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衡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4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88亿元,增长4.0%;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2.93亿元,增长19.2%;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0.63亿元,增长13.2%。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3%、61.4%、33.3%,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8.7、4.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7.3:48.3:34.4。与上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3个和1.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4%,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零就业家庭414户,失业再就业人数4.6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供应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96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79.08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1.2%;牧业产值206.21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27.79亿元,增长8.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3.31千公顷,增长5.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8.73千公顷,增长1.0%;油料种植面积196.91千公顷,增长31.5%;蔬菜种植面积94.89千公顷,增长1.7%。粮食总产量323.56万吨,增长3.2%;出栏肉猪932.83万头,下降3.2%;出栏牛11.67万头,下降2.4%;出栏羊53.57万头,下降2.4%;出笼家禽10399.92万羽,增长1.8%;水产品产量25.08万吨,增长0.5%。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969家。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及利润分别增长30.0%、18.8%、19.8%。农民专业合作社1060个,增长32.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1.7万人,增长37.0%。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5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3.84亿千瓦时,增长1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1.85万千瓦,增长8.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2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增通电话的自然村46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17个,新增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的行政村19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12.76亿元,增长21.5%。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88.10亿元,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624.67亿元,增长22.5%。规模工业的六大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105.81亿元,增长16.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46.91亿元,增长1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7.81亿元,增长2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5.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06.93亿元,增长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42.56亿元,增长21.0%。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94家,比上年增加84家。
产品产量有增有降。规模工业实现产销率99.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原煤产量1817.29万吨,增长21.7%;发电量84.55亿千瓦时,增长6.0%;混合饲料112.86万吨,增长24.7%;水泥844.54万吨,增长20.2%;钢材134.95万吨,增长6.0%,变压器9824.49万千伏安,增长4.4%;十种有色金属26.50万吨,增长7.0%。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212.95亿元,增长3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4.18亿元,增长77.3%,分别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8.7个和55.8个百分点,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2%和5.4%。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47.67亿元,增长80.2%,增速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以上。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长得到抑制,全年增长18.2%,增速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73.2%,提高74.8百分点。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807.26亿元,增长50.3%;利税232.28亿元,增长60.7%;利润117.10亿元,增长58.6%。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53.36亿元,增长33.4%;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01.66亿元,增长2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4.66万平方米,增长14.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9.34万平方米,增长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79亿元(含跨区项目投资22.34亿元,不计增速),增长35.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36.9亿元,增长38.1%。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28.07亿元,增长32.5%。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年内新开工项目个数1671个,增长17.4%。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7.22亿元,增长44.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9.69亿元,增长38.4%;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5%。其中,采掘业投资70.44亿元,增长49.3%;制造业投资313亿元,增长42.0%。
基础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73.36亿元,增长54.1%;其中,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环保、教育投资分别增长93.5%、75.5%、93.7%、104.0%。
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80.74亿元,增长23.6%,增速回落34.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28.7万平方米,增长15.6%,增速回落10.3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社会消费保持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53亿元,增长18.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179.76亿元,增长31.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响类增长32.5%;家具类增长34.9%;文化办公类增长44.1%;通讯器材类增长64.3%;汽车类增长57.7%。
物价水平总体回落。全年物价涨幅呈现前高后低态势,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0.8%。分类别看,全年食品价格上涨9.2%;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0%;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7%;居住上涨6.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12.57亿美元,增长59.5%。其中,出口10.21亿美元,增长44.8%;进口2.36亿美元,增长185.6%。一般贸易出口额8.6亿美元,增长34.6%;加工贸易出口额1.61亿美元,增长147.7%;一般贸易进口额1.1亿美元,增长74.6%;加工贸易进口额1.26亿美元,增长686.9%。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引进内资项目568个,增长3.1%,实际到位内资168.7亿元,增长9.8%;新批外资项目109个,增长29.8%,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4.97亿美元,增长22.3%,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75亿美元,增长32.6%。
