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岸墓地

固岸墓地

共 380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24 10:12

历史沿革

2005年9月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岸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数年度的连续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

遗址特点

综述
固岸墓地是一处时间跨度较长的大型墓地,其中既有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墓葬,又有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以及少量隋唐墓葬,最晚至清代中叶。其中,以北朝晚期的东魏、北齐墓葬为最多。墓地范围东起木匠屯,西到固岸村西,南抵东稻田,北达施家河村北部的漳河南岸,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总干渠在这里宽120米,从该墓地西部通过,占压墓地面积33.2万平方米。
墓葬年代及特点
西汉砖椁墓M75
从已出土的墓志砖看,北齐墓葬的埋葬时间主要集中在北齐元年至天保六年(550~555年)。东魏墓葬和北周墓葬埋葬时间主要集中在东魏五年(547年)和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战国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埋藏较深,一般在8~9米之间。随葬器物较为简单,多为1件圆底陶罐。西汉墓,多数墓葬深达8~9米,一般为竖穴砖棹墓。随葬器物以陶罐、陶钵、陶壶为主,个别墓葬随葬有少量青铜器或漆器,保存较差。东汉墓,均为砖室多室墓,带有长而窄的墓道和甬道,多数为前后室和一个侧室,少数仅有前后室。如M4结构特别,墓向南,由前室、后室、东侧室、甬道、墓道组成。其前室主墓道长度近13米,其东侧室的南壁上有一条长约6米的墓道,前室靠近西壁处有棺床一个,其上葬一人。在后室内发现棺木两具。东侧室内葬人一个,带有明显的家族同穴合葬特征。根据此墓有两条墓道,以及在东侧室和前后室中发现有多具人骨架等情况看,推测此墓葬的东侧室为二次葬。晋代墓葬,如M52是一座带有狭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东魏墓葬,其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基本上和北齐墓相同,多数为平民墓,少数为贵族或官僚墓葬。如M51,为一座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墓室平面呈外弧方形,攒尖顶。该墓随葬有大量陶俑以及镇墓兽。北齐墓,均为带墓道的土坑洞室墓,少数为单室砖室墓。墓道为斜坡式或坚井斜坡式,墓室有铲形墓和刀形墓两种。在这两种草葬中,以铲形洞室基规格较高,随葬品也较多。
M57
固岸墓地挖掘现场M57
M57,为一座带有天井的铲形洞室墓,墓室深达10多米。墓室内随葬一座围屏石榻,石榻上平放两具骨架,未见棺木等其他葬具。榻东、北、西三面围以石屏,石屏内壁雕刻有精美壁画,北壁中间两幅为墓主人夫妇画像,它们两边为孝子图,其西为“郭拒夫妻埋儿”,其东为“丁兰刻木事亲”,东西两壁为出行图。其南面为一道石墙,中部有一对子母阙门。榻床上部为莲花瓣饰边,中部有12幅图画,内容为青龙、凤鸟、麒麟和千秋万岁等珍禽神兽,每幅画面外围用金箔贴出四方形画框。正面三只脚上各浮雕出一个力士和怪兽。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姓名为谢氏冯僧晖,死于东魏武定六年二月甘五日(548年)。同时期的其他墓葬出土的石榻或棺床,所刻绘的人物多为粟特人形象,壁画内容多反映的是粟特人的生活。而此石榻所刻的则是当时流行于中原的孝子图内容,而每个故事都用两幅图作连环画的形式表述故事内容,所画人物形象和服饰等均为汉人特征,并且此石榻的石阙为汉阙,故初步判断墓主人当为汉人。这是汉族与中亚民族文化融合的又一例证。
M23
M23,为一座狭长斜坡墓道的铲形洞室墓,带有一个天井,穹窿顶。此墓未被盗掘,随葬器物达76件。除有完整的陶俑组合外,还出土了一批青瓷器,其中有造型精美的耳杯和熏炉。其出土的牛、车具有典型东魏特征,出土的陶马造型精美,装饰华丽,为贵族出行专用坐骑。
M2
M2,深6.30米,为土坑洞室墓,墓向南,为坚井式斜坡墓道,墓室顶部为斜坡状,平面呈铲形。随葬有瓷器13件,陶俑27件,另有灶、井、仓、春、车、磨、常平五铢等共72件。瓷器中有豆、罐、碗盏,人物俑中有武士俑、风帽俑、侍女俑、文吏俑,其彩绘鲜艳;镇墓兽件,其中一件为人面兽身,另一件为狮面兽身,动物中有牛、羊猪、狗,其中羊、猪、狗三类都是雌雄各一,雌畜都带有数量不等的幼畜,这些小动物围绕在母亲腹部做吃奶状。
M46
M46,为一座北齐时期带有狭长斜坡墓道砖室墓,坐北朝南,四壁微向外弧,穹降顶,在墓室的东壁有一壁龛。砖砌棺床位于墓室北壁。此墓虽然被盗,但是其结构保存基本完整,出土有墓志一盒,纪年砖一块,还出土有青瓷碗、酱釉小口罐、陶灯、陶转盘圆桌等。
M119
M119,为一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刀型洞室墓。随葬有长预瓶、陶罐、青瓷碗、黑瓷盏等。
M72
M72,为一座北齐时期带有狭长斜坡基道的铲形洞室墓,砖封门。墓室内随葬有大型青瓷高足盘、四系莲花瓷罐等完整青瓷器10件。
墓葬级别
根据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分为五个级别。最高一级为带斜坡墓道的砖室墓。这类墓葬一般墓门南向,有砖雕仿木结构墓门砖封门或石质墓门,石质墓门上或雕刻,或描绘有壁画。随葬有成组的陶俑,甚至有石棺或石棺床;第二级为带天井、斜坡墓道平面呈方形或梯形的铲形洞室墓。这类墓也为南向,墓室平面一般为长方形或梯形,棺木横放于墓室的后部或竖放于墓室的西部。随葬有成组的陶俑或瓷器,多有墓志砖,且摆放于墓道或天井内。有的有砖砌的棺床,个别的以围屏石榻为葬具;第三级为不带天井的斜坡墓道的铲形洞室墓。墓向也为南向,有仿木结构的砖雕墓门,墓室平面一般为长方形或梯形,有砖砌棺床,棺木横放于墓室的后部。随葬有成组的陶俑或瓷器,个别随葬有墓志砖,墓志砖摆放于墓道或天井内;第四级为斜坡墓道的刀形洞室墓。墓南向,墓室平面呈三角形或不规则梯形,墓室的东壁与墓道的东壁基本上成一直线。棺木沿西壁头向南摆放,没有棺床。一般随葬有简单的陶器或瓷器数件;第五级为浅土坑竖穴。一般随葬有一件陶罐或铜钱。另外儿童还有用瓦作为葬具的,如M117。固岸墓地的家族性质明显,其墓葬分布排列有序,比较集中,相同级别的墓葬随葬品组合基本一致。

