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墩遗址

联合创作 · 2023-08-06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处于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其发掘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85座,房址14座,灰坑80个,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遗物800多件。另发现东周至马桥文化时期灰坑86个,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500多件、汉代灰坑1个、唐宋时期墓葬10座、灰坑37个等。

文化

文化特点

绰墩遗址考古时发现的土墙、居住面、柱洞、灶坑等遗迹,为研究当时的建筑特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马家浜文化墓地东侧灰坑发现的鹿角、鹿齿,对研究昆山“鹿城”的历史有较高的价值。绰墩遗址3种史前文化地层叠压清楚,代表了整个江南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为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在绰墩遗址考古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水稻田,对研究中国水稻起源特别是栽培稻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进一步研究马家浜时期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有重要意义。

建筑特点

绰墩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在绰墩遗址东北部的断崖和西部取土的断面上暴露出了文化层,内含陶片虽不丰富,但文化层次的迭压关系清楚。第一层为扰土层,厚约0.5-1米,色褐黄;第二层,自0.5-3.8米,厚约3米左右,土色灰黄,夹红烧土屑;第三层,自3.8-5米,厚约1.2米,土色浅灰,较松软;第四层,自5-6米,厚约1米,土色灰黑,松软;第5层,6-8米左右,厚约2米,土色深灰,较松软。

历史

建筑历史

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太湖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绰墩遗址被发现。

20世纪80年代,当地砖厂在绰墩遗址取土,逐渐将绰墩遗址夷为平地。

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绰墩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111平方米。

1998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1999年11月8日至12月24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2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0年10月18日至2001年1月15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40平方米。

2001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80平方米。

2002年秋至2003年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5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期,总发掘面积1128平方米。

2003年底至2004年春,由苏州博物馆、昆山文物管理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土壤肥料站联合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6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发掘面积720平方米。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绰墩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绰墩遗址分析与评估,确定绰墩遗址的保护原则、策略,划定绰墩遗址文物保护区划、环境规划、展示利用、管理、考古工作等规划要求,并编制规划分期,制定《江苏省昆山市绰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绰墩遗址是继草鞋山遗址之后,太湖地区发现的又一重要古遗址,其马家浜文化至东周时期的文化序列完整,文化遗存丰富,堪称太湖地区一部活的先秦史书。其因唐玄宗时擅演“参军戏”的宫廷艺人黄番绰葬于此地,故得此名。从1998年到2004年,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搞了六次考古发掘,遗址内揭示出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及以后各时期大量的文化遗存,代表了完整的江南原始文化。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