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1-01-01 00:0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积极化解各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86亿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6.93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3.8:31.5调整为14.7:55.7:29.6。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0.77亿元,增长14.9%,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46.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突出成效。全年施工项目1281个,增长20.6%;新开工项目916个,增长26.0%;投产项目855个,增长17.6%。争取国家和省定项目98个,争取资金80.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5.25亿元,增长35.1%。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投资11.01亿元,增长121.0%;第二产业投资218.82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投资195.41亿元,增长34.7%。按经济类型分,非国有经济投资265.91亿元,增长38.9%,占全市投资的62.5%;国有经济投资159.34亿元,增长29.4%。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 37.06亿元,增长8.2%;制造业投资163.31亿元,增长3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53亿元,增长59.8 %。工业投资217.90亿元,增长35.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1.33亿元,增长34.5%。

财政总收入71.63亿元,增长27.0%。一般预算收入39.56亿元,增长31.8%。其中,税收收入26.97亿元,增长21.9%;非税收入12.60亿元,增长59.7%。上划中央级税收26.71亿元,增长21.4%;上划省级税收5.36亿元,增长25.1%。一般预算支出132.84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6亿元,增长32.8%;医疗卫生支出13.88亿元,增长51.6%;教育支出20.71亿元,增长2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4亿元,增长24.4%。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13.91亿元,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261.33千公顷,增长1.0%;蔬菜种植面积31.10千公顷,增长7.3%;油料种植面积32.8千公顷,增长7.8%。全年粮食总产量157.23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496.76万头,减少3.2%;出栏牛14.51万头,减少1.8%;出栏羊25.79万头,减少2.6%。禽蛋产量24.47万吨,增长1.7%;水产品产量7.12万吨,增长1.1%。

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1.38倍。双峰县、新化县、娄星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面推进,娄底市被列为全省水利改革试点市。全年开工水利工程5万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4.1亿元;完成土石方50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7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座,清淤扩容山塘2814口,解决20.11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034口,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6个,改造县乡公路202.3公里。全年农村用电量5.36亿千瓦时,增长7.8%。农机推广加快推进,完成购机补贴3572.85万元,共计补贴2.3万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3.1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89万千瓦。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涉及集体林地面积557.93万亩,主体改革目标圆满完成,配套改革有序推进。

耕地流转面积36.3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7.8%。规模养猪专业户1.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41家,带动农民18.3万户。

98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3.2亿元,增长22.9%。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1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新增8家,庆阳牧业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72家休闲农业企业共计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增长25.2%;完成营业收入5.4亿元,增长2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3.06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8.62亿元,增长19.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5%,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1%,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8.1%,股份制企业增长20.6%。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12.18亿元,增长15.4%;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76.45亿元,增长23.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4.54亿元,增长21.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54.08亿元,增长18.6%。按行业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1.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5.0%,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2%,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5.9%。

园区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5.77亿元,增长22.2%,高于规模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29.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44.68亿元,增长33.3%。高技术产业、高加工度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0.22亿元和81.21亿元,增长25.6%和48.3%。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219.14亿元,仅增长15.6%。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9%,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9.63亿元,增长31.3%;实现利润50.32亿元,增长7.5倍;实现利税93.35亿元,增长1.7倍。

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1594.6万吨,增长13.8%;生铁932.5万吨,增长5.3%;氮肥(折纯) 25.4万吨,增长11.3%;发电量141.85亿千瓦时,增长16.7%;钢946.8万吨,增长2.8%;钢材986.6万吨,增长5.7%;焦炭391.3万吨,增长3.8%;纯碱13.1万吨,增长18.3%;水泥664.2万吨,减少2.3%。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87亿元,增长15.9%。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3.85亿元,增长21%;实现利润3.12亿元,增长1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7.58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9.72万平方米,增长8.5%。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23亿元,增长27.7%,低于全市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增速17.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27.08万平方米,增长26.3%。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91.7万平方米,增长35.2%;现房销售面积35.4万平方米,下降7.0%。房屋待售面积33.33万平方米,增长53.5%。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供地53.36万平方米,实际开工建设47549套,实际使用资金11.04亿元,竣工28293套。