旅游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4.57亿元,增长30.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31.06亿元,增长30.9%。旅游外汇收入0.54亿美元,增长25.5%;接待国内外游客2465.79万人次,增长25.9%,其中:国内游客2452.89万人次,增长25.2%;国外游客12.9万人次,增长22.5%。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区(点)14个。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快速增长。全市民用车辆有量达到61.62万辆,增长7.1%,其中民用汽车为20.09万辆,增长19.2%。货物周转量244.43亿吨公里,增长25.4%,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达224.2亿吨公里,增长26.5%;水运货物周转量20.23亿吨公里,增长15.8%;客运周转量91.95亿人公里,增长17.8%。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2.05万公里,增长15.2%,其中高速公路449公里。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按不变价计算)34.26亿元,增长20.5%,其中邮政业务、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9亿元、31.36亿元,分别增长13.1%、21.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525.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8.5万户,下降5.3%。移动电话用户346.47万户,增长15.5%。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6.39万户,增长42.2%,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2.35户/百人,每百人减少2.99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8.35户/百人,每百人增加7.87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大关,达到153.93亿元,增长35.8%。一般预算收入104.05亿元,增长37.1%。一般预算支出256.59亿元,增长22.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31亿元,增长17.6%。2006年-2011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7%、5.9%、5.7%、6.0%、8.0%、8.8%,呈稳步提高的态势。
信贷投入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6.44亿元,增长16.9%。其中,单位存款394.64亿元,增长25.8%;居民储蓄存款1113.72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1.57亿元,增长14.9%。其中,短期贷款为260.45亿元,增长17.4%;中长期贷款320.12亿元,增长16.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达37.1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9.84亿元,增长20.6%;人身险收入27.28亿元,下降6.9%。全年各项赔款支出9.71亿元,增长27.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38亿元,下降14.4%;人身险赔款支出5.33亿元,增长4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全年投资1013.3万元,提质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幼儿园,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达16.65万人,增长33.3%。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小学在校学生62.55万人,增长1.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4%。初中在校学生26.51万人,增长2.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巩固率98.8%。高中教育步伐加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40万人,增长3.9%。普通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2403人,增长19.3%;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1.82万人,增长4.3%。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全市共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031所,在校学生24万人,教职工1.7万人。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8.13亿元,增长59.1%;实现增加值228.29亿元,增长56.1%。重点扶持中钢衡重、共创光伏、天雁机械、华菱钢管、恒飞电缆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通过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衡南县、耒阳市、衡山县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衡变公司完成了“输变电关键出口设备759KV电抗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推广了“超级稻超高产示范”项目;成立了由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为依托单位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衡阳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全年专利申请量1487件,增长17.1%。其中发明279件,增长13.4%;授权专利920件,增长38.4%;签订技术合同170项,增长8.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26亿元,增长13.0%。
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7个。已完成定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0.18万批次,增长8.0%;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0.26万次,增长6.0%;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8.0%,提高8个百分点;发放工业品生产许可证48张,增长18.0%;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101张,下降22.0%;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2万台件,下降20.0%;制定修订国家标准4项,增长75.0%。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668张,增长12.0%;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地成果298点,增长11.0%;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航摄成果6700片,增长12.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童话》入选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新创大型歌剧《夏明翰》获全省新创剧目展演好评,原创歌曲《天雁》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东方有条神奇的江》获第十二届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金奖,《两份报告》获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年开展“广场旬旬演”文化活动32场,“社区周周乐”文化活动300场,“演艺惠民”送戏下乡1010场,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歌咏大赛,举办了2011年“幸福衡阳”春节文化活动和国庆文化活动。乡镇文化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18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全市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个。夏明翰故居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岳忠烈祠被评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
全市有广播电台9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0%,提高0.6个百分点;电视台9个,教育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61.3万户,增长10.8%。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76万场。出版各类报纸5种,期刊7种,期刊出版量53.7万册。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5.78亿元,全年新闻出版业利润总额1.6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5.31万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6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3.7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0.86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2.38万张。拥有乡镇卫生院198个,床位数6962张,卫生技术人员10237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7所。全年全市共有54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2%,补助资金10.55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不断进步,卫生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城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拥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3个、运动场3个、游泳池5个、各种训练房51个。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18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7项次,成功举办全市第九届体育运动会。衡阳县、衡南县134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区实施了“体育公共服务进社区”工程。竞技体育地位得到巩固。在全省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4个、获得全国冠军10个、获得亚洲冠军2个。在全省青少年儿童比赛中,全市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双双名列全省第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体育文化建设迈出可喜步伐,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蓬勃开展。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365天。全年平均年降水量897.5毫米,总体水质满足Ⅲ、Ⅳ、Ⅴ、超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1%、5.6%、16.7%和16.7%。城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治理项目25个,结构关停项目77个,关停淘汰到位74个,大气、饮用水、工业、城市环境等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加强了固体废物、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全年已发现的矿产6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3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23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00个,增长14.0%;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8个,增长25.0%;新增查明中原煤储量0.70亿吨,增长53.0%。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年内蒸阳北路延伸工程、珠晖水厂、蒸水南北堤风光带、长丰大道北段、华新大道北段、石塘路一期、船山东路等8个项目相继开工;酃白路、衡州大道四座桥梁、衡枣高速连接线等3个续建项目基本完成;蒸湘北路延伸、衡西快速干道、衡大快速干道、珠晖生态公园、东洲岛公园、潭衡西连接线延伸、雨母山生态公园、合江套客运站等8个项目全面启动。
