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共 332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15

历史沿革

1983~1984年,新疆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东疆队在调查时发现并发掘了兰州湾子石结构建筑遗址。
1984年,工作人员发掘了弯沟口内4座古墓。
2001年7月底,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和哈密地区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对该遗址群进行了初步考察。
2002年7~8月,工作人员对地表遗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

遗址特点

综述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位置图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呈西南—东北向分布,遗址群西达西黑沟,南已进入天山北麓峰谷之间,东至县城正南的岳公台山峰,北以兰州湾子村为界。遗址南北长约3千米,东西延续约5千米,面积约10余平方千米。遗址区内分布有石筑高台、石围基址、石筑墓葬以及岩画等遗迹。在遗址群西部,主要以石结构建筑基址为主,其间散布有墓葬和少量岩画,其中,小沟口外山麓地带分布着上百幅岩画。遗址群中部的弯沟口外两侧山坡上,集中分布着数百座墓葬。遗址群东部的弯沟到岳公台的山前坡地上,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岩画,湾沟口外和大直沟口外山坡上岩画分布最为密集。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规模巨大,遗址群内各类遗迹的数量多、规模大,其中,最大的石围基址面积约900平方米。
石结构建筑遗迹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内已确认的石结构建筑遗迹有石筑高台3座,大型石围墙基址1座,石围基址32组,共126座。以石筑高台为中心的大规模石结构建筑遗迹群,主要分布在西起西黑沟东到兰州湾子村以南的山前缓坡地带,这里应该是该遗址的中心区域。在遗址群其它区域中也有单个或单组石围基址分布。石筑高台建于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且较平缓的山坡上,平面为圆形或近圆形,由卵石堆砌而成,呈丘状,高度一般为3~5米,当地群众称之为“鄂博”或“敖包”。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有石筑高台共3座,自西向东分别为:西区的双闸鄂博、中区的高家鄂博、倪家鄂博。高台周围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卵石砌筑的石围基址。这些石围基址以石筑高台为中心,排列有序,与石筑高台构成成组的建筑遗迹群。石围基址不仅分布在石筑高台的周围,在遗址群其它区域中也普遍存在。一般两、三石围构成一组,也有单个分布的石围,都处在视野开阔,相对而言地势比较平坦、活动区域较大的山坡上。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曲尺形等,面积大小不等,一般6~8×8~9米,最小的一座为F18,6×6米。邵家鄂博大型石围墙基址位于兰州湾子村西南不远处。发掘前地面为一直径约30米、高3米左右的椭圆形石堆。经发掘后的这座大型石围墙基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近200平方米,分为主、附2室。主室居南,面积达100平方米,底部见柱洞,柱洞内残存木柱残段。附室居北,与主室南北并列,有门道相连通。附室东向开有一门。遗址内有三层地面,均见灶坑。由卵石块垒成的墙高近2米,厚度达2米。墙体下宽上窄,内侧相当平直,外侧向上收分。该遗迹南北向中线的方向为16°,附室门道的方向为114°。
石筑墓葬
石筑墓葬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整个范围内都有石筑墓葬分布,墓葬总数在300座以上。其中大多数密集分布在山谷口附近,形成了墓葬群。东区弯沟口外的墓葬群有墓葬二百余座,该墓葬群附近有大量的岩画存在。墓葬群内的墓葬形制、方向较一致。墓葬均为石筑,地表多不起堆,平面形状分为方形、长方形两种。以弯沟口内外4座墓葬为例,这4座墓葬中有3座位于弯沟口外,编号分别为M102、103、104。其中M102、103地表平面呈长方形,M102,长2.2米、宽1.4米,方向58°;M103,长3米、宽1.2米,方向58°;M104地表平面呈近方形,长2.4米、宽1.8米,方向38°。另有一座墓葬位于弯沟口内,编号为M105。该墓地表有卵石围成平面呈近方形的石圈,长7.2米、宽65.米,方向172°,南端有一凸出部分,似与墓葬祭祀有关系。另外,也有一些分散分布的墓葬,其在形制、方向上与成群分布的墓葬有所差异。