四、贸易、外经和物价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7亿元,增长18.0%。其中,城镇增长18.2%,农村增长16.1%。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4.9%,汽车类增长27.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9%,通信器材类增长4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2.6%。

实际到位外资1.68亿美元,到位内资157亿元,分别增长39.0%和42.2%。进出口总额22.38亿美元,增长56.6%。其中,进口17.14亿美元,增长54.3%;出口5.24亿美元,增长58.8%。央企对接步伐加快,“九娄合作”顺利启动,第三届“湘博会”成功举办,与东盟、港澳、沿海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娄底的知名度和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其中,食品类上涨11.9%,烟酒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4.3%,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7.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8.1%。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0.99亿吨,增长10.8%;公路货物周转量93.55亿吨公里,增长20.6%;公路客运量1.0亿人,增长3.8%;公路客运周转量30.89亿人公里,增长5.0%。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15万辆,增长19.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9万辆,增长21.1%。

邮电业务收入完成21.57亿元,增长15.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0.13亿元,增长15.3%;邮政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2万户,增长8.1%;移动电话用户217.2万户,增长15.4%。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0.4万户,增长12.9%。

旅游总收入完成57.02亿元,增长4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5.89亿元,增长44.7%;旅游外汇收入1875万美元,增长86.1%。接待游客1013.88万人次,增长34.9%。其中,国内旅游者1006.59万人次,增长34.5%;接待入境旅游者7.29万人次,增长109.3%。年末共有等级旅游区(点)7家,比上年新增2家。新评星级旅游饭店8家,新批旅行社3家,引进品牌旅行社2家。新评全省旅游强县1个、全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旅游特色村5个。

六、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777.37亿元,比年初增加112.8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78.64亿元,比年初增加55.8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9.02亿元,比年初增加71.5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235.99亿元,比年初增加38.07亿元;短期贷款196.41亿元,比年初新增31.23亿元;票据融资36.45亿元,比年初新增2.16亿元。

全市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股票基金交易额910.01亿元,同比减少10.9%。2家期货公司完成期货交易额910.59亿元,同比减少8.2%。

全市21家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21.15亿元,增长2.2%。其中,财产险收入5.49 亿元,增长23.0%;人寿险收入15.66亿元,下降3.6%。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4.75亿元,增长26.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2.24亿元,增长17.5%;人寿险业务赔付支出2.51亿元,增长36.7%。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幼儿园333所,在园幼儿8.6万人;小学874所,在校学生32.9万人;普通中学284所,在校学生22.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学生4.2万人;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2.55万人。年末各类民办学校583所,在校学生10.3万人;特教学校3所,在校学生23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普高高考总录取率达到82.4%,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位居全省第六位。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到4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19.73亿元,增长37.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4.76亿元,增长21.5%,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7%。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600万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45亿元。获省科学技术奖励3项,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完成专利申请1037件,专利授权540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6项,闪星锑业“砷碱渣污染物的综合治理”项目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馆和文化馆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大型花鼓戏《花落花开》参加建党90周年湖南优秀剧目展演,梅山傩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增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完工。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医院和卫生院实际拥有床位总数11596张,卫生技术人员1.3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58万人,注册护士0.41万人。

全市共有体育馆12座,运动场15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815个,现有在训运动员655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派出了50名领队教练员工作人员、28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武术、田径、跆拳道、举重、射击等十三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得金牌40枚,总分1114分,较往年有所提高。其中,跆拳道金牌总分排名全省第一,柔道金牌总分排名全省第二,射击金牌总分排名全省第三。

新增健身球、柔力球、梅山文化武术研究院、棋类等市级体育协会6个,培训各类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多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2项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6处,新建省级全民健身广场1处,市级健身广场4处,县级健身广场20处,建设农民健身工程60多个,市体育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和健身环境。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5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5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40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35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2%。年末共有22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1.72万公顷。

中心城区吉星、甘桂路网、孙水河南岸及防洪堤、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燕子岩生活垃圾填埋场等76个重点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3.3亿元。正式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序推进。

