,增长32.3%,人均消费支出60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1元,增加527元,增长25.1%,人均消费支出2357元,增长7.9%。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9.63亿元,增长21.1%。
2007年,全市拥有福利企业31家,福利院6个,其中,儿童福利机构2家,社会福利机构4家。全年资助敬老院15所、民政事业单位17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有了新发展。2007年,重点开展了以城区禁烧烟煤和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锅炉改造、汽车尾气、施工扬尘和油烟污染整治为主的“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278天,全市二氧化硫减排15048吨,化学需氧量减排593吨。榆林城区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市饮用水水源得到保护,市县城区饮用水已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55起,比上年下降22%;死亡263人,下降26%;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亿元GDP死亡率0.39人,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76人,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3起,造成265人死亡,受伤489人。
注释:
1、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常住人口根据200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而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榆林市统计局2008年3月28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三大目标,着力发展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经济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一、综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跃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09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2.16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06亿元,增长12.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1%、74.7%和18.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202元,比上年增加6890元。 | RAG-ES | 2024-09-10 |
二、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8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农业增加值48.09亿元,增长9.7%。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3.18万吨,比上年增长25.1%。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百、千、万亩集中连片单产再创全国最高纪录,油料、水果产量有所下降。2007年,全市林业实现总产值1.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实现增加值1.17亿元,下降1.0%。造林面积达5.0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45万公顷,飞播造林0.6万公顷;退耕地造林0.97万公顷;封山育林2.06万公顷。园林水果总栽培面积为14.46万公顷,当年挂果面积10.65万公顷。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增加值18.60亿元。渔业实现总产值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实现增加值0.25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当年机耕面积15.18万公顷,机播面积7.13万公顷,机收获面积2.01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10万公顷。 | RAG-ES | 2024-09-10 |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实现增加值477.24亿元,增长24.9%。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81亿元,增长3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石油加工炼焦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22亿元,增长15.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55亿元,增长58.6%。以上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3.0%。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占99.4%;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仅占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0.4%,比上年提高4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包括长庆、农电、延长股份和榆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20亿元,增长58.9%;实现利税141.28亿元,增长164.6%,其中,利润96.89亿元,增长275.3%,税金44.39亿元,增长61.0%;实现销售产值750.63亿元,增长35.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4%。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