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纪念堂

联合创作 · 2023-08-04 07:39

中正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心,分别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信义路的周界。其为纪念蒋介石于1976年筹建,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动土,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6月,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即决定兴建中正纪念堂以纪念蒋介石。
1976年10月31日,中正纪念堂破土。
1977年11月,中正纪念堂正式动工
1980年3月1日,台湾地区行政部门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筹备处”;3月31日,中正纪念堂正式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隶属台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纪念堂改隶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管理,并完成组织条例“立法程序”更名为“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2007年3月6日,中正纪念堂被台北市政府列为暂定古迹;5月19日,中正纪念堂北被正式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并于当日挂牌。
2008年8月21日,中正纪念堂复名,“台湾民主纪念馆”被撤销。
2009年7月20日,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挂回。
2012年5月20日,中正纪念堂改隶台湾地区文化部门管理。

建筑特色

中正纪念堂采用圆山大饭店的设计者杨卓成的设计,全部建筑采中华文化风格,为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自由、平等”色调。纪念堂建于3层宽广基础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堂顶为八角,代表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屋顶用天壈宝兰琉璃瓦顶,蓝中带紫,与阳光相映。宝顶用金黄色,以显其升华光耀之意。其它均采用材料本色,乳白色大理石墙,厅堂内桧木天花板及重重叠叠斗拱之藻井,浅红色花岗石地坪,不加任何漆染。中正纪念堂之八角顶,与剧院之抚殿顶,音乐厅之歇山顶,成为三山并立之布局。

主要景点

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原名“中正广场”,是台湾地区的大型活动广场、艺文表演中心,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由广场四周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和信义路,以中正纪念堂为主体,分布中正公园、自由广场牌楼、瞻仰大道、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公共建筑。

蒋介石纪念室

蒋介石纪念室,1994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室内一切文物,均系移自原蒋介石办公室,而室内摆设完全根据原办公室陈列方式呈现。本室陈列文物,除宋美龄亲绘之国画外,其余大部分系由海内外同胞及外宾所赠。

中正纪念堂图书馆

中正纪念堂图书馆占地2418平方米,为全开放式管理。主要藏有蒋介石的思想言论及其相关著述及中国现代史有关文献、政经论著、研究台湾之史料、民俗等图书资料3万余册。期刊一百五十余种。视听区设有10个席位,视听内容涵盖文化教育、史地、音乐、美术、演讲等,包括录影带、录音带、雷射唱片等视听媒体。

推荐玩法

中正纪念堂为纪念蒋介石而建,园区分布着自然景观和文化建筑,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动广场、文艺表演中心。造型仿北京天坛之顶、埃及金字塔之体,全是中国宫殿式之建筑,有浓烈的文艺气息。纪念楼一层以展览室和放映室为主,展示蒋介石生平事迹,顶楼则为铜像,两旁驻守着卫兵。正牌楼上写有“自由广场” 四个大字,站在牌楼下远望纪念堂,气势雄伟壮阔。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四季皆宜

用时推荐

1-3小时

营业时间

09:00-18:00(除夕、初一及机电保养日休馆)

占地面积

75000 m²

地址

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

交通

公交:
1.搭乘15、18、208、214、227、648、中山干线、208基河、208在捷运中正纪念堂站(中山)站下车。
2.搭乘18、236、251、252、644、648在捷运中正纪念堂站(爱国)站下车。
捷运:
捷运搭乘各捷运线如台北捷运淡水线、信义线、小南门线在中正纪念堂站下车然后步行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免费

联系方式

+886-2-23431100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