新建了衡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场,常宁、衡阳、祁东、南岳、衡山垃圾场等6个垃圾场,全市共拥有垃圾场8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朝阳加气站建设基本完成,日供气能力为0.8万立方米,能满足80台公交车加气需求。癞子石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中心前期工作已启动,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今年新增20.8公里,累计达到464.87公里,较好地保护了湘江河水质。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6.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8平方米,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增加到36.5%和39.2%。“三年塑城”成效显著,新型镇村扩容提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达47.0%。
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89起,上升19.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32起,下降2.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6,下降0.01个百分点;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4.22,上升2.08个百分点;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3.01,下降0.79个百分点;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4.79,上升3.52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平稳。据市计生委统计,全年出生人口8.64万人,增加7835人,出生率11.45‰,增长0.75个千分点;死亡率5.20‰,上升1.2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4‰,下降0.53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82。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6元,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737元,增长8.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上升0.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27平方米,增长5.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63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现金支出8287元,增长21.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0%,下降6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1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全市社保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58万人,增长4.7%,其中职工42.5万人,增长4.3%;参加失业保险49.26万人,增长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7.05万人,增长2.6%,参加医疗保险职工66.3万人,增长1.8%;领取失业保险人数0.67万人,下降4.3%;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2.8万人,增长31.0%;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43.2万人,下降5.7%;新农保参保人数120.8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40.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99.2%。
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3.18万人,增长1.1%,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49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8.18万人,发放农村低保经费2.57亿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5.0%。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9亿元,增长29.9%,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01.4万元,较上年大幅度下降。其他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得以完善。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1年衡阳市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11年与2010年同比结果。
3、衡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起点标准由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出生率、出生性别比由市人口计生委提供;卫生、水利部门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以年报数为准;环保部门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以环保部认定的数据为准。
2011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衡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4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88亿元,增长4.0%;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2.93亿元,增长19.2%;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0.63亿元,增长13.2%。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3%、61.4%、33.3%,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8.7、4.7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09-11 |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7.3:48.3:34.4。与上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3个和1.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4%,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零就业家庭414户,失业再就业人数4.6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供应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96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79.08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1.2%;牧业产值206.21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27.79亿元,增长8.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3.31千公顷,增长5.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8.73千公顷,增长1.0%;油料种植面积196.91千公顷,增长31.5%;蔬菜种植面积94.89千公顷,增长1.7%。粮食总产量323.56万吨,增长3.2%;出栏肉猪932.83万头,下降3.2%;出栏牛11.67万头,下降2.4%;出栏羊53.57万头,下降2.4%;出笼家禽10399.92万羽,增长1.8%;水产品产量25.08万吨,增长0.5%。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969家。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及利润分别增长30.0%、18.8%、19.8%。农民专业合作社1060个,增长32.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1.7万人,增长37.0%。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5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3.84亿千瓦时,增长1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1.85万千瓦,增长8.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2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增通电话的自然村46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17个,新增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的行政村19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12.76亿元,增长21.5%。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88.10亿元,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624.67亿元,增长22.5%。规模工业的六大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105.81亿元,增长16.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46.91亿元,增长1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7.81亿元,增长2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5.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06.93亿元,增长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42.56亿元,增长21.0%。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94家,比上年增加84家。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