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MySQL的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参数

共 353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5-12 17:45

一文讲清MySQL的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参数

MySQL调优的时候会遇到一个参数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这个参数如果对计算机存储系统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网上很多文章说的又不是很清晰,所以本文对该参数做一个解析;


要想知道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参数怎么配置,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这个参数解决了什么问题,那么这个参数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呢?官网对该参数的描述 如下:

Defines the write-ahead block size for the redo log,

in bytes. To avoid “read-on-write”, set 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

to match the operating system or file system cache block

size. The default setting is 8192 bytes. Read-on-write occurs

when redo log blocks are not entirely cached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or file system due to a mismatch between write-ahead

block size for the redo log and operating system or file system

cache block size.

译文:

为了避免read-on-write,为redo log定义了write-ahead block size,

单位byte,请将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参数的大小设置为操作系

统或者文件系统的缓存块(对应的就是page cache),默认设置大小是8K,

如果该参数大小设置的与page cache不匹配那么将会发生Read-on-write;

翻译过来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这些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懂这段话的意思,说明你对文件系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后边的内容大概率你已经知道了,如果 不懂,那么后面就是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上边提到的了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主要是解决read-on-write问题的,看来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read-on-write,read-on-write 的描述如下(个人理解,如果错各位大佬可以指出):

现代操作系统对磁盘的最小操作单位是page,每次读取、写出都

是按照一个page一个单位操作的,读取的时候没有特别的问题

但是在写出的时候会有问题,如果要写出的数据所在的磁盘上

的page(逻辑)没有在内存中,那么需要先将磁盘上该page的

数据加载到内存然后才能写出,这个就叫做read-on-write;

read-on-write的简要流程图:


从流程中很容易看出发生read-on-write的时候系统会比没有read-on-write的时候多一次read IO,相当于原来只需要一次write IO的现在变成了先read IO 然后在write IO,一下工作量翻倍,单这一个点就造成了我们系统速度下降一半(毛估,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果想要针对这点优化,只要我们不让这次read IO发生 不就行了?那如何不让这次read IO发生呢?有两种办法:

  • 确保写出数据所在的磁盘page已经缓存在内存中了,而要确保这个只能先进行一次read将数据缓存到内存,这跟上边的read-on-write差不多了,只不过是我们手 动调用了一次read IO,虽然没有发生系统层面的read-on-write,但实际上是等效的,所以这个方案不行;

  • 利用系统的另外一个特性,即如果IO满足下两个条件则也不会发生read-on-write

    • 该IO的目的地址是磁盘上某个page的起始偏移地址;

    • 该IO的数据大小是page大小的整数倍;

为什么如果没有缓存时必须发生一次read-on-write呢?其实很简单,因为系统写出的最小单位是page,如果不先把磁盘上指定区域的内容加载上来,那么在本次 写出的时候会将旧数据覆盖了,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只能将原有数据加载上来,然后与本次要写出的数据合并然后一次写出;而第二个方案的前提条件 其实就是如果你的数据正好把这个page整个都覆盖了,那么无论内存中是否有该page的缓存,都可以直接写磁盘,因为你就是要覆盖磁盘上整个page的区间,不 存在丢失原有数据的问题;

第二个方案就比较好实现了,我们不用额外的IO就能让我们的写出数据满足该条件,而MySQL中用的也是该方案,而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就是我们告诉 MySQL我们的系统实际的page size是多少,该值最小要等于page size,如果比page size小就可能会发生read-on-write,可以比实际的page size大,但 是必须是page size的整数倍;默认值是8K,一般大多数系统的page size都是4K,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默认值是可以避免read-on-write发生的;当MySQL要写 出数据时,如果写出数据小于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则会在后边补0,然后将整个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的数据一次性写出,使他满足上边 的两个不触发read-on-write机制的条件从而达到优化IO提高性能的目的(第一个条件MySQL可以控制满足,第二个条件是否真的能满足就看我们配置的 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 的值,如果配置的不符合条件则也不会);

不加write_ahead机制的写出示意图:




加了write_ahead机制的写出示意图:





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解决什么问题现在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到底配多少合适呢?上边只是说了最小要等于文件系统的的page size,也可以是page size 的整数倍,那调整大点儿会有影响嘛?根据上边的图示可以看出,无论我们写出多少数据,MySQL都会将整个write_ahead_buffer写出,也就是如果write_ahead_buffer 值太大的话可能会对系统IO有轻微的影响,毕竟本来只需要写出一个page就可以的结果因为配置的过大导致写了两个page甚至更多,还是会有轻微影响的(实测影响确 实很轻微,配置2-4倍几乎是无影响的 ),官网对于这个也是有说明的,说明如下:

Setting the 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 value too low

in relation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or file system cache

block size results in “read-on-write”. Setting the value

too high may have a slight impact on fsync performance

for log file writesdue to several blocks being written

at once.

思考

MySQL可以使用这个优化跟MySQL的文件结构有关,MySQL写出是append write而不是random write的,这个很重要,如果是random write那么这个策略就会 失效,各位可以作为一个拓展思考回去自己想下,有知道原因的可以在评论区打出来;

联系我

  • 作者微信:JoeKerouac

  • 微信公众号(文章会第一时间更新到公众号,如果搜不出来可能是改名字了,加微信即可=_=|):Java初学者

  • GitHub:https://github.com/JoeKerouac

参考文献

  • 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官方解释: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parameters.html#sysvar_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


浏览 4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