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国故城
鄢国故城
共 121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14
历史沿革
据《国语》等书记载:鄢为西周分封侯国,妘姓,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以及晋厉公六年(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皆发生在这里。东汉前期,在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以后,古鄢城被水冲毁。
19世纪60年代,全国组织文物普查时,考古专家刘东亚、安志敏对鄢国故城进行考证,对鄢国古城的文化堆积、文化内涵、文化特征、时代延续、发展序列等,有了基本的定位。
鄢国故城
1975年、1978年,鄢陵县文化馆组织人员两次对鄢国故城遗存进行了挖掘整理,并且对鄢国故城出土的实物进行了登记。
遗址特点
鄢国故位于陵县城北9千米彭店乡古城村一带,分布在赵家、古城、前步等村庄。东距鄢陵至尉氏公路2千米,南临田岗,西临范家等村庄,双洎河(洧水)从故城内横而过。鄢国故城分内外两城。
鄢国故城
外城呈长方形,北宽约998米,南宽约800米,南北长1595米,周长约4988米。城西墙北段、北墙西段及南墙东段隐约隆起,其余城墙高度一般4~5米,底宽多在10米左右。城墙系夯筑,夯土层厚10~14厘米。在城墙内发现纵横排列比较整齐的板筑棍洞。
内城城墙
内城在外城偏东北部,略呈正方形,南北长约184米,东西宽约148米。内城城墙大部保存,内城墙高一般为5米,下宽6米左右。古鄢城因历遭损毁,现仅存断续城墙,遗址断崖上发现有大量窖穴、灰坑。在城址内外,还见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物。
文物遗存
鄢国故城出土
鄢国故城出土有彩陶罐、素陶、红陶背水壶、陶缸、陶杯等,纹饰有网状方格、三角纹、带纹、水波纹,纹饰多样,丰富多彩,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还出土有石铲、石斧、兽骨、绳纹板瓦、筒瓦片等遗物。
研究价值
盗洞
鄢国故城,是黄淮流域为数不多的早期历史文化遗存,可谓历史悠久。鄢国故城为土夯层筑城,其构筑模式、构筑方法,在中国早期城池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其筑城方式独特,分内外两城,内城又高于外城,这在中国古代筑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鄢国故城对研究古代人类生活习俗、劳动生产、社会发展、城池构筑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鄢国故城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鄢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带
鄢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以内城的鄢国故城保护标志牌为中心向南扩2000米,向东、西、北各扩60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四周边线向外各扩300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鄢国故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古城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鄢国故城,路程约12.6千米,用时约20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