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7天,优良率为97.8%,各县(市、区)城区空气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的断面比例达到40.7%,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建成环境噪声点位232个,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4.3%,珠山公园、氐星广场和涟水、孙水沿河风光带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顺利开展。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65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7.1%。共削减二氧化硫36781吨、化学需氧量1385吨、氮氧化物1800吨、氨氮340吨、铅0.08吨,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减少1.85%。

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84起,死亡15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79人/亿元,比上年减少0.024人/亿元。煤矿百万吨煤死亡人数3.12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5.2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65人,比上年减少0.77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 435.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43万人,乡村人口272.38万人。城镇化率为37.5%,常住人口379.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42‰,死亡率为6.98‰,自然增长率为6.4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7元,增长13.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0279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2716元,增长61.2%;财产性收入535元,增长21.9%;转移性收入3998元,下降3.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951元,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1966元,增长13.6%;家庭经营纯收入1509元,增长13.9%;转移性收入413元,增长2.3%;财产性收入62元,增长43.2%。

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0963元,增长17.6%。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9.6%、27.8%、25.8%、63.8%和2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67元,增长35.5%,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5.2%、52.1%、28.6%、46.3%和25.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平方米。

财政对农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到77.9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45万,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9万,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5万人。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0.91万人,增长2.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达到4个,参保人数129.68万人,增长84.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9.22万人,增长6.4%。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3.22万人,增长16.7%。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8.7万人,增长2.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06.92万人,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7.25万人,增长7.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67万人,减少2.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12.7万人,参合率达98.2%。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 211.6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93.5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734张,收养各类人员 5803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4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2个。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2887万元,救助流浪人员1.9万。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2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6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07.8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15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积极化解各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86亿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6.93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3.8:31.5调整为14.7:55.7:29.6。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0.77亿元,增长14.9%,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46.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突出成效。全年施工项目1281个,增长20.6%;新开工项目916个,增长26.0%;投产项目855个,增长17.6%。争取国家和省定项目98个,争取资金80.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5.25亿元,增长35.1%。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投资11.01亿元,增长121.0%;第二产业投资218.82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投资195.41亿元,增长34.7%。按经济类型分,非国有经济投资265.91亿元,增长38.9%,占全市投资的62.5%;国有经济投资159.34亿元,增长29.4%。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 37.06亿元,增长8.2%;制造业投资163.31亿元,增长3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53亿元,增长59.8 %。工业投资217.90亿元,增长35.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1.33亿元,增长34.5%。RAG-ES2024-09-10
财政总收入71.63亿元,增长27.0%。一般预算收入39.56亿元,增长31.8%。其中,税收收入26.97亿元,增长21.9%;非税收入12.60亿元,增长59.7%。上划中央级税收26.71亿元,增长21.4%;上划省级税收5.36亿元,增长25.1%。一般预算支出132.84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6亿元,增长32.8%;医疗卫生支出13.88亿元,增长51.6%;教育支出20.71亿元,增长2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4亿元,增长24.4%。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13.91亿元,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261.33千公顷,增长1.0%;蔬菜种植面积31.10千公顷,增长7.3%;油料种植面积32.8千公顷,增长7.8%。全年粮食总产量157.23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496.76万头,减少3.2%;出栏牛14.51万头,减少1.8%;出栏羊25.79万头,减少2.6%。禽蛋产量24.47万吨,增长1.7%;水产品产量7.12万吨,增长1.1%。RAG-ES2024-09-10
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1.38倍。双峰县、新化县、娄星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面推进,娄底市被列为全省水利改革试点市。全年开工水利工程5万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4.1亿元;完成土石方50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7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座,清淤扩容山塘2814口,解决20.11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034口,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6个,改造县乡公路202.3公里。全年农村用电量5.36亿千瓦时,增长7.8%。农机推广加快推进,完成购机补贴3572.85万元,共计补贴2.3万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3.1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89万千瓦。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涉及集体林地面积557.93万亩,主体改革目标圆满完成,配套改革有序推进。耕地流转面积36.3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7.8%。规模养猪专业户1.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41家,带动农民18.3万户。RAG-ES2024-09-10
浏览 6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