文物遗存

综述
固岸墓地出土的北齐和东魏时期的瓷器有白瓷、青瓷、酱釉瓷、黑瓷。其中青瓷有盘口龙柄鸡首壶、四系莲花罐、罐、高足盘、刻花青瓷盘、碗。白瓷有白釉绿彩双系罐。酱釉瓷器形分为盘口壶、四系罐、盘口束预鼓腹罐和小盘口罐。黑瓷有瓷碗等。这批随葬器物以及墓志砖的出土为判定墓葬的年代提供了准确的标尺。东汉墓一般随葬有陶托盘、耳杯、陶壶、陶豆、陶罐、陶灶、陶井、白衣陶壶、陶碗,铜镜和铜饰品等。东晋墓出土陶器有多子橘、扁壶、牛车、俑、套、罐、灶、耳杯、勺、盘、井、碗、釜、圆盒等。东魏墓还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和镇墓兽。
卦筹
M74卦筹
固岸墓地其中的三座墓分别出土有三组卦筹,每组10~12支,每支上面分别写有一组天干地支和五行组合,如其中一枚写有“丙寅火”,另一枚上写有“戊辰土”。这些卦筹为首次发现,其具体功能和意义尚待考证。
熏炉
M23出土的熏炉上细下宽,平底,呈鸟笼状,口开于顶部,上有一个盖子。在熏炉的上半部分,周围有三扇直棂窗,两窗之间分别透雕有太阳、月亮和窗户。熏炉造型奇特,典雅别致,从窗户的形状看,似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文物价值

固岸墓地出土的北齐白瓷,是北齐白瓷在中国的第二次发现;出土的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北齐黑瓷器,是整个北方地区的首次发现,对探索中国白瓷、黑瓷的起源和制作工艺具有重要价值;北齐和东魏墓志,为研究北齐和东魏时期的书法艺术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固岸墓地与史书上记载的魏武帝曹操的高陵联系密切,这批墓葬的发掘,有助了解曹魏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特征。固岸墓地是首次在故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对其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特别是北周墓葬的出土,在这一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所获荣誉

固岸墓地考古发掘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并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固岸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固岸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固岸墓地,路程约29.1千米,用时约32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