岩画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中岩画的分布比较普遍,主要分布在东天山(巴里坤山)北麓的强倾斜坡地带。岩画比较密集的分布点(岩画群)有3处,一处在小沟口外的山坡上,一处在弯沟口外的山坡上,另一处在大直沟口外的山坡上,每处有岩画数百幅。从东向西、由北向南共标记34处。各岩画点包括的岩画幅数不等,有的仅有1幅,有的3~5幅,有的达数十幅,遗址群内共发现岩画近千幅。
岩画大多刻在黑色的岩石上,在调查中观察到岩画的颜色、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应该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作品。一般来说,岩画本身的颜色较深、风化程度较甚、线条较粗或仅具轮廓、表现形式粗犷,其时代应较早;岩画本身的颜色较浅、风化程度较轻、线条较细、表现形式细腻、细部刻划清晰,其时代应较晚。有的岩石上存在早晚不同时期的岩画,晚期的岩画有叠压或者打破早期岩画的现象。早期岩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为静态剪影式岩画,即刻绘的形象均剪影状,没有进行细部刻绘,人物、动物等形象呈静态;第二种为动态剪影式岩画,也呈剪影状,但人物、动物等形象呈动态;第三种为粗线条式岩画,用粗直的线条勾勒轮廓,不表现动物形象的细节部分,例如动物的身体刻绘出一条横直的线条,而且腿也表现为竖直的线条等等。在上述三种的形式中,第一种形式的岩画数目最多,第三种形式的较第一种形式少,第二种形式的最少。遗址内岩画内容以动物类图像为主,另外还有狩猎、骑马、车辆等活动场面和太阳、植物等反映自然界的图像。动物图像有北山羊、鹿、狼、豹等野生动物,还有马、骆驼、狗、牛等家畜。单个马的图像少有,往往表现为乘骑图像。狩猎图像以行猎方式分为步行狩猎和骑马狩猎,在步猎中又见单人猎和多人猎。图像上所见猎人的武器有弓箭、投枪、绳索等,猎取的对象多为北山羊、鹿、狼等动物。骑马图像中有的马没有备马鞍,有的备有马鞍。骑马之外还有骑骆驼的图像。车辆图像中一般少有完整的车辆,较多的是以单个的车轮代表整个车辆。单个车轮有轮、辐、辏,辐的数目一般为7~9个。太阳图像多以一个圆圈表示,有的圈外还带有光芒,作辐射状。植物图像较少,其中有一幅形状似草的植物图像,有人认为是麦苗。在遗址群东区弯沟口外的一个小山丘的最高处,有一女阴状的大型岩石,其四周刻满了岩画。该大型岩石附近还有大量的岩画,其西南侧不远处就是弯沟口墓葬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岩画中的羊、马、骆驼、牛、狗等动物形象,以及所表现的以狩猎、游牧等为主的生产、生活场景,明确地反映了以游牧兼及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游牧文化的特征。

文物遗存

综述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出土文物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内发现大量烧炭、灰土以及马骨、羊骨、鹿骨、炭化小麦粒等,出土有陶器、铜器、石器等。
陶器
陶器有双耳鼓腹红陶罐、彩陶罐、陶锉等,均为手制,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彩陶纹饰以倒三角、倒三角网格及弧线纹为主。
青铜器
青铜器有大型双耳圈足金复和环首刀等。
石器
石器有多件大型磨石和大量石球及少量的钻孔石器,石磨中部下凹呈马鞍形。
人骨架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内出土有大量散乱及完整人骨架,个体达17人,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

研究价值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是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广大区域内调查发现的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的,对研究西北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简介
2013年5月,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山北麓的山前缓坡地带。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路程约3.4千米,用时约8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